“扫一扫”
CBF

“骑”入欧洲首遇劲敌 中国共享单车能否杀出重围?


发布时间:2017-10-11 13:00:04    来源于:欧洲时报

摘要:【欧洲时报网】不久前,来自20个国家的外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和共享单车。这些来自异域之邦的年轻人纷纷表示,“中国式生活”令他们着迷,而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神器”。

【欧洲时报网】不久前,来自20个国家的外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和共享单车。这些来自异域之邦的年轻人纷纷表示,“中国式生活”令他们着迷,而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神器”。 

 

然而,随着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一张张城市禁投令接踵而至,这一“神器”在中国的市场却露出了天花板,以摩拜和ofo(在中国俗称“小黄车”)为代表的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加速抢滩海外市场,而欧洲更是成了必夺之地。前有早已在当地站稳脚跟的欧洲玩家,后有复制其商业模式领先登陆的竞争对手,中国共享单车能否顺利“骑”向欧洲? 

 

前有狼后有虎 巴黎市场或现“三国杀”局面 

 

10月9日,一排排苹果绿色的单车出现在巴黎街头,这是诞生于香港的无桩共享单车Gobee. Bike,香港市民称其为“小绿车”。今年8月,成立不到半年的小绿车刚刚获得9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创始人法国企业家Raphael Cohen称,将把这笔钱用于拓展欧美亚海外市场。近日,小绿车已经先行登陆了法国里尔(Lille),未来几个月在巴黎投放的单车数量将提高至数千辆,年底前将进军法国和欧洲十几座城市。 

 

Gobee.Bike无桩共享单车已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Lille)推出。(图片来源:Gobee.Bike官方推特) 

 

北京36氪报道,“小绿车”的创始人是法国企业家Raphael Cohen,该公司计划未来几个月将在巴黎投放的单车数量提高至数千辆。小绿车提供的共享出行服务与摩拜和“小黄车”等公司的类似:首先下载公司的App进行注册并绑定银行卡,然后通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App扫描贴在自行车上的二维码进行解锁,用车结束后会根据骑行的里程显示需要付费的金额。另外,每一辆小绿车都装有GPS芯片,可以随地停放和使用。 

 

值得玩味的是,“小绿车”刚骑入巴黎,中国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小黄车”便“叫板”称,计划年底前后在巴黎开展服务,更是放话希望“成为主导欧洲市场业者”。据英国路透社消息,ofo法国总经理Laurent Kennel表示:“我们准备好在巴黎开展业务,我们希望能从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始,如果可以还可能更早。” 

 

无论是“小绿车”还是“小黄车”,在巴黎等待它们的都是一场恶战,因为法国本土企业Velib早已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北京晨报》报道,2007年,Velib在巴黎首次投放了6000辆自行车,一年就赢得2750万名用户。2011年,平均每天有8.58万人使用Velib;2015年,Velib在巴黎的共享单车数量就超过了2万辆。如今,他们已经吸引了22.4万名会员,即在巴黎骑自行车的人中,三个里就有一个人骑的是Velib自行车。 

 

英国《卫报》女编辑亲自试骑中国共享单车并撰文总结:胜过伦敦的“鲍里斯自行车”。(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共享单车”海外早有 中国企业能否后发先至? 

 

虽然法国Velib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成熟的共享单车服务系统,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并非法国首创。早在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就出现了理念相当“超前”的全球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无押金、无租金、无固定还车点。一些普通的自行车被用白色涂料粉刷一新成了具有统一标识的“小白车”,不过很多自行车被偷走或被破坏,导致这一计划没有几天就夭折了。 

 

1995年,丹麦哥本哈根推出“改良版”的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了保证监管,这次设置了固定停车点,而且引入了押金的概念,人们需要在停放点投币才能使用。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开始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由此诞生了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 

 

而在起步稍晚的中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的无桩单车,无论在技术、使用规模、使用周转率、人性化部件设计等方面都超越了欧洲对手。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各大共享单车企业相继进军海外市场。 

 

北京环球网报道,今年9月22日,“小黄车”正式宣布进入捷克、意大利、俄罗斯、荷兰四国,并登陆五大欧洲名城--布拉格、米兰、莫斯科、鹿特丹、格罗宁根。继先前率先进入英国伦敦后,“小黄车”实现了欧洲市场的全面落地。 

 

摩拜在欧洲的落地速度相对较慢,如今只登陆了英国和意大利。据悉,英国是摩拜在欧洲市场开发的第一个国家,而曼彻斯特是摩拜开发的全球第100座城市。对于未来的发展,摩拜有着雄厚的野心,它已经与英国自行车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计划到2020年为超过200万英国人提供骑行服务。 

 

6月29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市民在体验摩拜单车。(图片来源:新华社) 

 

遭遇各种“水土不服” 摩拜们的“出海经”不好念 

 

理想再丰满,也难以改变现实的骨感。尽管曼彻斯特对于摩拜有着特殊意义,但也免不了被路人扔进河里的悲剧。事实上,恶意损坏事件已经成为所有共享单车企业的烦恼之一。不过,抛开公民素质而言,中企的出海之路仍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海内外法律、习惯不同 需因地制宜适当改装 

 

北京环球网报道,“摩拜在曼彻斯特首先遇到的麻烦,是天气。”摩拜的国际产品负责人Richard Huang在摩拜首次于曼城投放当天,就遇到了雨天。在气候、法律、民众习惯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的欧洲诸国,因地制宜地引进共享单车或许是中国从业者所需要重点考虑的。 

 

海外的交通规则与中国国内不同,这就要求单车的设计和规定也要相应变化。综合上海一财网、《北京青年报》报道,英国法律规定夜间行车必须配有车灯,所以进入英国市场也必须配有车灯,且用户可以在APP内使用信用卡付费;德国骑自行车需要考取“驾照”,有专门的自行车警察队伍维持交通秩序,对违规者进行记录、罚款和教育。此外,欧美人体型比较高大,车轮的大小、座椅的灵活度都要做出调整。 

 

·幻想产品先行、政策跟上?入市前须与政府打好关系 

 

“国外市政对于共享单车投放是比较严格的,投车时间和数量需要和他们达成一致,同时还有一个试运营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不达标可能会退出,有进入和退出路径,以及及时的绩效评估。”一直专注共享单车研究的同济大学博士生兰静正在牛津大学访学,调研英国的共享单车运营情况。 

 

西班牙本土无桩单车企业Dropbyke目前只投放了150辆单车,而中国公司则动辄在国内城市投放十万辆单车。Dropbyke联合创始人表示,“在我们看来,摩拜、ofo的单车数量听起来很疯狂,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城市管理相当严格,不太可能立即投放1000辆甚至1万辆车,而不遇到什么麻烦。” 

 

另外,许多国家的共享单车并非纯商业行为,而是政府介入进行管理、运营。以法国Velib为例,一方面通过与全球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德高广告公司合作,获得了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10年的费用;另一方面,还与巴黎市政府达成协议,每年支出400万欧元用于更新及维修损坏的自行车。 

 

“在入驻每一座城市前,摩拜单车都会对城市环境进行详细调研,与当地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深入沟通、增进了解、密切互动,确保产品和运营符合各项规定。”摩拜单车方面表示。 

 

·模式复制难度低 难逃为市场份额而战 

 

从中国市场的经验看来,复制共享单车模式并非难事。今年2月才创立的“小绿车”,就凭借着“先下手为强”的策略,跑在中国企业之前抢先登陆了巴黎,而类似的情况很可能会再次上演。 

 

据北京参考消息网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名企业家唐纳德·唐就凭借着从中国老同学那里学来的经验,开了一家共享单车公司。从7月份起,这家公司就在悉尼城市铁路各站放置装有GPS的红色自行车。与这些模仿者竞争的中国共享单车,除了使出惯用的价格战外,能否提供独特优质的服务成为关键。 

 

热点新闻推荐

 

中纪委全会清理门户打三虎 李刚留党察看一年

 

长假期间热点城市楼市遇“寒潮” 北京网签量创新低

 

土耳其呼吁美国重新评估停发签证一事 土国股汇市重挫

 

金与正步步高升 朝鲜第一夫人政治身份沉浮不定

(责任编辑:空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