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美专家:美国对外政策损害自身金融稳定


发布时间:2019-05-20 16:01:14    来源于:星岛环球网

摘要: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5月14日发表美国国家利益中心助理主任约翰·范乌德纳伦的文章称,美国在外交政策中对制裁的过度使用,引发美国金融基础设施或因此造成长期损害的担忧。

 
星岛环球网消息: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5月14日发表美国国家利益中心助理主任约翰·范乌德纳伦的文章称,美国在外交政策中对制裁的过度使用,引发美国金融基础设施或因此造成长期损害的担忧。
 
对外制裁竟成“第一手段”
 
文章称,美国实力的一个关键支柱是美国金融体系在世界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在过去几十年里,华盛顿利用其金融实力推进其外交政策目标。分析人士最近讨论了将制裁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问题,还研究了与华盛顿过度依赖这些惩罚性金融措施有关的风险。
 
新美国安全中心的能源、经济和安全项目高级研究员、前美国财政部高级顾问伊丽莎白·罗森伯格认为:“在外交政策方面,制裁是第一手段,肯定是本届政府的最爱。”尽管奥巴马政府加重了美国对制裁的依赖,但在特朗普领导下,行政部门和国会更进一步以制裁来应对一系列国际挑战:反恐、反核扩散、在中东对抗伊朗、乌克兰问题和美国选举干涉。
 
制裁工具趋于变本加厉
 
文章称,随着美国外交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制裁,这个工具已经发生演变,变得比十年、二十年前华盛顿使用的工具更加犀利、精准。
 
早期的制裁,比如针对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或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的制裁,据罗森伯格说,“利用的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突出地位,包括其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许多国际贸易交易的主要参与者”。这种以贸易为基础的制裁的缺点是,制裁容易被目标国家规避。
 
文章称,大约15年前,美国财政部开始转向“聪明的制裁”,针对金融交易而不是贸易。正如罗森伯格所解释的,这些制裁之所以特别有效,是因为美国“在全球银行系统中非常重要,不仅从美元作为价值储备的角度而且从交易货币的角度来说都是如此”。
 
文章称,在过去五到七年里,制裁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将特定个人或金融活动作为微观目标。罗森伯格认为,这避免了国家或企业因为“太大而无法制裁”的情况出现,原因是制裁可以调整为针对较大经济体或大企业的特定组成部分。因此,她认为“制裁”这一术语就像一个涵义甚广的名称,囊括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银行限制举措”。
 
美国决策者应尽快纠错
 
华盛顿过度使用制裁是否有可能对美国金融基础设施造成长期损害?文章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决定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和“伊核协议”后,这种担忧急剧上升,后者促使德国、法国和英国建立了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V)以促进与伊朗的贸易。SPV目前只是用来处理未经批准的人道主义交流项目,但可能最终演变成一种针对制裁的变通措施。
 
正如罗森伯格指出的那样,令人担心的是,特朗普政府对伊朗采取单边姿态,从而抛弃并疏远其盟友,尤其是在欧洲,这将使“共同的安全关切更难以解决”。
 
然而,罗森伯格指出,尽管存在上述问题和诸如贸易争端之类与盟友的紧张关系,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仍将深陷“美国创建并管理这一金融体系的局面”。
 
“如果你想参与,你不情愿也好,愤怒也好,必须遵守这一金融体系的规则。对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来说,这都是适用的。”令人遗憾的是,“我担心美国恐怕吸取了错误的教训,那就是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罗森伯格预言,由于新技术的开发(例如人工智能或加密货币),或一种真正国际化的外币的出现,“直到美国汲取教训时已经太晚了”。到那时,美国的决策者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金融领域不再有利于他们。事后看来,美国的决策者很可能会后悔他们没有更谨慎地管理自己巨大的经济实力。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