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外媒:数据造假成隐患 中国经济恐陷断崖式崩坏


发布时间:2017-01-20 16:06:1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据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报道,北京时间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上指出:“自2011年至2014年间,辽宁省财政数据存在造假问题”。地方统计数据造假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界之中。

据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报道,北京时间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上指出:“自2011年至2014年间,辽宁省财政数据存在造假问题”。地方统计数据造假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界之中。
 
去年12月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表示:“地方政府统计数据造假事件时有发生”。这也是宁吉喆撰文后首次有地方政府公开承认数据造假,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之际,各界都密切关注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指标,但随着统计数据造假浮上台面,如何重建外界信任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前人挖坑后人排水
 
2014年,在中央巡视组对辽宁进行首轮巡视后便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中央巡视组更进一步将责任作出明确划分,指出:“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
据指,辽宁不仅数据造假问题严重,漫无节制的举债也让辽宁欠下了逾1万亿元的债务。在历经虚假繁荣之后,用当地官员的话说:“辽宁现在不仅无法平地盖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根据中央巡视组公布的巡查报告,2011年至2014年间辽宁省各级地方政府间存在严重的数据灌水现象。从统计结果来看,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2.2%、9.5%、8.7%、5.8%,其中自2011年至2013年间,通过造假所公布的统计数据使辽宁在全中国名列前茅。
 
然而,在中央巡视组对辽宁提出纠正后,当地的经济表现便呈现断崖式下跌。2015年,在“挤完水分”后,当地经济增长断崖式崩跌至3%,到了2016年上半年,更进一步衰退至-1%。短短三年间,辽宁经济也从全国前沿位置衰退至末位。
 
外媒:数据造假成隐患 中国经济恐陷断崖式崩坏
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全国排名垫底(图源:VCG)
 
造假招数五花八门
 
一般而言,省级单位在考察地级市政府绩效时通常会将经济效益具化为五项指标:净出口、铁路货运量、招商引资、财政税收、产品销售率。而对于这些考核项目,地方政府也都摸索出应对手段。
 
以净出口为例,作为地方经常账户能否保持盈余的具体指标,地方政府习惯通过提高出口额,或者降低进口额等手段来做出“净出口”。而对于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并不在意实际到位金额,更加看重的乃是签约仪式上公布的金额。也因此,在地方官商勾结的状态下,地方企业经常会同当地政府合演一场声势浩大的投资戏码。然而,随着地方领导离职后,这些原先承诺的投资项目也随之“一笔勾销”。
 
此外,为配合当地政府引进外资的戏码,当地企业也会将资金汇到境外,再以“假外资”的身份回到当地从事投资。这种“过洋水”的造假行径不仅给当地政府政绩锦上添花,也能为企业在投资时争取更好的优惠条件。
 
而在财政收入方面,如何能做到“对上级有交代,又不杀鸡取卵”则是一项重大考验;然而,地方政府也摸索出因应之道。最简单的方式便是通过向企业重复征税,再以政策补贴名义向企业返还重复征收税额。这种资金在企业、政府口袋中流转的戏码轻而易举地为地方政府财政税收作出增长的账面,但地方财政窘困的现实未获得改善。
 
外媒:数据造假成隐患 中国经济恐陷断崖式崩坏
中国经济发展何从何去?(图源:新华社)
 
至于产品销售率,各地方政府也存在程度不一的造假行为。以产品销售率为例,为避免地方政府通过过度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上级部门在考核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时会特别关注当地产品销售率。但地方政府《统计公报》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也因此出现了工业大省主要生产投资品,却不存在产能过剩的奇特现象。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