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王延轶、舒红兵的夫妻那些事:师生恋与火箭式提拔


发布时间:2020-02-17 16:19:20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17年前的2003年初,SARS病毒在中国大地上蔓延肆虐,为了加快病毒研究,推动了我国第一个P4实验室,即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造。

2020.2.4

正月十一•周二

人们期盼青年才俊,但也害怕害群之马。

 

17年前的2003年初,SARS病毒在中国大地上蔓延肆虐,为了加快病毒研究,推动了我国第一个P4实验室,即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造。

P4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接触,也必须在 P4实验室中进行,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 P4实验室还是在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正因为如此,有人把 P4实验室叫做"魔鬼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中装有特殊的空调系统,进入这里的空气温度与湿度都是预先设定好的,过滤程度达到99.999%,能保障空气在整个环境中一小时循环多次。实验室采用定向负压系统,其核心区的压强达到负40帕,这样实验室空气的流动,只能是通过高效过滤器从外面进来,而保证实验室内的空气不向外流动。

武汉P4实验室不但是当前国内最先进、安全等级最高的实验室,也是亚洲首个P4实验室,隶属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简称“武汉病毒所”)。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病毒所:

拥有我国首个投入正式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卫健委指定的“国家级保藏中心”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大学共建)、中-荷-法无脊椎动物病毒学联合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HIV初筛实验室、湖北省病毒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技术平台。

创建了具有现代化展示手段的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是第一批“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

由武汉病毒所主办的英文期刊 Virologica Sinica 被SCI、PubMed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2019年影响因子2.467。

 

如此重要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其“掌门人”却是仅为80后的王延轶博士。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肆虐之际,武汉病毒所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1 所长背后的男人——院士舒红兵

舒红兵,重庆市荣昌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医学研究院院长。

1967年1月舒红兵出生在重庆市荣昌县的一个偏远山村,9岁时母亲去世,留下他、两个妹妹和刚出生20天的弟弟,在政府和乡亲的帮助下,他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再到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从事近10年的免疫学研究。

1987年他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同年9月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细胞研究室,从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及其治疗研究,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并赴美。

1990年到2005年,舒红兵在美国呆了15年。他说:“出国那天,飞机起飞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会回国,因为我没任何理由留在那,我绝不会加入美国国籍。”

他仅用两年10个月就获得埃默里大学博士学位,创造了该校生物医学领域最短时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纪录,据说至今无人能破。

2005年,舒红兵应聘成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那时,他在美国已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每年几百万美元的实验经费及多名博士后研究生。他甚至让妻子中断了在美国的博士学业,回国全身心投入武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建设发展。201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尽管2005年舒红兵的回国事件在各大媒体上尽量被描写成有志之士报效祖国的励志案例,但学术圈内对此却褒贬不一。

在舒红兵未回国之前,1998-2005年,曾任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及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而在这期间的2000-2004年,舒红兵还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长江特聘教授原则上必须是全职教授,从海外直接应聘的特聘教授人选如有特殊情况,聘期内必须保证每年在甲方特聘教授岗位上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也就是说,被聘为长江特聘教授的人,必须放弃国外的终身教职,因为国外特别是美国的大学一般也都要求教授至少全职工作9个月以上,显然,从舒红兵的履历看,时间上是冲突的。

所以,早在2006年8月便有网友发帖质疑北大的相关操作是否合规,也质疑其文中所提8位教授是否存在骗取国家经费问题,舒红兵赫然在列。

 

关于对归国人员能否做出特有贡献的争议,被两位我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田刚的争端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而舒红兵与田刚是同一年回国的海外人才,并且同被北大引进。

丘成桐在2013年2月的一次访问中提及,北大教授不务实于科研,到处拉帮结派,谋取私利,教授不务正业,学生的水准普遍降低,好几位由北大推荐到哈佛的所谓顶尖学生,到哈佛来不但表现不佳,甚至有的到后来连硕士资格都得不到。

丘成桐在后来的访问中也提到中国国内的学术界风气很坏,教授不教书,没有真正专心於学术研究。教工工作评比标准单一、落后。更是直接指出国内大陆的教授和教育官员一起骗政府,说引进了多少国外人才,弄到一大笔钱,其实是谋取私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丘成桐的言论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学术圈的讨论。

目前,就连舒红兵2011年评选院士一事都已经开始受到质疑。

2011年舒红兵与同是海归的施一公一同进入第二轮院士评选名单,但最终的结果是施一公落选,舒红兵顺利当选。因为第一轮被淘汰的饶毅曾将不熟谙人际关系作为其未能当选院士的因素之一,所以不少文章开始暗示,在当前院士评选体制下,与舒红兵齐名,甚至学术成就更高的施一公、饶毅未能入选,而舒红兵当选,就是因为舒红兵走了后门。

 

尽管因为一封网传饶毅写给舒红兵的信件而引起网友对院士入选标准产生质疑,但整体来说,以饶毅、田刚、施一公、舒红兵等为代表的海外人才对国家科学建设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即使是舆论风暴中心的舒红兵也有十分耀眼的科学研究成果,不能因噎废食而就此否定科学家的个人能力,尤其是科研贡献。

2 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

网友争论最多的王延轶博士,不但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而且有院士老公加持,不得不引起人们的猜测。

她是一名“80后”科研干部,此前任武汉病毒研究所副所长。2018年进入所长考核期。

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她曾获得中国免疫学青年学者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等奖项和荣誉称号。2013年,她还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通过考核期,正式升任所长。

从目前的网上信息看,这位备受瞩目的科学家私人信息被外界知之甚少,例如,王延轶籍贯是哪里?干部履历是怎样的?这些统统没有。

有传言,王延轶是西安铁一中学毕业,以艺术生(拉大提琴)身份考上的北大,还曾在西安铁一中学被当成优秀特长一手抓的典范宣传。

但仅从王延轶的学术生涯看,就从未摆脱其老公舒红兵的影响。

2000年9月,19岁的王延轶时考上了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读本科。在这里,她认识了时年33岁的北大生命科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舒红兵,后者是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和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免疫学系助理教授,上面提到,2000-2004年舒红兵也是北大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从时间上看,完整地陪伴了王延轶四年大学生活。

2004年大学本科毕业,王延轶来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读免疫学专业硕士,第二次投身到舒红兵门下,后者已经在这里早一年当上了该专业的副教授,因为舒红兵先生在北大任职期间,一直没有放弃美国的教职。这也验证了网友质疑其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动机。

2006年8月,王延轶硕士毕业,第三次追寻舒红兵,来到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任讲师,因为后者一年前来到了这里,全职担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

2012年1月20日,《人民日报》曾做题为《舒红兵:“享受科学发现的快乐”》的报道:2005年武汉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舒红兵参与竞聘,成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随后不久,舒红兵动员在美国读博士的妻子提前回国,他则全身心投入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从这里推断两人结婚时间可能是2005年。《长江日报》2011年12月一则报道中提及他们当时有一个4岁的女儿,说明两人2007年已经生育,可以佐证上述推断。

2007年,王延轶开始在丈夫任院长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攻读了微生物学博士学位,三年后的2010年顺利毕业。从其博士毕业论文中仍能看到舒红兵的影子。

王延轶的博士论文题为《WDR5在VISA信号复合物组装及细胞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虽然涉及诸多专业术语,但主要的研究内容其实是细胞在遭受外界病毒攻击时内部的反应机制。

 

论文的第一个索引就是舒红兵的《抗病毒天然免疫》,该书是舒红兵在2009年出版的,而且如果稍一研究就能发现王延轶的博士论文内容与舒红兵这本书的主旨极其相似,或者说就是其中的一章而已。

再看王延轶的其他论文。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官网上有舒红兵的简介,并附有主要论文成果,下图截取了这些论文成果数量的一半,标注红色的是出现“Wang YY”字样的论文,很可能是王延轶的英文缩写。

果不其然,网上关于王延轶的几篇论文中提到了下图中几篇:

如果你仔细查阅就会发现,第一篇所谓代表性论文PNAS (2010) 107:815-820就是图10中标注序号36的论文,第二篇代表性论文Molecular Cell (2005) 19:727-740就是标注26的论文,第三篇代表性论文PNAS (2011) 108:19341-19346就是标注43的论文。

如此一来,两人的学术关系就几乎亲密无间了。

再看王延轶任职经历。

2010年11月,刚刚拿到博士学位仅5个月的王延轶,直接成了武大的副教授,主营生命医学,此时的院长正是舒红兵。

2012年,王延轶到武汉病毒所,任病毒所分子免疫学学科组,研究员/学科组长,此时的舒红兵是中科院院士。

2013年起舒红兵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并于2014兼任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王延轶则于2014年7月-2015年6月挂职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此后,她于2014年9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病毒病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12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助理,2015年12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副所长,2017年6月当选湖北省青联委员。

2018年是夫妻俩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一年,舒红兵成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副部级的级别。同年10月,王延轶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致公党武汉市副主任委员,正厅级级别。

来源:公众号-青年金声

(责任编辑:陈尘)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