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前世今生:武汉P4实验室(上下)


发布时间:2020-02-11 13:35:2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2015年01月3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在武汉建成,标志着中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这也是亚洲首个即将运行的P4实验室。

上篇

一株病毒,湖北武汉让举国上下无不忧心忡忡!一场灾难,魂牵梦绕的故乡让在外游子心急如焚!然而,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牛鬼蛇神,让我们害怕失去这个世界的真、善、美!

谨向前线的医生、军人、志愿者和所有为抗毒做出贡献的人员致敬!

——湖北游子

2015年01月3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在武汉建成,标志着中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这也是亚洲首个即将运行的P4实验室。

新落成的武汉P4实验室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中科武汉病毒所郑店园区内。是“中法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项目”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大科学工程装置之一。该实验室是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内外传染病防控研究的技术平台。

武汉P4实验室外景图

武汉P4实验室

1 什么叫P4实验室

P是英文protection防卫和防护的意思。根据传染病原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国际上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P1、P2、P3和P4四个生物安全等级。等级越高,就能研究具有更大传染性和危害性的病原。

第一级危害群微生物:与人类成人健康和疾病无关;

第二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所引起的疾病很少是严重的,而且通常有预防及治疗的方法;

第三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可能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第四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无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如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

P4实验室是专用于烈性传染病研究与利用的大型装置,也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如埃博拉病毒等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但尚无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病毒必须在P4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因此P4实验室被誉为病毒学研究领域的“航空母舰”。

除中国外,全球公开的仅有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蓬(法国巴斯德所)、瑞典和南非9个国家拥有P4实验室。中科院称,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为我国公共卫生科技支撑体系再添重器。

法国里昂P4实验室

身穿正压防护服的科研人员在武汉P4实验室进行适应性演练

2 中国病毒标本馆

武汉P4实验室有个标本室是可以参观。

中国病毒标本馆

武汉P4实验室 门口的病毒模型

埃博拉病毒模型

细小病毒

乙肝病毒

大名鼎鼎的SARS病毒

来源知乎: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

3 谁在管理P4实验室 

武汉病毒所所长的行政级别为正厅级,和地级市委书记、市长平级,黄冈卫健委主任,只不过是个小弟弟。

来源:湖北文明网

王延轶,1981年出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学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免疫学硕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博士,研究员。

 

来源知乎:Wang YY英文介绍

来源:武汉病毒所官网

百度百科显示:

王延轶,在国际权威或主流期刊作为通讯作者(拥有研究成果所有权的)发表11篇;通讯作者论文包括:Immunity1篇,Cell Research2篇,Cell Host & Microbe 2篇,PNAS 2篇,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iews 1篇,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篇,Protein & Cell 2篇等。

王延轶到病毒所做研究员了......只有两篇PNAS,一篇cell子刊.....

对比一下前两天去武汉病毒所、市政府吃了瘪,官位连王所长尾巴都探不到的管轶教授,他的学术成果。

据2020年1月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官网显示,管轶已发表同行评审论文300余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36000次,H指数达92。10篇science,9篇nature,3篇NEJM,10篇柳叶刀,7篇nature子刊,14篇PNAS,h因子96,连续五年高引学者,微生物领域排名世界第十一。

4 王延轶丈夫舒红兵院士 

舒红兵,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重庆市荣昌区人,无党派人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医学研究院院长。 

来源兰州大学官网:舒红兵院士

百度百科显示,2000-2004年,王所长曾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读取学士学位。而舒红兵正是该学院的特聘教授。据称大学毕业,舒红兵和王所长就结婚了。

来源知乎,无法确认真实性 

时间回到到2005年,舒红兵被一纸调令,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院长。

“2005年武汉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舒红兵参与竞聘,成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随后不久,舒红兵动员在美国读博士的妻子提前回国,他则全身心投入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在其带动下,武大生命科学学院申请到一个“973项目”,在学校理科实现零的突破,学院还成功引进了十多位优秀的青年学者。” (来自教育部引用的人民日报节选)

2006年,王延轶留学归来,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取博士学位。

2010年11月,刚刚拿到博士学位5个月的王延轶,晋升成为武汉大学生命医学院副教授。此时,该院院长是她老公舒红兵院长。

2012年,王延轶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分子免疫学学科组,研究员/学科组长,此时,舒红兵已于201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2014年11月,王延轶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博士毕业四年被评杰青),此时舒红兵是武汉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副部级)。

2015年,王延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

2018年,“时代楷模武昌好人榜”,王延轶其中为二十位“武昌好人”之一,评语是“病毒研究成果产生国际影响”。

2018年12月,王延轶升迁为武汉病毒所所长,担任武汉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2006年7月,数学家丘成桐炮轰北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舒红兵等教授在美国仍有全职,此次北京大学“假引进”事件引起教育部关注,但没找到下文!此时,舒红兵已经担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到此,中科院旗下武汉病毒所、上海药物所和“双黄连”又有什么关系呢?且等下篇分解。

下篇

5 舒院士举贤不避亲 

我们不能否定一个人年少有为,要知道约翰纳什、艾伦图灵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虽然王所长与舒院士年龄相隔14岁,但这阻挡不了真挚的爱情。

王延轶的博士论文是《WDR5在VISA信号复合物组装及细胞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该论文导师是已于2019年12月15日逝世的病毒学家田波院士,获得湖北省2012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来自生命科学院工作简报)。

通过搜索知网,聊聊几篇王延轶的文章,没有找到和田波院士一同出现的论文。

然而,王延轶在国际权威或主流期刊作为通讯作者(拥有研究成果所有权的)发表11篇;通讯作者论文包括:Immunity1篇,Cell Research2篇,Cell Host & Microbe 2篇,PNAS 2篇,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iews 1篇,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篇,Protein & Cell 2篇等。

在病毒所分子免疫学学科组网站找到的其介绍已在Molecular Cell、Cell Host & Microbe、PNAS、Cel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15篇。代表性论文:Cell Research (2016), JMCB(2016), PNAS (2013), PNAS (2010) 107:815-820;Molecular Cell (2005) 19:727-740;PNAS (2011) 108:19341-19346。

很多文章都是王延轶作为“共同作者”发表,例如:

FEBS Letters 576(1-2),86-90,2004 第一作者 Yan-Yi Wang

Molecular Cell 19(6),727-740,2005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2(23),16776-16782,2007 

Immunity 29(4),538-550,2008 

Immunity 30(3),397-407,2009

PNAS 106(19),7945-7950,2009

PNAS 107(2),815-820,2010 第一作者 Yan-Yi Wang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184(11),6249-6255,2010

PNAS 108(48),19341-19346,2011

PNAS 110(13),5115-5120,2013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7(34),28646-28655 2012

Cell Host & microbe 16(4),450-461,2014

曾经的院士评选风波

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来源科学新闻网

6 武汉P4验室的“失声” 

公众疑问:

疫情当前,武汉P4病毒实验室指望不上?

疫情爆发以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逐渐成为舆论焦点。

不少网友说,这个号称全球最高等级的病毒研究航空母舰、拥有P4级别病毒实验室,亚洲唯一,可研究埃博拉、尼帕病毒等世界上最危险病原体的机构,应该发挥自身强大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实现突破性贡献,但现实却让他们失望。

“耗费了国家巨额资金,本应在武汉肺炎疫情中有所作为的武汉P4实验室,遭到了国内外广泛质疑,到底能不能指望上?”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说。

还有网友表示,武汉病毒研究所作为在武汉的重磅科研机构,而疫情发端和重灾区也在武汉,这种地理位置上的重合,也让这家研究所有更多的遐想和期待。

武汉病毒所回应:

已筛选出几种潜在价值药物供研判

可遗憾的是,虽然武汉有国内最高级别的生物实验室,然而在本次武汉肺炎事件中却极少看到其“身影”。

最早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是千里之外的上海。

两周之后,1月2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了一篇论文,新型冠状病毒中有一个刺突蛋白S-蛋白,能和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以及肺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病毒可由此进入细胞复制增殖。这与SARS病毒在感染机制上类似,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进而出现人传人现象。

这篇论文背后的科研人员,有来自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北京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所和广州医科大学等单位,但唯独不见武汉P4实验室的影子。

直到2020年1月23日,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文章《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

2020年 1月28日,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等三种“老药物”。

来源武汉病毒所官网

因此,还引起在一片惨淡的行情下,仙股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医疗集团(08225.HK)”股价逆势飞涨,1月29日、30日累计涨幅超17倍多,成为鼠年开市后港股最特立独行的一只股票。

7 双黄连之母 

1月31日晚,“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究的这项初步发现被媒体报道。消息发布后,民众如潮水一般涌入网上及线下药店抢购双黄连口服液。当晚2小时内,淘宝、京东、1药网等电商平台上,双黄连口服液显示无货或下架。还出现过荒唐的段子:兽用双黄连也卖断货了。

重大公共事件面前,看似不起眼的一件小产品,都可能引发一场民众的狂热与冲动,2003年“非典”时是板蓝根,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时的食盐,这次是双黄连口服液。

2月1日丁香医生发文称,没有足够的公开数据能证明它在人体中“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人民日报当日早间也发微博提示,“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我不理解,他们(上海药物所与武汉病毒所)公布药品(检验结果)这么快,是谁批准的,他们在哪个机构做的临床实验?”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2月1日晚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临床药理学对一个治疗药物的检验是很严格的,周期不会太短。上海药物所与武汉病毒所公布双黄连口服液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信息,需要交代清楚检验流程和结果,针对一个药品的检验时间不会这么快。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告诉新京报记者,实验室有效,不一定代表临床有作用。“病毒离开人体环境后是很脆弱的,有些病毒放点盐也能杀死。”

2月1日,上海药物所发布声明称,其与武汉病毒所1月31日向媒体提供的《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文,内容是准确无误的。上海药物所称,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室体外试验证明,双黄连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用,下一步还需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

8 双黄连之父 

多家媒体报道,上海药物所长期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团队率先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状病毒作用。十余年来,左建平团队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发生后,上海药物所联合武汉病毒所证实了双黄连口服液对该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早在2003年SARS期间,左建平团队曾称,1∶100浓度的洁尔阴洗液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对病毒感染细胞具有较理想的保护作用,且对细胞不产生毒副作。

继2003年宣传“洁尔阴可预防非典”后,2019年又论文宣传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结果被饶毅实名举报论文造假~

此次上海药物研究所公布 “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市场有质疑声音称,或许有药厂利用科研机构做宣传营销。记者发现上海药物所投资或控股多家与药品相关的企业。

上海药物研究所下属的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2018年6月退出股东列表),绿谷制药的副董事长丁健,是上海药物所第六任所长(2004年至2013年),董事耿美玉也在上海药物所任职。而这家公司却在2008年被曝光虚假宣传:

 

来自企查查

2008年1月,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了揭秘“绿谷”骗局的报道。报道称,从1996年开始,绿谷集团先后推出了三代所谓的抗癌产品,分别是中华灵芝宝、双灵固本散和绿谷灵芝宝。绿谷集团10余年不断变换名称虚假宣传,且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发布产品广告,成为彼时近十年来全国最典型的系列虚假广告宣传案之一。

 

 

被央视曝光的次年,解放日报一篇报道指出,绿谷制药就与上海药物所签订了总金额数千万美元的合同,获得“GV-971”的全球开发许可权,而那时绿谷制药的年销售收入只有1000万元。

这一研究历经10年,2019年11月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绿谷制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主要发明人是耿美玉团队,随即2019年11月28日被饶毅实名举报论文造假。

据《哈尔滨日报》,1 月 26 日,哈药集团旗下的中药二厂、哈药生物和三精制药就相继开工,加班加点生产双黄连口服液等药品。恢复生产当天,三精制药生产了 130 万支双黄连口服液供应市场,是如此的巧合!

知乎上关于“如何看待上药所、武汉病毒所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科学原理吗?“,截止2月2日,3天内产生了7160个回答。

来自知乎

面对严谨的科学,如此多质疑,甚至引发社会哄抢,上海药物所执着地坚持着。

9 呼唤人间真善美 

陈衍强云南彝良文联主席

引用朋友圈的一句话“在极端的事件面前,人性,包括愚蠢,会水落石出”。

但我们依旧坚信: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

10 新冠病毒认识时间轴

1、12月1日

武汉第一例患者出现( Lancet ),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其实预示已经是有人传人迹象)。

2、12月8日

华南海鲜市场发现数例类似病人,市场继续运转。

3、12月26日

武汉某实验室的一个样本测出敏感病原体--SARS冠状病毒,相似度94.5%,待进一步确认。探索版的分析结果提示这个病原体跟Bat SARS like coronavirus最相似,整体相似度在87%左右,而跟SARS的相似度是约81%。

上海病毒学家拿到患者样本,对病毒开始检测。

4、12月27日

基本确认患者样本的病毒与所有已知基因组信息的病毒都不像,可能是一种跟Bat SARS like coronavirus类似的新型病毒。数据同时也共享给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所做其他深入分析。

5、12月28日

武汉市卫健委通报27例肺炎疫情,初步认为是病毒性肺炎。但同时强调“未发现人传人现象”。

6、12月29日

武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武汉通报了此前8人“散布谣言”被处理的具体情况。

7、12月30日

第二例病毒样本在另一实验室确认,两个未知病毒聚在了一起,相似度99. 6%,再保守的区域,不同物种间的相似度几乎不可能这样高,而且全基因组覆盖率超过了20%,确认是同一种病毒无疑。

8、12月31号早间

微博上关于SARS的流言开始大肆传播。当天上午,中国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展开相关检测核实工作。

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向社会披露已有27例确诊病例,所有病例均已进行隔离治疗,“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

9、1月1日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休市整治。

10、1月5日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称,截至2020年1月5日8时,武汉市共报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截至目前,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11、1月9日

肺炎病毒有了初步结论。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徐建国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中表示,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虽然跟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同为冠状病毒的一种类型,新冠病毒却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12、1月10日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中心医院、武汉市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联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成功破译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并将该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共享到Virologic. org网站和GenBank上。

13、1月10日晚

国家专家组王广发在接受中国央视专访时说, 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已初步判定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目前病人的病情和整体疫情处于可控状态,大部分患者病情属于轻到中度。确诊的病例中,重症所占比与普通肺炎重症所占比差别不大,目前也没有出现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经治疗, 有部分患者已经治愈出院,其他患者还在积极治疗过程中。

14、1月11日

武汉市卫健委在第四份通报中,首次提到,在“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开始每日通报。

15、1月12号左右开始

首批确诊的41例患者,约30%并无海鲜市场接触史,此时多地开始出现疑似病例了,有些已经初步核酸阳性。

16、1月13日

武汉市卫健委通报,1月12日0-24时, 武汉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无治愈出院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之后数天武汉无新增。

泰国出现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声明称,泰国公共卫生部报告该国发现第一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17、1月14日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发此轮肺炎的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18、1月16日

卫生部门宣布,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日本、泰国等周边国家相继发现相同病例,且原因都是病人去过武汉。国际舆论由此强烈质疑武汉“无新增病例”。

19、1月17日

美国CDC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CDC 将在旧金山机场、纽约肯尼迪机场和洛杉矶国际机场等绝大多数来自武汉乘客入境的口岸实施筛查。有关发言人称,从全球角度看,出境筛查效率更高。发言人表示美方将通过正式渠道建议中国对武汉实施出境筛查。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山等学者在《生物信息学》杂志发表文章“武汉2019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称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武汉2019冠状病毒源自中华菊头蝠,并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且变异快、宿主多,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

20、1月18日晚

钟南山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肯定有人传人现象”、“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21、1月19日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赶赴湖北武汉,该支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主管袁国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等组成。

22、1月20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之后, 确定将新冠病毒肺炎作为乙类传染病, 并进行甲类传染病管理, 且要求属地负责。

武汉卫健委方面一次性更新了两天的新增病例数据。其中,1月18日和19日两日共新增136名确诊患者。其中,18日增59人,19日增77人。武汉患者共198人,在院治疗170人,重症35人,危重症9人,死亡3人。此次通报中,首次未提及“不排除有限人传人”“持续人传人风险较低”的判断。

武汉市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武汉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武汉市市长周先旺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应急保障、宣传、交通、市场、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社区、综合等8个工作小组。

23、1月21日

2020年1月21日,央视记者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获悉,王广发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目前正在隔离治疗,后被确诊。22日,他坦诚,“在我回京前, 通过各个医院发热门诊的走访, 意识到疫情的确较前有了明显的恶化。但仍然是可防可控。”

24、1月22日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MRC Centre for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Analysis)更新了几日前发布的报告,截至1月18日的输出病例数量(7例),他们推算出武汉市共有4000例2019-nCoV病例出现症状,感染者数量的上限和下限扩大到为1000和9700例,置信区间95%。

确诊流程变通。1月22日前,疑似病例需采样后需由辖区、市级、省级疾控中心层层转送,再进行核酸试验,每天仅可检测200份,导致大量疑似患者无法确诊。而在16日之前,样本甚至需送至北京进行检测才能确认。

25、1月23日

武汉市政府宣布封城,有市民半夜“出逃”。此后,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临床数据以及评论,陆续在国际四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期刊》以及《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发表研究,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指向了蝙蝠。

26、1月24日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发表了国家疾控中心高福院士领衔团队的相关论文,这篇文章表明:至少2019 年12月21日已经确认病毒。

27、1月26日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 The Lancet )发表“冠状病毒”专题,发表多篇论文,前四名感染者中有三人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此时,从已发表的很多论文上也可以看出,很多专家很早就对这个病毒的传播能力有较深的认识了,越往后,掌握的数据越多,对局势的预判越清晰。

28、1月27日

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在央视接受直播采访,承认“前期信息披露不及时”,但传染病披露需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地方府获得信息后需获得授权才可披露,现在他们“工作就主动多了”,并称“愿意革职以谢天下”。

29、1月29日

相关研究继续公布。来自中国多家疾控中心联合中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联合署名作者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项包含425例2019-nCoV病毒感染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传播动力学特征数据。

30、2月3日

新型冠状病毒全国数据统计确诊病例17238,死亡人数361,治愈人数475。

来源:公众号-渔夫财经

(责任编辑:陈尘)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