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从泉州人的生活看闽南文化符号


发布时间:2019-12-31 15:52:4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对闽南文化感兴趣的人,不会错过泉州。对泉州有感情的人,都曾流连于西街。西街西起诞生于公元686年的开元寺,东至建于1934年的钟楼,唐宋遗存交织于街巷,古城变迁错落于商铺。

对闽南文化感兴趣的人,不会错过泉州。对泉州有感情的人,都曾流连于西街。西街西起诞生于公元686年的开元寺,东至建于1934年的钟楼,唐宋遗存交织于街巷,古城变迁错落于商铺。

 

 

如今,西街上除了络绎不绝的居民,还多了许多游客,往日古朴的街道上,新建了西街游客中心,汇集了不少西街文化产品。

 

如果你问福建人,到泉州去哪里玩?十有八九会听到,“吃东西吧。”所以泉州的玩法,有一条经典线路,就是跟着小吃店铺走,边吃边逛,而更有意思的是,吃吃喝喝一路走下来,要经过的寺庙、小巷、古厝一个都不会少。

 

闽南小吃在泉州几乎都能吃到,而且口味地道。烧肉粽、面线糊、润饼菜、满煎糕……还有最为出名的牛肉羹和土笋冻,初食或许不太惊艳,住得久了,才发现这是闽南人最为日常的食物。好在哪里?与气候、食材、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完美搭配。适应了这些食物,就仿佛融入了闽南文化。

 

小吃的背后,都有说头:面线糊、满煎糕,有历史典故;润饼菜、土笋冻、石花膏,有劳动人民的温良勤俭;牛肉羹、四果汤、小肠汤,有以食为药、适应环境的民间智慧;而烧肉粽、咸饭、麻糍等不少菜肴,更是传统信仰仪式准备过程中的“供品”或“便饭”,煮起来方便又美味,既能供奉祖先,又能招待宗亲。

 

每样食物,都令人想起闽南的点滴。

 

说完吃,再说说住。闽南民居装饰华美,色彩艳丽,在院落结构上,讲究“前鱼池、后果园”,有的还要配套有花园,人们取些用剩的盆盆罐罐,养些花草绿植,生活极富情趣,而古建筑的细节中也自然充满了日常雅趣。

 

在这儿的古厝门楣上,还经常能见到中国传统的姓氏衍派。闽南地区重视宗族,相传有许多家族为中原移民,自古就有寻祖溯源的传统。因此,泉州的孩子们都知道,“如果看到这户人家挂着南阳,就知道他们家里人都姓李啦!”

 

在西街感受闽南文化的气息,仿佛一切都“活”了起来,闽南文化为它们注入了生命力。这种活力来自于市井,与闽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好像外地人初到闽南,听当地人唤一声“小妹”,被叮嘱一句“慢慢走”,又仿佛看到闽南人穿梭在骑楼之间,提着大红塑料袋去置备佛龛礼供,在榕树下聊着家长里短,邀人进屋在八仙桌上吃饭呷茶。

 

西街就如同这里的市井居民,漫不经心地为你打开家门,一屋子闽南文化尽收眼底,仿佛在说,“这就是我们泉州!”

 

忙于生计的泉州市民与这座城市一起生长,文化由他们在生活的日常点滴中传承,也许这就是闽南文化的精髓吧。

(责任编辑:陈尘)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