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声音(2019年10月)


发布时间:2019-11-12 11:20:15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声音(2019年10月)

简历被批量倒卖 谁在“围猎”求职者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郭小姐急于找工作,在网上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之后竟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网上简历售卖市场十分活跃,已形成“一条龙”产业。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网络求职平台获得求职者简历,售卖获利。

 

相对于线下的招聘渠道,线上求职现在已经成为主流。通常情况下,简历泄露的源头有两种。第一种是平台自身防范不当;第二种是假冒的招聘企业。对于频繁发生的简历泄露事件,不管是内鬼倒卖,还是不法分子通过虚假招聘批量采集信息,求职平台都难辞其咎。和其他领域不同,简历信息所包含的数据相当全面,一旦发生泄露,隐患相当大。求职平台必须提高企业招聘的资质审核门槛,同时在监管层面,还得对地下产业链进行高压打击治理。

 

“公众人物”没有法外特权

 

近日,一名女子大闹湖北宜昌东火车站事件引发关注。根据报道细节,该女子先是无视车站工作人员阻拦,携带易燃压缩气罐进站;面对警方的劝说,大喊大叫,扰乱车站秩序;直到被强制传唤,仍不知悔改,声称自己是“公众人物”,对民警放狠话“你完了”。事件发酵后,该女子的身份被曝光,为演员刘露,事发被处以5天的行拘处罚外,电视台也宣布和她解除经纪合约。

 

身为公众人物,更应爱惜羽毛,带头遵纪守法;自我感觉太好,将名气当作飞扬跋扈的资本,以为公众人物就有高人一等的特权,毫无疑问是一种幻觉。演员刘露的经历,不过是再次提供了反面教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常识,也应该是社会共识。不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民众,刘露的经历都是一次警示:谁也不要“入戏”太深,真把自己当能肆意践踏法律和规则的“角儿”。

 

骚扰电话治理不妨从受益方突破

 

1分钟之内收到38个骚扰电话,广州市民郭先生怒了!9月8日,不堪忍受密集电话骚扰的郭先生驱车百余公里追踪骚扰电话来源,一路追到了从化某楼盘销售中心,在郭先生选择报警并前往派出所做笔录之后,骚扰电话的源头再次变得模糊不清、无迹可循。派出所警员则颇有些无奈地传授“来一个拉黑一个”的应对之法。

 

数据显示,2018年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85.4%。毋庸讳言,对于骚扰电话而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正是骚扰广告的实际受益方在不断为骚扰电话的存在和壮大提供经济支持。靠公民个人的力量去追踪骚扰电话的源头或许势单力薄,但监管部门实有必要从广告受益方一头继续按图索骥,最终寻到骚扰信息的发布方,有针对性地给予处罚,真正切断骚扰电话与骚扰广告需求之间的利益联系。

 

让“AI算命”类产品无立锥之地

 

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入充满科技感的界面,上传一张面部照片,智能软件解码后就能生成一份号称“看透你一生”的分析报告。一段时间以来,类似这种主打人工智能看相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并不少见。所谓的“AI算命”,不过是披着科技的外衣,背后是一条分工完整的“吸金”生意链。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科技产品”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哪些是真科技?哪些是伪科技?对普罗大众来说,要辨别,的确有一番难度。现在出现的“AI算命”也是如此,整个操作可谓彻头彻尾的“圈钱工程”——算命是假,算钱是真。此外,很多“AI算命”的营销模式有违相关法律法规。对 “AI算命”类伪科技产品,我们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其无立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利用朋友圈曝光老赖值得推广

 

日前,浙江杭州江干区法院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程序投放“悬赏令”,精准曝光“老赖”。法院向“老赖”的亲友、同事等周边人群朋友圈进行精准投放,曝光其失信内容,并鼓励知情人举报财产线索,最高奖赏达886万元。法院表示,这样做是为让被执行人迫于熟人传播的压力而履行义务,也希望通过有偿举报掌握被执行人的隐匿财产线索。

 

近年来,由于一些人诚信意识极度缺失,赖账不还,极大地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和法律尊严。一些法院推出为老赖订制彩铃、通过App标注老赖电话、通过今日头条曝光老赖等创意,加上杭州江干区法院推出的通过朋友圈曝光老赖的做法,都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创新之举,值得加以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亟须尽快构建多部门、多行业、多手段、全领域、全方位的联合惩戒、曝光体系,让老赖处于寸步难行、声名狼藉的围剿中,承担高昂的失信代价。

 

强迫他人让座被重罚的警示

 

针对网曝“北京地铁6号线一男子强迫他人让座并进行辱骂”事件,北京公交警方日前发布通报称,已对辱骂他人的马某某予以行政拘留。网络上热传的视频显示,这名只有58岁,非但称不上年老体衰,而且身体还十分高大强壮的男子,不但对其他乘客骂骂咧咧,而且在当事乘客于某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以后,仍旧对于某进行辱骂,嫌他让座太晚。

 

在整个事件中,最值得关注也最值得点赞的,是北京警方的“重拳出击”。中国此前发生过多起在公交、地铁上,有人要求其他乘客给自己让座,不能如愿就采取粗暴拉拽,甚至是强行坐到别人腿上的方式来“抢座”“霸座”的事件。即使被曝光,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事实证明,要想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除了宣传、引导和教育,还应该有一些强制性的、惩戒性的手段和方式才行。

 

儿童安全座椅立法该提速了

 

据《法制日报》近日报道,专家认为道路交通伤害不是意外,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流行病伤害,通过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减少54%至70%的死亡率。但实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目前仍有不少家长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拒绝使用安全座椅,“叫好不叫座”成为儿童安全座椅的新窘境。

 

多个统计口径得出的结论均显示:安全座椅能有效保障儿童乘车安全,最大程度减少伤亡率,但现实是儿童座椅知晓率、使用率都很低,儿童伤亡率高居不下。关键原因是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特别是对儿童乘车安全的认知不到位。据悉,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后这些国家的儿童乘车伤害案例大幅下降。目前看,中国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机已到,条件基本成熟。

 

百亿消费贷为校园贷开“正门”

 

近日,湖北银保监局表示,将不断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校园正规银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贷款办理门槛,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标准,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满足大学生正常消费信贷需求,以强有力的正规金融供给驱逐不良网贷毒瘤。

 

校园贷近年来引发的问题较多,从上级部门到地方,也多次就遏制校园贷乱象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是,“偏门”堵住了,“正门”仍待打开,也即规范、适度的高校金融服务,依然处于空白状态。校园贷此次有了“正规军”,无论是为更好照拂大学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对非法校园贷的“挤出效应”,还是之于金融服务创新,都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期待各方能各司其职,让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真正造福更多的大学生。

(责任编辑:空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