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哲人其萎 希拉克辞世 “法国和欧洲失去了一位伟人”


发布时间:2019-09-27 12:14:10    来源于:欧洲时报

摘要:法兰西第五共和第5任总统雅克·希拉克于9月26日辞世,享年86岁。希拉克生前享有崇高威望,逝世之后,无论是当年盟友还是政敌,法国各党派人物异口同声地表达缅怀之情,世界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也致以敬意。

【欧洲时报凯文编译】法兰西第五共和第5任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于9月26日辞世,享年86岁。希拉克生前享有崇高威望,逝世之后,无论是当年盟友还是政敌,法国各党派人物异口同声地表达缅怀之情,世界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也致以敬意。
 
希拉克于1995年至2007年间担任法国总统。(图片来源:法新社)
 
国际:塑造了法国和欧洲政治
 
希拉克执政期间,带领法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活跃而重要的角色。他逝世后,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领导人都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致以哀悼和敬意。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盛赞希拉克是“国之栋梁”,德国总理默克尔称之为“极好的伙伴和朋友”,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之为“明智和有远见的领导人”,英国首相约翰逊则称之为“塑造法国命运的杰出领导人”。
 
比利时首相、下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称,“法国和欧洲失去了一位伟大人物,他在最近数十年间的政治史上留下印记。我缅怀希拉克的勇气,他承认法国在流放犹太人问题上的责任,他在2005年的欧盟宪法草案投票中捍卫赞成立场,同时也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牢固的欧洲。”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发推文致敬称,希拉克作为巴黎市长、法国总理和总统,将个人印记镌刻在欧洲政治中。荷兰首相吕特则用法语发推文颇有深意地称,希拉克是一位“有高度”的政治人物,在他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对法国、对欧洲和对法荷关系都大有裨益,“荷兰对此感激不尽。”
 
右派:法国政坛失去了一头雄狮
 
法国前总理阿兰·于贝是希拉克的政治盟友,他怀念称,“在超过40年时间里,我和希拉克彼此保持着超乎寻常的忠诚、信任和友谊,这不仅是政治性的,首先是个人之间的。”
 
希拉克的继任者、前总统萨科齐与希拉克关系不算和睦,但也不吝赞美之词:“他代表了一个忠于普世价值和历史角色的法国”;“在法国保持独立性问题上,他从不让步”;随着希拉克去世,“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随之消失了”。前总理拉法兰强调这位老总统“坚持维护社会团结”,而萨科齐政府的前总理菲永则表示,“法国政治中的一头雄狮消失了。”
 
1995年总统大选中希拉克的对手、前总理巴拉迪尔,以及希拉克任总理时的时任总统德斯坦,虽然都是他在右派阵营内部的政敌,但都表达了缅怀之情。
 
左派:纵为对手亦荣幸
 
相比而言,前社会党总统奥朗德虽然和希拉克不属于同一个阵营,但有更多理由感激后者。奥朗德称这位科雷兹老乡是“战士”“人道主义者”和“文雅之士”。希拉克此前承认,在2012年大选中,他没有给萨科齐投票,宁可投给社会党人。1997-2002年间,法国处于“左右共治”时期,当时任社会党总理的若斯潘含蓄地表示,虽然当年“共治”是“一段政治上复杂的时期”,但他有幸获得同希拉克共同治理法国的“特权”。1977-1995年间,希拉克曾担任巴黎市长长达18年,现任后继者、社会党人伊达尔戈致敬称,“巴黎处于悲恸之中”;另一位社会党籍巴黎市长德拉诺埃也表达了他对希拉克的“敬重之情”。
 
曾竭力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
 
希拉克担任总统时曾明确反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希拉克指示时任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在联合国展开外交行动,以竭力阻止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
 
3月18日,即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希拉克在讲话中表示:“伊拉克在今天并不是一个棘手威胁,法国呼吁各方承担起责任以确保国际法得到尊重,绕过联合国的合法性直接施加强权,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军事打击开始后,希拉克在电视讲话中讲道:“军事打击在伊拉克刚刚展开,法国对这一缺乏联合国支持的行动深感遗憾,法国和其它国家曾试图说服裁减伊拉克军备的行动必须通过和平途径,但最终无功而返,无论这场冲突持续多久,它都将对未来造成沉重的后果。”
 
希拉克当时强烈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举动为自己在国内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当时近75%的法国民众对希拉克的做法表示满意。他的这一立场在国际上也赢得广泛的尊重和赞扬。
 
希拉克卸下总统职位后,曾因巴黎市长任内事务身陷挪用资金、背信等官司,于2011年被认定有罪,但他决定不上诉,选择让法国人民判断他的为人。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希拉克可以说是中法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他曾于1978年和1991年分别以巴黎市长和法国前总理身份访华,1997年5月和2000年10月两度以法国总统身份访华。2004年10月,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法国文化年”开幕活动。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希拉克再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9年4月又访问了中国。
 
曾多次访华的希拉克深谙中国历史文化,能准确判断青铜器的年代,讲出隋朝历届皇帝的名字,并为其随访团队在西安“大侃”兵马俑。他还在2004年访华时专门参观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草堂。希拉克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大放异彩。从青铜器、陶器尤其是秦始皇帝陵的兵马俑,还有在绘画,诗词,音乐等各个方面。当我思考在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中,究竟哪里最能体现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时,我认为这就是在中国文化中的书画同源。毫无疑问,中国在此方面达到了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
 
希拉克对亚洲文化兴趣浓厚,在巴黎的布朗利河岸博物馆专门收藏大洋洲、非洲、亚洲文物,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得以于2006年成立。
 
2013年底,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巴黎看望80多岁高龄的希拉克时表示,你是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西方政治家,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你对中国的友好发自内心,发自你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也源于你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和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责任感。
 
误入仕途的“大情种”?
 
法国电视二台曾放过一部希拉克纪录片,名为《雅克·希拉克,不想当总统的人》,这一标题不免让人浮想联翩,似乎这个以“大情种”著称的人是误入仕途。
 
希拉克在退休后出的自传中就曾披露了不少年轻时的风流韵事,如18岁在非洲“失身”,19岁在巴黎政治学院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出身于法国名门望族的18岁女孩贝尔纳黛特·肖德龙·德库塞尔,并私订终身。没想到,1952年希拉克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学习期间,竟完全不顾与贝尔纳黛特的恋情,与一位名叫佛罗伦萨·赫利希的美国美女频频约会,甚至开始谈婚论嫁,最后是希拉克的父母以专制的方式迫使花花公子结束了这段恋情。
 
希拉克夫人贝尔纳黛特在回忆往事时,心情似乎挺矛盾:一方面,她因雅克的多情而备感困扰,另一方面,她又因丈夫有“女人缘”而感到骄傲。她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许多女同学如何追求雅克,以及他在美国留学打工期间,如何从洗碗工“晋升”为“冰激凌工”,引来大批美国女孩子买冰激凌。
 
在提到丈夫的不忠时,希拉克夫人表示,“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后来渐渐就适应了;我当时想,既然这是规律,那就尽可能在维护自己尊严的情况下承受吧”。
 
不过,无论是雅克还是贝尔纳黛特,他们描绘较多的是希拉克婚前的经历,对后来的风流故事往往三缄其口。希拉克夫人对此“习以为常”之后,表现得比较开通,认为男人的权力或是金钱总会吸引女人,她的雅克不仅有权力,还风流倜傥,“无数女性不择手段想得到他,诱使他出轨”,但最后都未成功,她始终是希拉克夫人。言语之中,透着几分自豪。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希拉克任法国总理后,与《费加罗报》女记者雅克琳娜·夏布里东相爱的故事。据说希拉克爱得不能自拔,尽管一个是有妇之夫,另一个是有夫之妇,但双方一度表现得忘乎所以,在爱丽舍宫附近租房筑起爱巢,甚至考虑离婚、再结婚;但为了入主爱丽舍宫,希拉克最后打消了这一念头,于1976年和情妇分手。有些人在披露这段往事时,强调希拉克在其亲信和周围人士的压力下,才被迫作出了分手的决定。我们很难证实这种说法。但专题如此展现这段爱情故事,似乎要展示的是希拉克即是“政治猛兽”,又是个大情种,甚至接近中国武侠文学中所谓性情中人,准备为了爱情牺牲政治前程,这样也许更能增添希拉克的个人魅力。
 
链接:华人学者悼念希拉克
 
晨起惊闻法国第五共和第五任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其巴黎寓所仙逝,哀痛之余想起一件往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应邀进入法国国际电视台TV5Monde《一周时事评述》国际评论员班子,作为第一个中国记者,在国际范围媒体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2000年希拉克总统访华期间,我在电视台组织的一次节目中谈到,希拉克以其对亚洲和中国文明的真挚热爱和尊重,以及极有深度的文化知识,在中国家喻户晓,博得国人广泛尊重,是中国人民最感亲近的一位法国元首。第二天,我正在欧洲时报编辑部工作,突然接到爱丽舍宫总统办公厅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我,总统府得悉了我在电视台上发表的一番友好表达,非常重视。TV5Monde《一周时事评述》主编希尔薇·勃埃班后来告诉我,爱丽舍宫总统办公厅专门指名,向电视台要走了有中国记者发言内容的录像带。从总统办公厅对于一个普通新闻台节目内容表现出的重视,可见希拉克本人对中国和与中国人民关系的特殊重视。
 
今天,世界失去了一位深得民心的法国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真诚的朋友,我在此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哀悼。

(责任编辑:空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