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日韩自贸区要来了?


发布时间:2018-06-12 16:19:33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5月9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确认将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就多边自由贸易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期待已久的中日韩自贸区要来了?

5月9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确认将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就多边自由贸易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期待已久的中日韩自贸区要来了?


 

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中国总理李克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齐聚日本东京,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时隔两年半后,中国、日本、韩国再次举行领导人会议,吸睛无数。三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重申将进一步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力争达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

 

李克强总理指出,中日韩发展走在亚洲前列,应集聚三方优势,通过“中日韩+X”模式,共同开拓第四方甚至多方市场,带动和促进本地区国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这为停摆的中日韩自贸区(FTA)建设带来了新曙光。

 

经济总额超过欧盟

 

对于东亚乃至亚洲而言,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都举重轻重、备受瞩目。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展开“232调查”,只强调本国利益的“美国优先”口号,违背全球化规律,高举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并计划对进口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这也使得今年5月9日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备受关注。

 

据悉,中日韩早在2002年就已同意展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会。温家宝表示,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取得两个重要成果:三国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三国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同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开始了首轮谈判。
 

△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上,三国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此后,中日韩自贸区成为每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话题之一。2015年11月1日,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三年半后重启。李克强提出要“落实好三国投资协定,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当时与会的安倍晋三也表示,“三国自贸区建设对促进东亚合作有重要意义,希望三国经贸合作关系取得进一步加强”。会后三国还发表了《关于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进一步加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

 

作为亚洲主要经济体,中日韩人口总数占全球约20%, GDP总量逾15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5%、东亚的90%,超过欧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7年三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量的近20%,地位举足轻重。

 

从地域缘由来看,中日韩三国就具备了合作的基础,三国互为隔海相望的重要近邻,同处于东北亚太平洋边缘地带,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合作于三国来说是促进经贸更加繁荣的绝佳选择。此外,三国如果不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有可能面临贸易和投资带来的不利和竞争力下降的局面。构建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清除各种贸易壁垒,增强各成员国的自由贸易意识,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推动各国的经济发展。 

 

在第七次中日韩会议结束后,三国发布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表明,三国将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推动东亚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且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力争达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由贸易协定。”

 

此外,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强调,中日韩自贸区的进展还将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早日结束,进而惠及三国。RCEP由东盟提出并主导推动,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是目前东亚地区规模最大、成员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自贸区谈判,如果达成协议,这一自贸区的GDP总和约为21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约30%,将极大促进区域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

 

利益远大于分歧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经济体,互为重要邻国,三国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三国都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应更加积极地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引领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李克强在5月9日的中日韩领导人记者会上表示。

 

从贸易额看,2017年,三国间贸易总额超过64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额达3000亿美元以上,中韩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399.7亿美元,日韩之间的贸易额达到819.57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中日、中韩双边贸易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从2017年开始,中日和中韩双边的货物贸易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拐点,打破了从2012-2016年长达四年的负(零)增长局面。

 

日本双日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吉崎达彦指出,三国贸易结构,用日本的说法是“石头剪子布”结构,日对韩是顺差,韩对华是顺差,中对日是顺差。“三国合理分工,彼此合作,相互之间都是共赢关系。”而从以往看来,三国也确实知行合一,有着长期友好交往历史,并达成了经贸方面的众多合作。

 

事实上,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红利众多,也是三方将此作为重要议题之一的原因所在。最直接的应属于关税红利,自贸区能够让企业享受到更低的关税,拥有更大的共同市场。以中韩两国来说,中国消费者将能够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享用到韩国生产的电饭锅、微波炉等家电产品,日用化工品、女装等时尚产品以及韩国特色食品。韩国消费者也能够更加实惠地买到中国生产的果蔬、服装鞋帽等产品。

 

更重要的是,三国间贸易壁垒的取消和降低将促进三国经济和产业链的全面融合,从而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共赢。例如,中国已经向全世界释放了进一步开放的信号,包括扩大金融业与制造业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开放举措。这会让日韩的汽车、电子等优势领域享受更大规模的市场,让金融业和制造业迎接更大的投资机遇,以此充分发挥两国的资金、技术优势。

 

虽然日韩两国在产业上存在竞争关系,如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高端制造业等,但中国是中日韩自贸区最具潜力的市场,日韩两国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开拓中国市场。中国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日韩两国在资本、技术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中日韩三国的产业优势互补成为建立自贸区的动力。 

 

具体行业谈判上,三国之间既有互补也有竞争,但整体来看,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制造业方面,日韩两国化工、汽车、信息技术等具有比较优势,在钢铁行业的高端产品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在纺织服装、运输机械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引领下,高端制造业正迅速崛起,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三国合作空间巨大,利益远大于分歧。 

 

农业领域是谈判难点

 

中日韩自贸区自2012年5月13日正式提出距现在已经6年,虽然历经两代领导人努力和13轮谈判,但还是谈而未决。这表明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上三国还存在一些分歧。是什么阻碍中韩日自贸区谈判进程?目前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谈到什么程度?未来中日韩谈判的难点和重点又是什么?

 

△2013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认为,中日韩合作的障碍还是来自于三国政治战略互信的欠缺,同时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也有重要影响。他说:“经济合作与地区和平稳定相辅相成。随着三国未来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各方需要继续从大局出发,维护地区关系缓和态势,妥善管控分歧,增进政治战略互信。”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表示,当前,中日韩三国已经就自贸区一些基本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或者进展幅度最大的领域可能还是体现在货物贸易上。

 

具体而言,中韩之间的谈判快于中日谈判,中韩已经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就自由贸易的各种规则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中日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整体进展比较慢。三国在货物贸易方面达成的共识多,而在服务贸易和零关税方面尚未达成充分共识,这有待三国的共同努力,以更大的努力和诚意实现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投资方面,三国或许将取得新的进展。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的庄严承诺,并在投资领域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在金融行业放宽外资持股限制后,日本野村证券已经成为第一批向中国提交设立外商投资控股证券公司的外国金融机构。 

 

此次李克强访日首次宣布给予日本“RQFII”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这将进一步刺激日本加大对华投资,预计未来日韩企业将继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用投资替代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市场准入障碍,这已成为日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重点和难点,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认为在农业领域。三国能否就农业问题达成共识,将直接决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进程和前景。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发展不稳定,不仅危害农民利益,甚至会影响国家安全。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为平衡收入水平,发达国家通常给予各种补贴。因此,农业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点保护的产业,特别是一些人口众多的发达国家,每年都给予农业大量补贴,扶持农产品出口,农业成为保护程度较高的产业,通常也是贸易谈判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在日韩两国,农业更是敏感产业,受到国内高度保护,开放难度较大。

 

不仅农业领域,制造业领域也是下一步谈判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日韩两国机械、化工、汽车、信息技术等具有比较优势,在高端产品的优势尤为明显。如何合理安排制造业自由化进度,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争取足够的空间,同时避免日韩企业对中国相关行业的过度挤压甚至危机产业安全,也是接下来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比如三国需要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形成共识,再如美国对三国自贸区谈判的一些干扰。

 

明年或有突破性进展

 

目前,内部和外部因素都促使之前进展缓慢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出现新的转机。内部因素,由于朝鲜半岛形势较好,半岛无核化出现重大转机,中日关系开始回暖,中韩关系也在升温。这些使得在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重申将进一步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黄大慧表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构成了推动中日韩合作的外部因素。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即喊出“美国优先”口号,先后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违反WTO(世贸组织)规则,并向多个国家威胁发起贸易战。这些行为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到中日韩的利益,“中日韩三方当前的共识在于,彼此同属全球化、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受益者,也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维护者。三方的合作有助于维护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三方经济合作的加强也将促进彼此政治关系的改善,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2015年5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七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

 

但不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不可能让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谈判一蹴而就。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表示,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在年内取得重大进展仍然具有较大难度,一是日本对历史和领土问题的认识、三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影响谈判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建立政治互信是谈判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二是域外大国的干扰,这也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一大重大障碍,要排除干扰需要日韩具备较大的政治智慧和魄力;三是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各方要价依然存在较大分歧,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重大突破并非易事。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主任杜国臣表示,此次三国领导人确定了力争达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由贸易协定目标,但是三方对高标准、高水平的认识仍然存在差距,对于各自发展阶段、发展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新规则”“高标准”,是务实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条件。

 

霍建国表示,从理论上来说,中日韩自贸区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三国贸易投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符合三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问题在于三方能否最大程度建立互信、消除分歧,尽快达成最大共识。

 

大多观点认为,今年恰逢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外举行10周年,明年将迎来中日韩合作启动20周年,因此,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两年半召开,在诸多领域深化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明年是中日韩三国合作正式启动20周年。期待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三方能就中日韩自贸区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署相关文件。

(责任编辑:空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