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17-09-19 13:56:27    来源于:日经中文网

摘要: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迪:在比较政治学教科书中,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及转型的动力。但不少政治学、社会学专家发现,这些年来,尽管中国中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政治观点并不激进,而且日益温和、稳健,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稳定的基础。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迪:在比较政治学教科书中,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及转型的动力。但不少政治学、社会学专家发现,这些年来,尽管中国中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政治观点并不激进,而且日益温和、稳健,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稳定的基础。

 

为何中国中产阶级出现这种状况呢?应该说,中国中产阶级日益具有全球视野。今天,中国每年1.2亿以上国民出境观光,另有数十万学子前往海外留学或回国就业。另外,中国的经济政策、技术创新正在推动全球经济、政治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中国社会深层,温和的保守主义思潮悄然兴起。

 

这里说的“保守主义”,并非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对待社会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主要表现在“对保有的渴望”。与西方保守主义表现出“怀疑或抵制变革”不同。人们发现,中国中产阶级的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对财产保全、财产保值增值的执着。同时,他们普遍对食品品质、环境问题高度关切。

 

另外,在文化教育领域,他们重视传统、重视古典,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这种“文化保守主义”,并非排外主义。而是一种“恢复、维护固有文化的思考与行动”。当然,中国社会也不排除国粹派对本位文化的坚持,但这不是中产阶级的思考。

 

中国中产阶级,其特点是信任政府,依赖权威。这个阶级尽量维持与政府的关系。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及经济高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城市化运动,极大促进了中产阶级产生。这个阶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然成为中国政治不可忽视的力量。21世纪中国政治稳定,最不可忽视的是中产阶级的支持。如何构筑中产阶级与政府的互信与相互支持关系,至关重要。因为中共的支持基础,已从“无产阶级”变为“中产阶级”。

   

中国的高增长、高房价,以及伴随而来的个人资产膨胀,造成一批又一批中产阶级。自上世纪90年代末,不断有人预言中国"泡沫"破灭,但他们都失败了。这是因为他们援用的,都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最近有人出书,指出中国的泡沫是“刚性泡沫”,其中不乏中国政府的强力维系。其实,中国中产阶级财富地位的维持,与中国政府强力的政策支援以及组织支援密不可分,中产阶级与执政党已经形成共生关系。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中国工业化运动,导致中国环境遭到空前挑战。今天,中国中产阶级,在发展问题上,持有温和的保守态度。在发展与环境两者间,选择环境保全,坚持环境保全先于经济发展主张。中产阶级首先是生活者,因此他们对食品品质、环境保护提出更高标准。中产阶级的家庭观念、社会建设思考出现了新变化。中产阶级的生活、社会态度与选择行动,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各种特殊利益集团,掌握巨大财富,拥有强大动员力、影响力。为了自我利益,各种利益集团可能干涉甚至破坏政治稳定。但中国中产阶级的日益发展,促进了中国政治稳定。今天中国社会“左”“右”言论空间对立严重,对于这种对立,中产阶级绝不介入。中国中产阶级,是中国政治问题的平衡器。中产阶级,他们拥有财务独立,拥有专业知识。他们希望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创未来。对未来持有审慎的乐观与自信,他们内心反感、恐惧社会动荡,希望在现体制框架下,保持并增加自己的财富。

 

中国中产阶级不属于“官二代”、“富二代”,也非社会底层。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产阶级发展。但是,在城市化浪潮中,亿万中产阶级呈现原子状态,个体孤立、内心不安。他们强烈关心他们自己的财富是否能够保值、增值,同时他们对安全、安定、安心问题有强烈要求。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安全需求,构成了中国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度比较低,也比较消极。因此他们是政治世界中沉默的多数。他们对政治的这种态度,从目前看,也许有利于政治稳定。但从中长期来看,如何促进中产阶级的政治参加,对中国政治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社会政策,要防止目前中产阶级的不稳定及其衰落。中国老龄化正在迅速发展,中产阶级一旦进入退休年龄,可能在财务或心理上成为社会负担。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被高福祉政策绑架。“银色民主浪潮”席卷发达国家,老龄选民推动导致国家把财力日益转向福祉。这严重影响压迫国家预算对教育、新产业的投资。如何保证老年中产者的福祉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中国,一个居住在城市群中的银发族,可能日益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发声群体。中国政治是否对一个高龄化的中产阶级社会做好准备?

 

在中国文化、教育界,传统主义崛起。在社会日益分裂、小众化过程中,传统主义构成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少儿古典阅读班如雨后春笋。在文艺节目中,古典题材越来越多。今年9月,中国语文教科书采用的课文,古典部分超过50%。据说,这是1920年代以来,选用古文最多的教科书。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传统教育的断裂。

 

有人说,目前教科书的修订,是“矫枉过正”。如何看待文化、教育界的传统主义?尼克松曾在《领导者》中谈到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他说美国革命,其目的是为维护传统,而法国革命,仅是把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其实,近代中国早期革命者,在这一个意义上,与美国革命者有共通之处。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喊出“告别革命”口号。也许,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回到19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原点。他们革命的终极目的,本来是捍卫其本位文化。

 

(责任编辑:千寻)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