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特朗普与媒体之间的爱恨情仇


发布时间:2017-08-10 12:49:53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特朗普与美国主流媒体不断互怼的行为看似严重地不合逻辑。可是这背后其实有着新的逻辑,那就是当前美国的新闻传播形式和政治策略正在发生改变。

特朗普与美国主流媒体不断互怼的行为看似严重地不合逻辑。可是这背后其实有着新的逻辑,那就是当前美国的新闻传播形式和政治策略正在发生改变。

 

特朗普与媒体的纠葛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三十岁出头的纽约地产商特朗普就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对象。自那时起他接受过难以计数的访谈,成为媒体上的老面孔。因为敢说敢做、敢做敢当的言谈与行事风格,加上颇具话题性的私生活,特朗普不仅是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人物,也曾出现在全美最畅销的八卦杂志《国家询问报》的头条新闻上。但他又不相信媒体。199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裔主持人宗毓华对他的采访令他开始不信任媒体。他后来在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另外一个女记者的访谈中把宗毓华说成是轻浮浅薄的小女孩,说她问的都是愚蠢的问题。分析认为,像特朗普这种棱角分明的处事风格,一方面希望通过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打造公共形象,另一方面,他的大胆言行又难免不被媒体抓住把柄,从而让他觉得媒体都是来者不善。特朗普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爱恨交集。

 

和媒体不断互怼

 

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与多家美国媒体结下了梁子。当时,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唱衰特朗普,让特朗普很不满。他不断指责美国媒体“不诚实”,发布“假新闻”。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和媒体互怼的事情更是经常发生。据悉,美国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爆料,美情报部门近期向特朗普汇报俄罗斯涉嫌通过网络攻击干预美国总统选举的情况时,在一份机密报告背后附加了两页纸的提要,提醒他防范俄罗斯,因为对方据信掌握他私人生活和财务状况的“黑料”。为此特朗普在纽约召开其胜选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怒斥CNN和BuzzFeed的报道为“假新闻”,称其“和纳粹没有两样”,并拒绝接受CNN记者的提问。特朗普对CNN记者连说数次“不要”,并称“你们报的假新闻很讨厌” 。

 

1月21日,特朗普在参观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时再次对媒体“不实报道”表达不满,称媒体刻意“萎缩了”20日参加总统就职典礼的观礼人数。“这是谎言”特朗普说,在20日总统就职典礼上,他本人看到场下好像就有150万人,但有一家媒体报道说观礼人数却只有25万人。特朗普认为,25万只是距演讲台较近的观礼人数,而“在其他地方,20个街区以外也有人,一直到华盛顿纪念碑那里都是满满当当”。相比特朗普,白宫发言人斯派塞的态度更加坚决。在当天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斯派塞称,有媒体“刻意虚假报道”总统就职典礼观礼人数,“这是我们所见的最大观礼规模……那些想要削弱就职典礼热情程度的举动都是可耻且错误的做法”。“媒体人之间有人说要追究特朗普的责任”,斯派塞说,“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也会追究媒体的责任。”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指出,有记者在报道椭圆形办公室时出现了事实性差错,即宣称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半身像被移出这间办公室。白宫方面后来证实,从未被授意移动马丁•路德•金半身像。“这就是媒体不诚实的一面,”特朗普说。

 

2月16日,特朗普在上任以来首次单人记者会上,再度火力全开痛斥新闻机构不诚实,已经到了"失控"状态,他誓言将绕过媒体把信息"直接传达给人民"。特朗普在会上称,新闻界变得这么不诚实,如果我们对此避而不谈,会大大伤害美国人民。当日白宫新闻发言人斯派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纽约时报》、BuzzFeed新闻、CNN、《洛杉矶时报》、《政客》等多家媒体的记者被拒之门外。尽管斯派塞对此含糊其词地解释说:“我们已经显示了对媒体的足够开放,让更多媒体能加入到这一进程中来”。

 

但许多美国媒体和民众仍然认为这是特朗普和他的政府对一直批评特朗普的媒体的报复行为。毕竟在历史上,这5家媒体同时被拒绝参加记者会尚属首次。《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迪安•巴奎特说:“我们这么多年报道各届政府,无论是由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领导的,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纽约时报》和其他媒体被排挤,我们表示强烈抗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推特上发文说:“白宫的这一动态令人无法接受。很显然,这是因为你报道了他们不喜欢的事实,他们对此进行报复。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将继续报道。”

 

仅过一天,特朗普再出新招,他宣布其本人不会参加今年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他在社交网站上说:“我不会参加今年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我祝福所有人,希望他们过一个愉快的夜晚!”因为特朗普对媒体的态度,《名利场》杂志和新闻媒体彭博社已退出相关活动。据悉,白宫记者协会晚宴有时候本身也会制造新闻。美国国家元首参加由记者协会组织的年度活动并且在活动上作内容轻松的讲话是持续了将近一百年的传统惯例。

 

4月29日,当白宫记者协会在首都华盛顿一个宾馆里举行年度晚宴之际,特朗普却前往100多公里之外的宾夕法尼亚州参加一场支持者的集会,双方再次上演隔空互怼。特朗普调侃道,美国媒体当晚都被“困在”华盛顿的那场晚宴上,预计那里会“非常、非常无聊”。他说,“一群好莱坞演员和媒体人士眼下正在首都(华盛顿)的酒店宴会厅互相寒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全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的都是假新闻,他们也许想来看看这场集会,却困在了(白宫记协)晚宴上”。

 

针对特朗普的指责,白宫记协和出席晚宴的一些嘉宾也做出了回击。白宫记者协会主席梅森表示:“我们不是失败的新闻机构,不是人民的敌人……我们来到这里是为新闻而聚,不是为了向总统道贺。”《华盛顿邮报》传奇记者鲍勃•伍德沃德表示,“我的总统先生:媒体不是假新闻(制造者),无论什么情况,我们应该且必须坚持(真相)。”据报道,由于特朗普的缺席令白宫记协今年的晚宴失色不少。

 

7月1日晚间特朗普在其个人推特上发文表示,“考虑将‘假新闻CNN’的名字改为‘欺诈新闻CNN’。”随后又上传一段长约28秒的“痛打CNN”的恶搞视频。CNN立刻反击:“美国的总统鼓励对记者采用暴力,这真是悲哀的一天。”

媒体意外地从与特朗普的骂战中受益

 

特朗普当选后,《纽约时报》付费订阅用户快速增长,2016年第四季度新增订户达创纪录的26.7万,其中多数新增订户出现在特朗普当选后,该报电子版订阅数也达160万,到了2017年,付费用户增量已经是去年同期的十倍。《华盛顿邮报》订阅数2016年增长了75%,电子版发行收入翻了一倍多。CNN和NBC也找到了提高收视率的法宝。据《财富》杂志引用的数据,在特朗普开始选战以后,CNN的收视率暴增170%。 

 

 

 

美国生活类杂志《名利场》也主动蹭热点,曾称特朗普大厦餐厅的餐食为“富人的劣质食品”。这一报道被特朗普在推特上猛批后,意想不到的是,文章秒变该杂志的“流量担当”,获得100万次点击。《名利场》还在网站上打出“一本特朗普不想让你读的杂志”招徕读者,其电子版订阅数创下纪录。其实,在大选期间,人们就已经发现,只要是与特朗普相关的报道,都能吸引大众的眼球。

 

《廷德尔报告》(跟踪晚间新闻播报节目的专业刊物)研究显示,2016年美国三大无线电视新闻网ABC(美国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NBC(全国广播公司)对特朗普的报道总时长达到327分钟,他的党内竞争对手杰布•布什、本•卡森得到的报道时长为57分钟,卢比奥22分钟,克鲁兹21分钟。有统计机构宣称,如此多的免费“广告”,相当于为特朗普省下了近19亿美元的宣传费用。就连美国《侨报》都感叹,特朗普与美国媒体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特朗普在大选期间从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获利,美国主流媒体反过来也该感谢特朗普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好处。

 

特朗普为何专"怼"传统媒体

 

过去我们知道美国的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无冕之王”。在选举政治中,媒体通常会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多数候选人都会小心翼翼地迎合或收买媒体。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行为似乎严重地不合逻辑。可是这背后其实有着新的逻辑,那就是当前美国传播形式和政治策略正在发生改变。

 

首先是传播形式的改变弱化了传统媒体对政治的影响。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各党派都强调新闻自由,但媒体始终是政治的附庸。特别是经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垄断大潮的“洗礼”,媒体成了大财团的“看门狗”,愈发成为资本和政治精英集团共谋的工具。在精英集团操纵下,媒体有目的地影响民意,大规模地制造共识,形成了媒体有能力影响政治的表象。殊不知,这种所谓的影响力无非是基于媒体的工具性价值。一旦精英集团掌握了新的、更有效的操纵民意的手段,传统媒体就会被弃若敝屣。构筑于互联网之上的新媒体就是这种新的操纵手段。在主流意识不断被消解的“后现代”社会,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力量。自奥巴马竞选时,网络和社交媒体就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潜力。特朗普更是深谙“网红大V”之道,深夜发推、人身互喷、语不惊人死不休、使用简单粗陋的语言等等,有效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逻辑和阅读习惯。正是基于此,他敢于大胆地抛弃甚至刻意羞辱传统媒体,因为在他看来,“权力”已经不再属于传统媒体。

 

其次,新传播形式也改变了选举政治的营销策略。据报道,特朗普团队雇佣了大数据公司助阵,通过对选民身份的细致分析,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群体释放不同信号,实际上是在政治领域借用了广告业中的“细分市场”策略。表面上看,从大选到上任,他似乎很少针对传统重要议题发表系统性政纲,相反总是以令人意外的方式发表“不靠谱”言论。实际上,他的行为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多是有策略的理性行为。

 

新媒体和新政治模式从根本上挑战了大众选举政治的合理性。选举制度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理性的选民会针对客观的议题或候选人进行选择,由共识来决定政策。现在看来,首先,新媒体使受众变成了只看自己喜欢的信息的封闭头脑,“理性的选民”成了“惯坏的孩子”;其次,事实消解了,政治生活中的议题和候选人不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成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最后,共识难以形成,不同圈子、身份和阶层的人们在“特供”信息的不断强化下,形成自我信念的固化和放大。

特朗普与传统媒体的斗法固然热闹,却折射出美国政治制度设计的弊端。虽然我们今天还不易察觉,但是以大众选举为基础的民主制度也许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责任编辑:Mark)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