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莫迪的大胆废钞实验


发布时间:2017-02-24 16:25:25    来源于:FT中文网

摘要: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宣布,将立即废除面额为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分别约合7.5美元和15美元)。此举导致流通中现金减少了86%。此外,被废纸币必须在12月30日之前存入银行,并且取款受到限制。

莫迪的大胆废钞实验
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宣布,将立即废除面额为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分别约合7.5美元和15美元)。此举导致流通中现金减少了86%。此外,被废纸币必须在12月30日之前存入银行,并且取款受到限制。
 
如此庞大国家的民选领袖此举之大胆,让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迄今所做的一切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应把此举视为印度打击逃税、黑色经济和猖獗腐败的斗争中的一次果断行动吗?还是应把它视为一位偏执的民主人士非常独断的做法?现在看来,两者都有点像。从长期来看,结论要取决于未来的事态发展。
 
一个政治和经济稳定的国家,突然采取如此意外、激进的废钞之举,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民选政府为何要造成如此的冲击——特别是考虑到印度的经济如此依赖现金交易?作为一个中低收入国家,印度仍有巨量人口处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此外,即使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其对现金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据估算,目前现金支付仍占总体消费支付量的78%。
 
根据印度财政部的2016-2017年度经济调查,废钞政策有四个方面的目标:“遏制腐败、假钞、使用高面额纸币进行恐怖活动,以及‘黑钱’(未向税务部门报税的收入)的积累。”这些目标很受印度人的欢迎,他们异常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剧变,希望恶棍们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些也是合理的目标。很少有人会否认印度受到大规模腐败和逃税困扰。然而,这一做法或许也会播下对政府承诺的长期不信任。疾病也许很严重,但这一处方的代价很高。它可能付出多大代价?会带来多大好处?
 
短期代价是明显的。正如上述经济调查概括的那样,这些代价就是“不便和困境”,特别是对处于“经济中非正规和现金密集型部门”中的人而言。因为数亿印度人很穷,影响并非微不足道。造成这种短期代价的是现金供应的急剧下降。根据上述经济调查,到12月现金供应相对于需求下降了35%。但是,调查也预计现金供应最早将在4月份回升。虽然流通货币增速大幅减缓,但活期存款的增长——本身就是政策执行过程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后果。结果利率也降了下来。
 
在分析短期代价时,分析强调对于三方面的冲击:对于总需求——原因在于现金减少,以及那些选择不申报现金持有量的人的财富永久性损失;对于总供给——原因在于现金作为一种生产投入品(例如在农业中)的作用;以及不确定性增加产生的影响。调查结论称,总体而言,废钞可能通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相对于约7%的基准年增长率暂时下降了0.25至0.5个百分点。
 
然而,即使在短期内,也存在好处。分析显示,2%的GDP掌握在反映黑色经济活动的纸钞手上。这些非法取得的财富,一部分会消失,一部分会被征税。这是因为,持有这些纸币的人不得不申报这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要么缴纳惩罚税,要么失去财富,要么洗白。总体上看,鉴于持有现金的风险在升高,该政策使得政府可以对黑钱征税,最起码是一次性征税,或许还可能长期征税。整体而言,财富会从罪犯转移到政府手中。人们很难为这些牺牲者感到抱歉。
 
此外,从长远看,应该也会出现重大好处。首先,此次冲击应会加快流动性财富进入金融系统,从而会提高经济中的诚信度、透明度和效率。一个重要结果或许是金融“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尽管这将需要实施补充性的改革,尤其是那些便于没有智能手机的印度人进行数字化支付的改革。另一个结果将是更高效的税收。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行动必须要坚决。一个敢于这么做的政府,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代价和好处哪个更大,最终将取决于目前的事态变化。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全面恢复银行存款和现金之间的转换。长期来看,印度或许会仿效其他经济体,成为一个几乎不使用现金的经济体。但是,现在就尝试这么做,时机很不成熟。此外,政府必须提供所需的政策框架和支持,以确保对民众的金融包容(包括电子支付)。同等重要的是打击腐败,主要包括税收的结构和管理。
 
在这方面,最近的一项成就是引入了一种增值税——商品与服务税。另外,选举筹款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政客并不能免于腐败方面的怀疑。最后,重复废钞之举将对信心产生毁灭性打击。务必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是为了整个国家利益而做出不受欢迎决定的果敢领导人,还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独断决定的领导人,这两者之间经常很难区分。历史学家或许会判定废钞之举是前一种领导人所为。此事目前仍是未知数。让我们看看莫迪接下来敢做什么吧。

(责任编辑:千寻)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