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要不要给中国资本“建墙”?欧盟内部还没达成一致


发布时间:2017-02-17 14:00:22    来源于:欧洲时报

摘要:随着中国在欧收购、特别是对高科技企业的收购迅速增多,中国在欧洲最敏感行业的投资正遭遇越来越大的保护主义反弹。

 
随着中国在欧收购、特别是对高科技企业的收购迅速增多,中国在欧洲最敏感行业的投资正遭遇越来越大的保护主义反弹。
 
英国《金融时报》2月15日报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呼吁布鲁塞尔方面授予它们对中资高科技收购交易的否决权。德国之声中文网称,在一份共同声明中,欧元区的这三个最大经济体的政府敦促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制定相关法律条文,以保护高技术企业。
 
德法意上书 要求关键产业收购否决权
 
在一份柏林政府向德新社提供的信件中,三国政府指出,有关行动的目标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应有更多手段,有权审查并在必要时否决并购个案。该信件指出,所涉及的将是那些“不公平的”并购行为,此类并购行为“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或有针对性地大规模收购德国的重要技术”。
 
德国联邦经济部主管相关事务的国务秘书马赫尼希表示,作为出口大国,德国一贯赞同市场开放,联邦政府支持外国企业的投资,但这些企业必须表明,相关投资是在德国生产基地的投资,没有政府背景,而且要能提供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融资条件。马赫尼希指出,尤其涉及关键产业,必须严格把关:“这是我们与法国和意大利一起要在欧洲实现的一桩大事”。
 
马赫尼希指出,依据现有对外经济法,尤其涉及军事或安全技术,联邦政府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禁止外资收购德企,不过去年的情况表明,现有规定存在漏洞。根据安永公司(Ernst &Young)的一项研究,去年,中资在德国进行了68起并购,中方为此一共支付了126亿美元。
 
《金融时报》指出,一系列牵扯中国企业的收购交易让德国人担心,自己一些最珍贵的技术最终会落入中国人手里。去年,随着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Midea)以45亿欧元收购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这种担心达到了顶峰。
 
要不要给中国资本“建墙”?欧盟内部还没达成一致
美的收购机器人制造商库卡曾引发关注。(图片来源:库卡官网)
 
据了解,德国法律规定,德国政府可以进行干预、阻止外商投资国防工业企业或涉及IT安全和国家机密文件处理的企业。但官员们希望大幅扩充这类权力,从而能够叫停任何似乎遵照中国国家产业政策展开或旨在促成技术转让的收购交易。
 
中资是不是洪水猛兽?
 
中资在欧洲遇到的保护主义反弹,也引发了不同声音的辩论。德国《商报》近日援引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负责人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的话,将欧洲企业比喻成“火鸡”。他说,被中国的资金流饲养的火鸡最初感觉十分惬意,但最终却是要被宰杀掉。
 
不过,德国市场领先的垃圾能源公司EEW首席执行官坎普(Bernard Kemper)则不以为然。去年2月,北京控股(Beijing Enterprises)斥资14.4亿欧元收购了德国EEW垃圾处理公司,当时创下中资收购德国企业的最高纪录。坎普不认为被收购的EEW是一只“火鸡”。“当然EEW将企业运行装备的技术转移到中国去,不过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
 
法国《外交世界》曾刊文指出,中国企业对法国企业的收购涉及高技术、基础设施、运输、化学等行业,而且多针对困难企业。如今,被收购的企业已经摆脱困境。
 
文章举例称,法国缺乏长期工业观在罗地亚集团收购案中的体现令人震惊。被罗纳—普朗克公司抛弃的罗地亚——其中包括两座工厂和一个研究中心——转到了中国化工手下。法国总工会秘书长让·格朗容承认:“中国人的到来一度让我们担心。”8年后,他只能承认:“中国化工投资了,而法国和罗纳—普朗克公司这几年再没有这么做。与原持有者不同的是,中国化工有一个工业发展计划并有将蓝星有机硅发展成全球第三大企业的雄心。”目前,市场份额分配已经形成:法国工厂生产的高端产品销往法国和欧洲;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和新兴国家销售。
 
法国《费加罗报》也评论,拒绝中资进入没有意义,首先中资并购法国企业比率相对较低。其次,法国企业寻找外资,中小型法国企业在技术上领先,但是在资金上庞大的中国占有优势。来自中国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帮助法国企业有充分的资金更好发展,另外一方面也便于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法国税收高,让企业挣扎发展。
 
根据法国商务投资署2016年的报告,中国投资仅占在法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远远落后于第一对手日本(6%)。虽然中国的收购越来越多,但面对在法各类收购之王美国时仍然是个“侏儒”。在法海外直接投资的1/4都是美国实现的。
 
对于这种差距,报道还举出了一个实例。尽管地中海俱乐部被转卖到红旗之下时群情激动,却没有人(或者说是几乎没人)阻挠阿尔斯通公司将部分业务转卖给美国通用电气。这次收购让美国获得了法国的一部分高级核能技术,但它的后果却比民族独立还严重。
 
说好的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呢?
 
欧盟贸易执委玛姆斯托姆近日才刚刚表示,欧盟准备同中国一道对抗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但中国当局也需要展现出维护贸易和投资公平竞争的意愿。玛姆斯托姆贸易执委是在一个关于“欧盟-中国关系”的商业会议上讲这番话的,她说:“如果世界上的其他人想利用贸易作为一种武器,我却想用它作为一种补品,一种繁荣和进步的关键要素。如果其他人关上了大门,只要贸易是公平的,则我们的大门仍然敞开。我们将给中国一切机会来坚持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时也向多边协议方向努力。”
 
玛姆斯托姆还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在达沃斯论坛发表的演讲表示赞赏,即贸易战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观点。话音刚落,欧元区三个最大经济体就提出了一项助长贸易保护主义反弹的呼吁,这无疑是在关小欧洲的大门。
 
从欧盟层面到各成员国,再到各个行业内部,欧洲这种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其实也并非针对中国。就在2月15日刚刚获得欧洲议会表决通过的欧加贸易协定(CETA)曾经也有可能正在遭遇这样的尴尬。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布鲁塞尔方面披露,欧洲与加拿大自由贸易协议一旦生效,欧洲与渥太华将取消包括食品和汽车在内的几乎所有商品99%的关税。但在欧洲领导人眼中被视为具有“示范意义”的这项贸易协议,却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
 
此前,双方曾经历了长达7年的艰辛谈判,并一度因遭比利时一个自治区的反对,而险些流产。如今,该协定虽然获得了欧洲议会的通过,但最终达成还须获得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同意。德新社估计,这一过程将十分漫长,前景则并不明朗。
 
 
 

(责任编辑:Camille)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