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千禧一代”的别样人生


发布时间:2016-12-13 14:02:52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代际,就像人一样,具有性格特征。‘千禧一代’在新的千年成年,也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出了他们的代际特征——自信、喜欢展示自我、自由、乐观并且欢迎改变。这些在千禧年后成年的美国年轻人,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并将主宰这个国家的未来。

代际,就像人一样,具有性格特征。‘千禧一代’在新的千年成年,也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出了他们的代际特征——自信、喜欢展示自我、自由、乐观并且欢迎改变。这些在千禧年后成年的美国年轻人,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并将主宰这个国家的未来。 

 

数码时代的先锋 

出生于1985年的吉姆•特雷德韦是正要“奔三”的美国小伙,他告诉记者,虽然同样被称为“千禧一代”,但“80后”与“90后”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吉姆表示:“你可以把我们算作一代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将我们和前几代人区分开来。” “千禧一代”又被称为“数码一代”,他们不需要努力适应被数码产品和互联网技术改变的世界,因为这些技术与他们同龄。他们也是这些技术最活跃的使用者。

皮尤调查显示,81%的美国“千禧一代”在使用脸谱网,他们的平均好友数量是250个,这让那些笨拙追赶数码潮流的年长者望尘莫及。55%的“千禧一代”曾经在社交网站上晒过自拍照。按照皮尤的数据,只有六成“婴儿潮一代”(46-64岁)和三成“沉默一代”(65岁以上)知道自拍(Selfie)是什么意思。虽然这个词已被收入2013年的牛津词典。 

吉姆在脸谱网上有1000多位好友,在推特上有150多名追随者。但他基本不用这两个网站。“我的生活中已经有很多信息了,这些社交网站会用更多的信息淹没我,所以我和它们保持距离。”吉姆将脸谱和推特称为“噪音”。他运用社交媒体的方式是每个星期花2-4个小时阅读BoingBoing网站和DemocracyNow的新闻推送邮件。 

调查报告称,虽然热衷于数码产品,但90%的“千禧一代”表示,人们在网络上分享了过多个人信息。吉姆告诉记者:“那些与社交媒体联系最紧密的人,最先意识到问题。然后他们会幻想住在有机农场附近,过一种平衡、健康、民主的生活,远离连锁商业的贪婪和令人上瘾的电子屏幕。然而,这些通常只停留在‘说说’的阶段。”

当记者询问没有社交网站会怎样时,吉姆说:“我当然能活下去。不过如果能选择,我还是需要它们。” 在华裔美国姑娘杰妮•刘看来,社交媒体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还没“占领”她的生活。“我用社交媒体与朋友们保持联络,但不会用它交新朋友。我还是喜欢通过传统的方式认识新朋友。”杰妮不用推特网,因为觉得它“十分愚蠢”。 

她告诉记者:“我不在乎其他人现在在做什么。难道有人那么重要,以至于我必须知道他每小时都在想什么吗?”她会定期清理脸谱网上的好友名单,删除那些几年都没有联系过的人。杰妮最喜欢的社交媒体是Instagram,因为觉得它更加真实,她平均每天会看Instagram10次。在工作日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后,她选择在周末感受真正的生活,而不是“活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 然而,当她外出度假时,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会增加,“因为我想和朋友们分享有趣的事、好吃的东西”。不过,她告诉记者,如果度假的地方没有WiFi,也不会影响她享受假期的心情。 

被惯坏的一代人

美国《时代》周刊称:“千禧一代”是“婴儿潮一代”的子女。“婴儿潮一代”因以自我为中心而被称为“我一代”,他们的子女则是“我我我一代”,后者的自私程度更甚。 杰妮将年轻的“千禧一代”称为“梦想家”。“他们希望世界将自己想要的一切放在银盘子上献出来,而不必为此付出。”杰妮说,这样的情况在华裔和美国白人中都很普遍,父母的娇惯让他们不知节约和储蓄,把钱花在追求最新的时尚上。而他们的口头禅“追随你的梦想”,也沾染了不切实际和固执的习气。 

在出生于1982年的杰妮看来,最鲜明的证据就是越来越多的“千禧一代”读大学时会选一个“不接地气”的专业,并希望靠这个专业找到工作。当杰妮和朋友聊起“千禧一代”时,她的朋友说:“他们是被娇惯得最厉害的一代人。” 全美青年与宗教调查发现,60%的“千禧一代”表示,他们的道德标准是:只要自己觉得对就行。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与祖辈相比,“千禧一代”患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比例要高将近3倍。《时代》周刊也报道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40%的“千禧一代”认为,他们应当每两年就得到一次晋升,无论表现如何。 

这代人也喜欢表现自己,在美国,每10个“千禧一代”中就有4人有文身,4个人中有1人在耳朵以外的身体部位打孔,概率是前几代人的6倍。不过,他们的张扬和自我也不是毫无限制的,多数人在社交网络上设置了隐私权限,70%的文身者表示,图案在日常服装可以遮蔽的地方。 杰妮对“千禧一代”另一个鲜明的印象是,“他们是‘多动’的一代人,总是在忙,要么看手机、平板电脑,就是无法安静地坐一会儿。” 

背负经济重担

杰妮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国防部。“当时我23岁。华盛顿的房租非常贵,所以我和室友合租公寓,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直到获得晋升。就算薪水涨到7.3万美元,我仍十分有节制。我租了一个开间,有一辆车,每年休假不超过5天。我能负担得起想买的东西,但通常不会花大钱,除非是用于投资。工作日我都自己做饭,很少出去吃,自己洗衣服,并且很少用烘干机。我一般只在打折的时候购物。我认识的31-34岁的人都在这样生活,不依赖父母。一些人甚至还会做兼职赚钱。”她说。 

皮尤的调查显示,“千禧一代”背负着严重的经济负担,助学贷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杰妮也是如此。“在我看来,没有负债的人就是富人了。” 2007年经济危机爆发时,“千禧一代”中年龄较大的人刚刚迈入职场。有七成美国人认为,这代人踏入社会时遇到了比父辈更大的挑战。

在这些踏入社会的人中(26-33岁),三分之一获得了本科甚至更高的学位,这让他们成为美国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年轻人。在美国,教育程度与收入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在这个低工资和高失业率并存的年代,仅仅止步于高中学历的年轻人,收入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可怜。 

尽管背负着经济的重担,32%的受访者表示,现在的收入足以支撑生活,还有53%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自给自足。而那些捉襟见肘的人在杰妮看来是因为要求太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高标准的生活,父母可以负担那样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作为20多岁的年轻人,也应该期望那样过日子。” 

对千禧一代的几个误解

1.千禧一代不信奉宗教

信仰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不能仅仅看做是星期天的早上坐在教堂的长凳上。研究表明,尽管他们没有出现在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里,千禧一代也相信宗教教条,比如死后重生、天堂和地狱,与婴儿潮一代和X世代(出生在婴儿潮与千禧代之间的一代人)的信仰非常相似。当看待千禧一代和他们的信仰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在说千禧一代比老一辈少了一些祈祷时,其实他们每日的祈祷率(48%)与婴儿潮一代、X世代以及其他人在低于30岁时是一样的。所以脱离宗教来说,这可能只是与年龄有关。

2.没人比他们更有理由

老一辈对千禧一代的普遍批评之一是,他们做什么事都很有理由,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几乎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当他们步入工作时,总想着一开始就成为管理者,而不是从底层一步步往上爬。相反,一位调查这一代人的研究者认为,千禧一代普遍认为他们自己是勤奋、努力和忠诚的年轻人。千禧一代面临史上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他们不顾一切寻找工作机会,一旦有机会就愿意去做。实际上,并没有证据表明千禧一代觉得自己比当年的老一代人更有资格。千禧一代如果真的期待工作津贴,可能并不是因为被宠坏了,而是因为他们展望更大前景。为什么远程办公不是一个选择。如果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让员工更少请病假,为什么公司不能有一个健身房或在自助餐厅提供营养的食物? 

3.千禧儿是“色盲”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千禧儿是美国史上最“色盲”的一代。美国的奴隶制和种族隔离在他们出生前就早已废除。因为人们从世界各地涌入这个国家,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也早就预言,在2043年之前,美国会成为一个少数族裔占多数的国家。种族对千禧儿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没错,千禧儿对异族通婚的支持率高于之前任何一代,也更支持移民,更支持无论种族人人平等。但这都是他们自己说的信念。然而研究发现白种人的千禧一代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有偏见,认为自己比非裔美国人更聪明、更刻苦。在一次皮尤调查中,虽然只有13%的白种千禧儿表示,觉得美国的白人和黑人相处得不太好,却整整有30%非白人的千禧一代认为,这两个族群有矛盾。所以,尽管白人千禧儿说自己“色盲”,并且他们中很多人也相信如此,但是肯定还是有一些藏在表面下的偏见。

4.他们需要不断被表扬

人们认为家长不应该娇惯他们的千禧宝宝,因为他们完成任务就表扬他们,而且仅仅因为他们表现出来就给予奖赏。这导致成年的他们现在都被宠坏了,他们会不断地寻求肯定和表扬。确实,这代人在他们做得不错时,往往会寻求点赞,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被宠坏了。

在千禧儿成长的时代,他们在学校和工作的活动中都有发言权。不管是在学校里,体育运动中,还是其他课余活动里,他们经常都被评价,并得到如何打败别人,改善自己技能的指导。他们也被鼓励要志存高远,竭尽全力去承担责任。作为成人,这就可以转化为职员寻求反馈和肯定。他们寻求肯定未必是因为期待毫无根据的表扬,他们只是习惯了即时的反馈。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种成长背景也意味着,千禧儿在做错时更容易接受指导,这对任何职员来说都是加分项。

5.千禧一代是社交媒体专家

千禧一代是伴随着包括互联网、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手机、短信和社交媒体在内的科技革命成长的。由于他们沉浸于电子设备,喜欢社交媒体(Facebook、Instagram以及类似的),千禧一代被称作社交媒体专家和“瘾君子”也无可厚非。千禧一代总体来说比其他年代的人更擅长使用社交媒体。但这不是说千禧一代的每个人都擅长使用社交媒体,或者能将其用于商业用途。市场营销策略比更新微博难多了,而且千禧一代使用的社交平台未必符合某个公司的需求。

6.千禧一代并不想拥有住房

还记得几十年前,人们逃离城市定居乡村吗?千禧一代出现时,他们又开始蜂拥回到美国重新发展的市中心。拥有住房带来这么多负担,谁还想要?还不如租个临近时髦商店、美味餐厅、很多娱乐场所的市区公寓更开心。但是,许多千禧一代拥有住房的梦想仍然根深蒂固,甚至比老一辈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大部分的千禧一代都是租房,这一点并不稀奇。不要忘记,他们开始投入到就业市场就是失业率很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接受低薪工作,也就是说,没有多少钱可以存下来支付房子的首付。而且,这代人都普遍晚婚,一个人存到足够的钱买房比两个人要难得多。当买房推迟了,租房就渐渐成为趋势。

7.不婚主义者  

皮尤研究中心预计千禧一代中25%的人在他们到了35—45岁的阶段,仍将会是单身。相比之下,1960年—1970年之间,同样年龄段的人(25—34岁)结婚率更高。在这两个群体的人到了35—45岁阶段时,只有5%的人保持单身。皮尤进一步的报告称24%从未结过婚的千禧一代现在是同居状态,而不是婚姻。

那么这意味着婚姻正在千禧一代中灭亡吗?推迟结婚并不是意味着对婚姻不感兴趣。有一些千禧一代要等到自己有了更大的经济保障之后才结婚,而有的则想等到事业更成功之后。许多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当千禧一代还在上高中时,他们有80%的人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够结婚,该比例大于那个年纪的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所以,千禧一代显然是在乎婚姻的,他们只是不希望太快结婚。

8.他们乐于和父母住在一起

千禧一代是恋家的人,他们搬出父母家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在外面过不了一会儿就会搬回来,这成为一个笑柄。2012年,36%的千禧一代住在家里——至少40年的时间里是最高比例。许多千禧一代住在家里的一个正面理由是:现在上大学的年轻人比以前多,常住在家里可以省钱。不幸的是,这些年轻人中许多人是依靠着一定数量的学生贷款勉强毕业的,然后被迫面临因2008年经济危机造成的紧张的就业形势。在很多情况下,这双重打击使得他们必须搬回家中。加上他们是晚婚的一代,因此相对于以前来说,他们和父母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且搬回家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责任编辑:丛梦)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