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欧洲是中国眼里的“新非洲”


发布时间:2016-12-06 12:47:41    来源于:英国《金融时报》

摘要:中国人以耐心著称。在那本中国历史的书中,一个世纪只占一页篇幅。我们欧洲人就急躁得多。首先,我们哀叹欧洲制造业工作岗位被中国偷走了。接着,我们操心中国人在非洲大肆采购原材料。如今我们正努力接受一个事实:中国正在收购各种各样的欧洲企业。

欧洲是中国眼里的“新非洲”

中国人以耐心著称。在那本中国历史的书中,一个世纪只占一页篇幅。我们欧洲人就急躁得多。首先,我们哀叹欧洲制造业工作岗位被中国偷走了。接着,我们操心中国人在非洲大肆采购原材料。如今我们正努力接受一个事实:中国正在收购各种各样的欧洲企业

 

欧洲不应抱怨。这都是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这两者正是支撑我们在过去100年取得经济成功的两根支柱。然而,既然中国可被视为自由贸易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捍卫者,我们应当密切关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说目前正在发生什么,并且相应地做出反应。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把非洲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从非洲获取原材料,主要是石油和矿物。如今,中国正在欧洲挖掘这里的“宝藏”:人才、知识产权、市场份额、技术、品牌、成熟企业和价值链。

 

这种换挡是可以察觉的。中国不再只是世界的低成本血汗工厂。中国在欧洲的收购清单覆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和服务业。在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大量的投行家、律师和尽职调查专业人士突然投入到了中国委托人的项目中。

 

中国注目欧洲,是因为本质上持保护主义立场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对所有中美交易进行审查,实际上等于在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之路上竖起了一面“墙”。白宫换人不会使投资美国变得更容易。

 

这让欧洲大陆对中国收购资金变得有吸引力。我们在近日赫尔辛基初创企业研讨会(Slush)上就可看到这一点。作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初创企业盛会之一,Slush这些年来吸引了很多中国投资者到会。两年前,我曾陪同中国副总理出席了一天会议。不过,欧洲似乎对中国投资者的兴趣感到意外。欧洲没有美国那样的控制措施和审议工具。

 

欧洲开始意识到这种新现实及其意义,一些备受瞩目的交易就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中资有意收购德国芯片企业爱思强(Aixtron)的交易。德国经济部收回了对该交易的支持,有报道称,美国情报部门提醒了德国政府,相关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

 

其他收购案带来的问题要少一些。比如,中国的投资控股公司腾讯(Tencent)今年收购了Supercell的多数股权。尽管这家芬兰集团的旗舰游戏《部落战争》(Clash of Clans)是一款考验战略能力的多人对战游戏,这起收购案在现实世界几乎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主要问题是欧洲如何应对。

 

第一点是要明白,这些收购正在确实发生,而且是成批的。这未必是坏事;欧洲需要外来资金的注入。同时,有必要搞清楚,很多交易——但绝不是全部——是政府主导的,意在获取知识产权和IT技术。这些交易可能产生战略性的影响,因此应当谨慎地处理。

 

第二点,欧洲不应条件反射地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烧断桥梁。很少人预料到,中国人会成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而美国却把目光转向国内。最佳选项是欧洲和美国在安全、外交政策和贸易方面达成一项新协议,但如果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决定抛弃《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我们将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别处。从体量和规模上看,欧洲的目光显然应该投向中国。

 

第三点,欧洲应当寻求达成共同解决方案。自然的反应是各自为政,各自拟定本国应对策略,而不是制定共同对策。这将是错误的。欧洲将成为一个大杂烩般的跳蚤市场,而不是协调一致的内部市场。左手将不知右手在做什么。况且历史已证明,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也许,欧洲人终于到了必须拿出耐心的时候了;要理解经济力量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重点不是蓝领工作从一个大陆流向另一个大陆,而是白领公司换了主。这种变化根植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特性之中。

 

最佳对策是保持沉着、冷静、泰然处之,要评估形势、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努力制定共同方针。我希望欧洲尽快这么做。但我担心我们已为时太迟。这进一步证明,市场经常比监管机构快一步。

 

本文作者为芬兰前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

新闻推荐

OECD促澳洲积极投资基建 促进中期增长提高税收

澳投资者“审慎乐观” 对谭保政府失望

中国将对对外直接投资实施管控措施

欧美投资者对利率上升的预期导致债券抛售现象的出现

不敌投资者炒高 悉尼首房贷款暴跌40%

(责任编辑:Camille)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