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的银行不良债权2年内翻番


发布时间:2016-04-21 10:12:15    来源于:日本日经中文网

摘要: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正在迅速增加。

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正在迅速增加。2015年底的不良债权余额为1.2744万亿元,两年时间翻了一番。受经济减速影响,大量面向钢铁及水泥行业的贷款难以收回。政府计划加紧整理非盈利但仍存活的“僵尸企业”。不过,如果压缩银行贷款,企业的投资和用人活动将减少,这可能会进一步对经济构成下行压力。


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的数据,2013年底银行的不良债权余额为5900亿元,到2014年底增加到了8400亿元,增加了40%,而2015年底又进一步增加了50%。到2015年底,不良债权在总贷款额中的占比也由2013年底的1%提高到了1.67%。


2015年3月底,中国不良债权的比率要比日本大型银行的1.2%略高,但还没有达到马上影响银行经营的水平。不过,如何将贷款归类为不良债权,容易被经营者和监督当局的判断左右。很多观点认为,“中国的银行实际持有的不良债权(比公布的)更多”。


不良债权增加的背景是贷款企业的财务出现恶化。比如水泥行业,2015年主要企业的经常利润合计总额比上年减少了一半。产能过剩超过了中国国内实际需求的50%以上,还有不少企业陷入了难以支付工资和电费的休眠状态。


但也有以服务业为中心、业绩稳步增长的企业。比如网购业务表现坚挺的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获取海外旅游需求的春秋航空等。另一方面,钢铁、造船及平板玻璃等行业与水泥行业一样,财务状况均出现恶化。面向这些重厚长大型企业的部分贷款成为了不良债权。


在中国,许多企业即使持续亏损也能借助从地方政府拿到补贴等继续开展经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表示,为了推进结构改革,要加快淘汰“僵尸企业”。重庆市和广东省已经提出大规模整理、淘汰非盈利企业的方针。


2016年2月,江苏舜天船舶被同意适用《企业破产法》,成为中国首个申请破产的上市大型国有造船企业。对于非盈利企业,政府的态度由“救助”转变成了“淘汰”,如果被归类为可破产的企业出现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余额也极有可能随之增加。


李克强在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当天召开的记者会上,关于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增加表示,中国资本充足率和储蓄率较高,强调“我们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过,金融机构如果压缩对企业的贷款,估计会导致企业的投资及用人等经济活动进一步停滞不前。


(责任编辑:CBF编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