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香港青少年自杀悲剧 不宜仓促归咎学业压力


发布时间:2016-04-21 10:09:45    来源于:香港《南华早报》

摘要:香港近月来接连有青少年自杀,不少人都在研究问题的起因。

香港近月来接连有青少年自杀,不少人都在研究问题的起因,媒体也热烈讨论时下青少年面对的问题,以解释惨剧成因,并慨叹社会为学生提供的支援似乎并不足够。来自教育制度的压力,往往被列为青少年自杀主因之一。

 

然而,有人也提出其他因素,包括临床因素(例如香港缺乏辅导员)及文化因素(例如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沉重)。

 

期间也有不少人提出解决办法,例如教育制度不要以考试为本;提供训练积极思维的课程,以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加辅导员人数;尽早识别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并提供适当辅助,以及鼓励青少年订立不自杀契约等。这些建议立意良好,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没有迅速及简单的解决办法。

 

然而,若以另一角度分析最近发生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另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未能就问题的因果关系提供深层次的解释或解决方案,但却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这些悲剧的某些共通点及起因。

 

我所要提出的是聚类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一些事件看似按照特定模式或趋势发生,但事实上彼此没有关系,只是个别事件自然地以偶然的次序发生。换句话说,我们不断追寻近期这些惨剧的成因及解决方法,但方析问题的方向可能是错的。

 

当然,九天内有七起自杀案,人们希望找出个案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种情况甚少出现,尤其自杀者都是我们珍视的年轻人。然而,若深入探讨自杀的统计数据及相关研究,就会发现问题其实比表面所见的更加复杂。

 

短短数天内有多名学生自杀,当然令人吃惊。自去年九月新学年开始,至今已有22起学生自杀案,前几年同期多了一倍。

 

但问题是:学生自杀案近期突然大幅飙升,其性质是否类似飞机失事等惨剧有时可能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接连发生,仅属偶发事件?又或者香港的年轻人自杀事件,证实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的确造就了一个令人忧虑的趋势?

 

把年轻人自杀的惨剧归纳为统计学上的异常现象,听起来虽然冷血无情,但事实是香港有十多万学生,学生自杀案骤然多出几宗,很可能是聚类错觉的结果,也可能有学生模仿他人行为,令悲剧深化。

 

事实上,香港整体自杀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反映有关方面对精神健康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合理有效,处理抑郁症等疾病的措施也恰当。

 

至于应否把问题归咎于教育制度,儿童死亡个案检讨委员会最近在香港进行过一项研究,发现未满18岁的人士自杀,通常都是因为在人际关系方面遇上问题(例如家庭、同伴和恋爱关系),只有小部份个案与学业直接相关。

 

无论最近的连串悲剧是一个不幸的真实趋势,还是只是统计学的一个临时现象,我们自然都会努力追寻事件起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但我们应该明白:人们在自然认知方面是存在偏差的。当有多起事件接连发生,且看似并非偶发时,我们往往会急于解释箇中的意义,仓促找出解决办法。

 

(责任编辑:CBF编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