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穆迪:对中国遵循与其他国家一致的评级框架


发布时间:2016-03-07 13:40:46    来源于:财新网

摘要: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在上周的评级报告中,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但仍维持Aa3的评级不变。这一举动遭遇中国官方质疑。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在上周的评级报告中,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但仍维持Aa3的评级不变。这一举动遭遇中国官方质疑。

 

3月3日穆迪方面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强调,穆迪的评级是独立的,中国主权评级遵循的框架与其他国家一样,均是从经济实力(Economic Strength)、机构实力(Institutional Strength)、财政实力(Fiscal Strength)、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Susceptibility to event risks)等这四方面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穆迪会再考虑到中国经济中特殊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

 

穆迪主权风险高级副总裁Marie Diron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着政策上的“三难困境”,即维持6.5%以上的经济增速、推进改革与平衡经济与确保宏观经济、金融与社会的稳定这三大目标的冲突。“如果缺乏有效的改革,中长期经济增速为放缓,杠杆率会上升。”她说。

 

她介绍,穆迪负责主权风险的团队会持续地关注一些动态指标,以便掌握经济、金融和改革等方面的进展。“当我们觉得有必要认真讨论一下某个国家现在的评级是否合适的时候,会召集一个评级委员会,参加人员包括负责主权评级的高级主管,负责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区域的同事,分别从各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会根据全球一致的评级方法论并参考评级委员会内各种观点,对该经济体的实力和挑战进行比较,最后达成一个结论。”

 

与另外两大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相比,穆迪与标普对中国的主权评级均属第四等级,惠誉的评级要低一些。标普(Standard & Poor's)目前给中国的长期信用评级为AA-,前景展望为稳定。标普表示,如果中国疲弱的经济或金融业趋势大幅提升,政府或有财政负担,他们可能下调中国的评级。惠誉(Fitch)目前给中国的评级为A+,展望为稳定。

 

在上周的评级报告中,穆迪表示,调整展望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目前及未来财政指标走弱,这体现在政府债务上升以及政府资产负债表上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或有债务;第二,由于资本外流,政府外汇储备缓冲持续下降,凸显了政策、货币与增长风险;第三,鉴于改革面临艰巨挑战,政府为解决经济失衡而实施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具体而言,在政府债务方面,“我们判断,政府的财政实力会逐渐减弱,而且会越来越弱。”穆迪指出,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或有负债,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债务、政策性银行及国有企业暴露出来。目前,整个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加杠杆,以及大量国有企业的负债压力,都暴露出了政府债务的持续上升。

 

据穆迪估计,截至2015年末,政府债务已经占到了GDP的40.6%,到2017年会上升到占GDP的43%。原因是宽松的财政政策立场可能会导致政府支出增加及整体减税。

 

在资本外流方面,穆迪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在过去的18个月,已经降到了2016年1月的3.2万亿。外汇储备还是很充足,但其下降凸显了汇率压力的增大,以及对当局保持经济增长和落地改革的信心在减弱,可能会促使资本进一步外流。值得注意的是,由存款持续外流引起的储备下降,可能会加大以存款为资金基础的银行业的压力。

 

“如果资本外流压力加大,中国央行也将面临艰难选择。他们或者选择加强资本管制,但这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有损其信用;或者选择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样外储会减少,造成流动性紧缩;还有一种选择是,维持外汇储备,允许人民币贬值,但这样的话又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外流。” Marie Diron告诉财新记者。

 

就改革的挑战而言,Marie Diron 认为,“现阶段最关键的一项是国企改革,当然,资本项目开放、利率自由化、汇改等金融领域的改革也十分重要,但现在或被暂时搁置了。我们想提示的是,推进这些雄心勃勃的改革与维持经济增长的平衡越来越难把握。现在看起来,像是把经济增长与稳定当做优先目标,其代价就是改革的延后。”

 

她指出,尽管主权展望变动,但是在诸多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的评级依然最高。“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过去5到8年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过于依赖外债;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冲击较大。不过,中国在这两个领域风险曝露较低,并不影响中国,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内生的。”

 

尽管下调评级展望,但穆迪仍将中国的主权评级维持Aa3不变。穆迪表示,未来评级下调的触发点有以下几点:改革步伐的放缓,表现在弱化的债务指标、更高的或有债务或国企改革的停滞;持续的资本外流、显著的资本收紧及改革无明显推进等。

 

近日,中国央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名下金融资产不少于300万元,具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可投资柜台业务的全部债券品种和交易品种。这是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柜台直接买卖债券。

 

3月7日,穆迪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人民银行2月24日发布的上述规定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跨境投资提供更多渠道,进而有利于资本市场放开及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放松境外机构参与规定将会增加流动性,扩大市场规模,并提高境内市场的多样性。”穆迪助理副总裁/分析师萧一芝表示。“我们预计此举在短期内不会带来显著变化,但将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而言,新规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中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萧一芝表示。

 

穆迪预计,如上所述,中国债券市场在长期内将受益于此次政策的放松。在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之后,众多央行和投资者将寻求创建人民币资产池。2015年底,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境内债券规模只有人民币6030亿元左右,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责任编辑:柏如飞)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