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97后暴力政治抗争的三大原因和社经根源


发布时间:2016-02-26 09:58:2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暴力政治抗争乃是回归后香港的新现象。其直接成因在于:新类型的从政者日渐受到年轻人和其他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支持。这类从政者更乐意使用暴力,势将导致泛民和建制阵营内部和跨阵营之间出现政治重组。

暴力政治抗争乃是回归后香港的新现象。

 

其直接成因在于:新类型的从政者日渐受到年轻人和其他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支持。这类从政者更乐意使用暴力,势将导致泛民和建制阵营内部和跨阵营之间出现政治重组。

 

暴力政治抗争在香港兴起有三大原因。首先是社会经济鸿沟深化了大众的惶恐不安,也使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加剧。

 

其次是港府自1997年来一直未能有效处理新的社经挑战,也拒绝改革政制以解决问题。

 

第三是激进思想的影响力日增,使年轻人看待社经鸿沟和处理政制问题时,倾向抱持愤懑不平又缺乏耐性的心态。他们认定现行制度已道德破产,即使不推翻也至少要加以改革,才能重拾他们的人性尊严。

 

由于上述三大因素均无法迅速处理,因此暴力政治抗争将不会停止,至少暂时不会。

 

我认为香港社经鸿沟问题日趋严重,在年轻一辈身上尤为明显。这个鸿沟的源头,来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及全球一体化;这两种情况为香港人创造了最好和最坏的时代。有些人把握中国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并从中受惠;对他们来说,这个时代可说是梦想成真。但同时其他人的机会愈益受到压缩,因此落后于人。于是,社经鸿沟就日益扩大。

 

此外,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香港经济,其影响之大,为1929至3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所有低迷时期之最。当时香港的累计消费者物价指数下降了11.6%,而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则下跌16.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8.5%,失业率达至8.8%的峰值,实际利率也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碍于港元与美元挂钩,香港当时未能果断行动去解决问题。

 

香港只有失业率远比美国大萧条时期低(当时最高达到24.9%),主要是因为香港劳动市场灵活有弹性,而且年轻人口负增长。

 

虽然香港经济曾于2003年后一度复苏,但2008年金融海啸后,香港面对美元疲弱和低利率的困境,情况再度恶化。资产价格膨胀,加深了有物业者与无物业者之间的鸿沟。

 

香港如今的贫富差距,主要是源于楼价在过去几十年急升,固定汇率制度令问题恶化。

 

中国门户开放也造成不平等。随着双程证安排放宽,内地旅客蜂拥而至,零售物业价格飙升。虽然就业机会大增,但最大得益者却是业主。

 

跨境婚姻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广泛。跨境婚姻主要以低收入及中低收入阶层为多,虽然能让中港两地人更加紧密,但也衍生出社会问题。

 

现时65岁以下的公屋住户中,有家庭成员为新移民的约占40%,而80%的公屋住户家庭收入低于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数(1981年此比率仅为51.4%)。

 

以上转变均在一个世代之内发生。那些生于1950和60年代的人与八、九十后一代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因此,尽管乐意参与暴力抗争的激进从政者为数不多,他们在网上却拥有不少沉默的支持者。

 

历史已屡次证明,暴力政治抗争除了受政治原因影响外,还有其经济、社会、意识形态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便是一例。

 

纵使社会还没充分认识到香港正面临重大问题,却有大量经验证据可证明这一点。暴力骚乱虽然既可悲又令人不齿,但我希望事件能够警醒社会、唤起关注。

 

社经地位遭剥夺及不平等趋势未必会引致政治骚乱或暴力动乱。然而,这些示威行动却不乏同情和支持。

 

(责任编辑:柏如飞)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