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票据转贴现违规金额或逾8万亿元


发布时间:2016-02-22 16:35:0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2月22日消息,财新网报道称,根据银监会现场检查局抽查数据大致估算,截至去年6月末,票据承兑业务违规全国规模可能为4000亿元,票据贴现业务违规金额达约2500亿元,票据转贴现违规金额最为严重,可能逾8万亿元。

2月22日消息,财新网报道称,根据银监会现场检查局抽查数据大致估算,截至去年6月末,票据承兑业务违规全国规模可能为4000亿元,票据贴现业务违规金额达约2500亿元,票据转贴现违规金额最为严重,可能逾8万亿元。

报道称,银监会检查发现,票据违规业务涉及“七宗罪”:一是部分机构票据同业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二是银行利用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三是银行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四是银行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五是贷款与贴现相互腾挪,掩盖信用风险;六是创新“票据代理”,规避监管要求;七是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通道”问题突出。该报道还认为,违规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究竟有多少,还是个黑匣子。

 

2016年猴年春节前,农行、中信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事件集中爆发,揭开了票据市场不规范的灰色一幕。21世纪经济报道称,其中一家银行票据风险案件发生在买入返售业务的质押环节,另一家中信银行兰州分行票据风险事件问题则出在“开票”环节。

银监会办公厅此前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显示,对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进行的现场检查中发现,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审慎行为。并对票据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予以风险提示。

 

票据专家赵慈拉表示,从2015年四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纸质商业承兑汇票进入风险高发期。这些票据大部分是在去年九月之前产生,有半年滞后期。

 

根据统计,各地银监局近两年对于银行票据理财的违规行为开出了多张罚单,仅2015年下半年就有上百份罚单,仅湖南银监局2014年和2015年共开出了10张罚单,罚款280万元。

 

三大利益链条:买入返售+消规模+搭桥

这些案件所掀起的,是通过“买入返售+消规模+搭桥”所形成的纸质票据转贴现灰色江湖。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业内人士披露,“当前票据市场的转帖现几乎60%都是通过‘买入返售+消规模+搭桥’来实现的。”

 

在“买入返售”环节,此前,某国有大行票据风险事件系某票据中介机构以“一票多卖”的方式从银行内套取资金。大致过程是,A银行以买入返售方式与B银行做了一笔票据转贴现业务。但是,在纸票回购到期前,已被票据中介取出,卖给了C银行。买入返售到期后,钱并没有回到账上。而库中的票据则被换成报纸放在库里。但该细节并未得到相关部门核实。

 

那么,何为消规模?

 

票据贴现占用银行信贷额度,银行为扩大规模或在不增加规模的情况下扩大收益,就必须把票据的规模消掉,于是“消规模”的需求便十分旺盛。

 

“消规模”通常是利用村镇银行、农信社等会计科目记账违规和会计记帐漏洞来实现。信用社以质押回购的方式将票据(即作为卖出)给银行,回购有到期付款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在会计科目里,把原本应该计入的负债给清除掉了。票据“消规模”存在多年,以前是通过银信合作方式, 2011年叫停过,后来还是有农信社冒险去做。

 

票据消规模一直是当前票据交易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票据利率的重要因素。

 

对于可以进行消规模处理的银行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迅速制造净利润的行为。按照一次交易金额1亿的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来算,2011年一次消规模的费用是100个BP,也就是说,一次交易便可净赚50万,而当年一个消规模行一天的交易至少100亿元,这意味着消规模行一天便可实现5000万的盈利,所以一些农信社为了可以快速冲抵不良,不惜以此方式违规操作。

 

由于消规模,导致监管层公布的票据融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4年银行承兑汇票累计签发22.1万亿,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约占三分之二。“但体现在银行表内不及4万亿元。”“考虑纸票是半年期,签发量要除2,即11万亿,去除10%-20%票据未不贴现,那也应该有大概8万亿-9万亿贴现规模,这意味着至少5万亿没进表。”业内人士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还表示,在票据转贴现市场上,华南某中型股份行、华北某中型股份行、华东某中型股份行和江浙某城商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们从大行拿到资金,立即倒手给企业,从中赚取1-2BP通道费。这些银行的系统既可以实现消规模,又可提供“同业户”的方法和渠道。

 

因为在票据转帖交易中,过桥需求来自于,一些村镇银行或农信社需要从大行拆借资金,但它们不在国有大行的交易对手名单上。而一些股份行可与四大国有银行进行授信交换。这时,村镇银行利用上述股份行作为信用中介作过桥。

 

“大行即使知道最终资金流向村镇银行或农信社,因为有股份行背书,还是会放款。因为票据的权利,是请求付款权,到期要承兑人要求付款。如果承兑人不付款,就向前手背书的人索要资金,最终由承兑人把钱给到持票人。股份行一旦在交易里背书,就意味着大行对其有无限追索权。”上述国有银行票据部门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石尚惠)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