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1月新增贷款创新高 降准可能性或下降


发布时间:2016-02-17 14:36:4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央行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整体金融数据大超预期,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同比多增1.04万亿,此外,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54万亿,同比多增1.07万亿。

央行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整体金融数据大超预期,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同比多增1.04万亿,此外,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54万亿,同比多增1.07万亿。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这种“井喷”状况难以持续,但全年信贷增长仍可能达13万亿元,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增强。

 

新增信贷单月新高

 

央行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0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8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9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2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7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06亿元。

 

从以上数据来看,信贷方面比较突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94万亿和4783亿,并且票据融资增加3719亿元也较前期显著上升,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则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交银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认为,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加强。

 

连平称,贷款大幅增加且主要集中于企业中长期贷款,以及企业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同比大幅增长,都表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有所增强。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显著提升,与楼市销售有所回暖,以及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相关。

 

连平表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井喷”有三个特征。一是稳增长政策提振信贷需求。前期稳增长政策催生的各种基建等投资项目促进信贷需求提升,加上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类项目推进实施进一步带动融资尤其是中长期信贷的需求。这将是未来经济能否企稳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强的有力证明。二是年初信贷投放的季节性特征。银行业机构普遍会在年初尽早进行信贷投放,以增加全年利息收入,特别是在经济下行、优质资产较稀缺的情况下,这一季节性特征更明显。通常各家商业银行为增加全年信贷投放的灵活度,年初会大幅增加票据融资。这种强季节性特征的信贷增长在未来几个月内大概率会有所回落。三是跨年特征。一些银行在完成前一年信贷目标后,部分待投项目延续至下一年投放。此外,1月信贷大幅增长可能与表外融资到期转表内有关。

 

此外社融方面,1月增量为3.42万亿,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61万亿和1.37万亿,其中贷款增加2.54万亿元,占整个社融新增的74.3%。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月M2同比增长14%,创近19个月以来新高,且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7个和3.2个百分点,而预期值为13.5%,前值为13.3%;1月M1(狭义货币)同比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3.4个和8.1个百分点,而预期值仅为14.7%,前值为15.2%。

 

全年新增信贷或超13万亿元

连平认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更趋灵活,调控频率有所提高,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更合理和及时。在操作频率上,公开市场操作的时间窗口更宽;在工具使用规模上,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业务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规模有按需增加的趋势;在期限搭配上,7天和28天的工具交叉使用,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抵押补充贷款)相互配合,既应对即期的流动性风险,又纾缓了中期的流动性压力。

 

连平指出,总体来看,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增强。目前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的压力依然不小,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预计信贷季节性高速增长将会回落,而货币政策很可能继续保持稳健,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下降。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全年信贷增速在14%左右,新增信贷将超过13万亿元,投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一是稳增长,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调结构,主要是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惠民生,主要是居民消费贷款和按揭贷款。短期来看,春节前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通过逆回购、SLF、MLF等多种政策工具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宽松和货币市场利率稳定。随着上述政策工具陆续到期,央行仍有必要通过降准来对冲到期的流动性需求。

 

更多货币信贷政策可期 降准不是太紧迫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以及工具搭配更趋灵活,调控频率有所提高,市场上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更为合理和及时。种种迹象表示,此后更多货币信贷政策将浮出水面。

 

“近期出台降准政策的可能性有所下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多种现象表明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仍然十分必要。1月出口数据大幅回落,同比下降11.2%,实体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从资金价格看,隔夜SHIBOR利率保持在1.97%的较高水平,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上升,不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公开市场操作或将是未来流动性补充的主要渠道。”李佩珈表示,考虑到货币信贷量价背离制约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当前人民币汇率出现企稳苗头但持续性有待观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余波效应未平,货币政策宽松仍面临诸多掣肘。

 

央行等八部委在印发的《意见》中,从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提高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企业融资机制创新,支持工业企业兼并重组与“走出去”,加强风险防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金融政策措施。

 

“我认为今年上半年降准降息可能会推迟,并不是太紧迫。”董登新进一步解释称,“可以说是当前降准降息的条件受到了1月份数据的对冲。目前仍需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情况以及转型升级的需要来制定有弹性又精准的货币政策。因为现在经济下行与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达到一种极致,当前衡量流动性的数据与之前相比已失去可比性,不能单纯地将1月份的数据直接与过去比较。”

 

不过,德国商业银行则认为,受大量政府债券即将发行的影响,中国流动性会进一步收紧,需要进一步降准。

野村证券驻香港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等人周三(2月17日)也在日内最新报告中指出,根据当前中国市场状况,相信中国央行最终将发现降准降息的必要性。

 

该机构指出,强劲的信贷数据不足以抵消上游行业严峻的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供应过度的问题,维持2016年经济增速放缓,全年GDP增长5.8%的预测。

 

该机构表示,依旧预计中国央行2016年每个季度将降准50基点,且预计第二和第三季度将分别降息25基点。

(责任编辑:石尚惠)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