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外汇局:未限制外企汇回在华利润


发布时间:2016-01-28 15:19:33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1月28日上午,国家外汇管理局通过官方微博“外汇局发布”称,有媒体称“中国将限制外企在华盈利汇回”,此消息不属实,外汇局相关政策无任何变化。

1月28日上午,国家外汇管理局通过官方微博“外汇局发布”称,有媒体称“中国将限制外企在华盈利汇回”,此消息不属实,外汇局相关政策无任何变化。
 
 
外汇局表示,目前,已按规定办理外汇登记的外资企业汇出利润,由银行按规定对与本次利润汇出相关的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税务备案表等材料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后即可办理。
 
此前,据华尔街日报1月27日报道,中国加大遏制资金外流力度,并援引匿名人士称,中国政府采取的最新举措包括:限制在华外资公司将利润汇回所属国家的能力,收紧在港银行发放贷款的人民币资金池,以及禁止人民币基金进行海外投资,这些措施均未公布。
 
今年资金外流或达5000亿美元
 
受人民币贬值影响,外汇储备持续下降。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缩水至33303.62亿美元,创逾三年新低。12月外储环比下降1079亿美元,创历史最大降幅。
 
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策略师阿德里安-莫瓦特(Adrian Mowat)1月26日曾表示,中国今年资金外流规模可能达到5000亿美元,从而对试图捍卫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制定者构成挑战。
 
为防范资本过度外流,中国央行早已开始采取措施。据彭博网站1月27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两周前中国人民银行指示部分中资银行香港分部暂停借贷离岸人民币的业务,以收缩流动性并对抗做空势力。
 
知情人士表示,今年1月11日,央行向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部门授意缩减不必要的离岸人民币借贷业务。但是,央行并未宣布新的政策导向。该名知情人士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
 
同时,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2015年年底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央行要求部分中资银行和公司从今年1月1日开始,收集做空离岸人民币头寸的相关信息。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境内资本外流加速,国际市场中押注人民币贬值的资金量也同时增加。中国政府一直在试图维持人民币汇率,以应对上述问题。
 
央行扩大跨境融资试点 一箭双雕震慑空头
 
国内媒体财新网也报道称,央行已经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外币和人民币流出的管制,包括之前要求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缴存无息风险准备金,还通过窗口指导暂停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业务申请,并收紧境外清算行和参与行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融资,近期还暂停几家外资银行的部分跨境外汇业务。
 
而资本流入方向的资本项目开放再迈一步。上海自贸区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基础上,央行决定扩大试点,2016年1月25日起,面向包括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等在内的27家金融机构和注册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的企业扩大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
 
 
试点机构可以按规定——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
 
央行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为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以及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三者之积。其中,资本或净资产方面,试点企业按净资产计,试点金融机构按核心资本(即一级资本)计,以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为准;跨境融资杠杆率方面,试点企业为1,试点金融机构为0.8;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1。
 
一位大行相关人士指出,新公式最大的特点是跨境融资规模大幅增加,最多可做到一级资本的80%,“内部曾测试过,一家大行的跨境融资规模能做到8000亿元人民币,四家就是3.2万亿元,现在离岸人民币只有1万多亿元,要扫货人民币非常容易,主要起威慑作用,狙击空头”。
 
与此前的跨境融资管理政策相比,央行表示,此次扩大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具有本外币管理一体化、逆周期调节、总量与结构调控并重等特点,规则统一、公开、透明、市场化,有利于拓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审慎经营理念基础上提高跨境融资的自主性和境外资金利用效率,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
 
上述大行银行人士认为,此次跨境融资新政下,资金的用途大为扩张,可用于补充资本金,支持实体经济,企业有需求就可以做。
 
人民币贬值预期加上汇率风险高企背景下,扩大试点后跨境融资是否会大幅增长?从外币融资需求看,“811”汇改之后国内企业正处于去外债阶段,跨境外币融资需求预计不会太旺盛。

(责任编辑:石尚惠)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