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虚拟运营商迎“生死大考”


发布时间:2015-12-25 11:08:01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中国虚拟运营商试了两年还是没法挑战移动、联通和电信,已经亏损两年的虚商准备再拼一次。

截至今年年底,虚拟运营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到期。目前国内各虚拟运营商企业都在陆续向工信部提交包括网络安全、业务状况、用户权益等一系列相关材料,以供考核评估。

虚拟运营商近年来成为热点。2013年1月8日,工信部出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先后向两批共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之后该行业不断壮大,目前,国内共有42家企业获得牌照,目前只有35家企业正式商用放号。

尽管规模扩大,但虚拟运营商行业却普遍处于亏损模式,用户份额不足总数的1%。在试行整两年后,工信部对于虚拟运营商们的大考终于临近,按照工信部此前的规定,评估通过的虚拟运营商年底将获得正式牌照。

虚商用户月净增200万

虚拟运营商,是指拥有某种或者某几种能力(如技术能力、设备供应能力、市场能力等)与电信运营商在某项业务或者某几项业务上形成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

自从工信部出台相关方案后,许多企业纷纷入局。工信部方案上规定,最初获得试点牌照的19家企业可以将短信、语音、流量等整合为套餐销售;可发售SIM卡;可以拥有企业专利品牌;可以定制业务价格;可作为增值服务开发内部平台……

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开展虚拟运营商业务的目的并非将其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而是将其当作壮大其本体业务的辅助手段,这些权利有助于他们推广自身的产品及服务。很多获得了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纷纷推出增值服务、流量服务、线上销售号码、套餐捆绑等一系列服务。

由此,虚拟运营商也被视为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鲇鱼”。关于虚拟运营商将改变通信业格局的消息不绝于耳,比如流量不清零和通信费用降低等。不过,这些看似利好的消息却并未让虚商们获得很好的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到今年8月底,虚拟运营商移动转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1123万,平均月净增200万户左右,仅占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0.9%,占全国净增用户数的48%。而此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还曾预测,到2015年底,虚商用户规模将达到5000万人。

与此同时,虚商的各种负面信息屡屡传出。今年9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垃圾短信息治理问题约谈7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负责人。这意味着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虚拟运营商,从一开始就遭遇垃圾短信息这一顽疾的困扰。

据9月23日“天下无贼”反信息诈骗联盟数据,微信举报平台一周内接到46起170号段的举报,同时结合腾讯安全云库的黑号统计分析,170号段恶意电话占所有恶意号码的8.6%,即平均12个恶意号码就有一个是170号。而1705号段的恶意短信占比更是高达99.2%,这个数字可以解释为用户收到的每一条短信都具有欺诈和广告性质。

“批零倒挂”痼疾未破

批零倒挂,顾名思义就是批发价和零售价颠倒过来,引申为批发价比零售价还要高,通俗的讲就是买回来比卖出去的价格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虚拟运营商行业内。

李克强总理今年曾说过国内网费太高,1G流量要70元。其实虚拟运营商从传统运营商处批发流量的费用更高,1G就要150元。面对这种局势,虚拟运营商也只能是靠烧钱硬撑。

由于虚拟运营商在我国的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因而很多企业在初期都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财力方面投资过亿者不在少数。前期烧钱申请牌照,之后烧钱批发流量,而近来随着4G在中国的普及,三大运营商下调了套餐资费,却并未下调虚拟运营商的批发价格,这就导致了虚拟运营商的3G套餐资费反而高于传统运营商的4G资费,对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表示,尽管虚拟运营商探索了各种运营模式,但开发出的新业务补贴不了“批零倒挂”导致的亏损。虚拟运营商目前的商业模式仍然是通过发号和资费,而获取用户的方法则是通过与三大运营商形成价差。

邹学勇指出,基础运营商给虚商和用户的价格不同。例如,基础运营商直接给用户1M流量5分钱,而给虚拟运营商的价格高达1毛5分钱,出现“批零倒挂”现象,这就造成虚拟运营商经营持续亏损的状况。

根据估算,如果虚拟运营商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达到35元,用户数超过100万,就可以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达到这个水平可能还需要约两年时间。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仍处于试点期的虚拟运营商的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批零倒挂”仍然是未解的痼疾,码号数量和放号城市上虚拟运营商仍受到限制,而且目前三大运营商对虚拟运营商也未完全开放能力,致使现有情况下虚拟运营商很难在基础运营商提供的产品上进行二次加工和业务再造。

作为中国通信市场的新生事物,虚拟运营商诞生伊始就伴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除了申请牌照的“入门费”,部分虚拟运营商在2014年的投入便已过亿,少数企业投入甚至已经超过3亿。与互联网行业“先烧钱再赚钱”模式一样,民营企业看中的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市场经营研究部主任许立东曾指出,虚拟运营商试点期内仅是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两年试点期内无法实现盈利属于正常,参照国外经验,虚拟运营商有望在持续投入三到五年内实现稳定盈利。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目前大多数虚拟运营商仍然亏损,但也有企业已率先实现单月盈利。蜗牛移动CEO陈艳表示,蜗牛移动已成为中国联通转售业务伙伴中结算收入最高的虚拟运营商,公司已实现单月盈利,甚至季度盈利。

在专家看来,对虚拟运营商来说,目前最为关键的依然是尽快拓展用户规模,探索差异化产品和盈利模式。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以及网运分离的提出,未来虚拟运营商的创新空间将加大。届时,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凭借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的特点,打造差异化的通信产品,在细分市场里赢得用户。

一半虚商或遭抛弃

作为新生事物,虚拟运营商曾被寄予厚望,但是在获得运营资格后,42家虚拟运营商交出的成绩并不理想。去年,乐语通讯、巴士在线受到挫折,连连科技也遇到问题收缩调整业务;170号段的增长绝对速度虽然较快,但基数还是较小。

“一些企业一直持观望态度,没有积极参与运营,目前仅有35家企业放号,其中发展用户最多的为几百万,而有的企业每月发展用户不到10个”。邹学勇表示。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试点方案,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试点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到期后将根据试点开展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研究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正式商用事宜。

目前国内虚拟运营商企业正在准备或已经提交了相关材料,工信部收集材料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或在今年年底前公布,评估通过的虚拟运营商将获得正式牌照。
虽然工信部还未公布考核细则,但业内人士提前议论称,大考将围绕用户数量、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等多个指标展开。

邹学勇表示,首先在用户数和覆盖面方面,蜗牛移动、苏宁等企业都已超过百万,获得正式牌照在情理之中。其次,服务质量将是另一考核门槛。业内人士指出,虚拟运营商在这一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9月,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170号段垃圾短信问题,约谈了远特通信、朗玛信息、国美极信、爱施德、天音通信等7家虚拟运营商。此外,实名制的落实也将成为另一考核指标。

但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即便通过了“大考”,前路仍存坎坷。通信专家项立刚预测,“42家虚拟运营商中顺利通关的最多或有20多家。也就是说,将有一半企业被淘汰。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笑到最后的可能连5家都不到。”

虚商欲再拼一次
 
从表面上看,虚拟运营商的出现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实质上虚拟运营商的实力远远不能与存在多年的三大运营商抗衡。服务再多,也还是要依赖传统运营商铺设的网络渠道,还是要从传统运营商手里批发号段。

从目前来看,没有传统运营商做基础,虚拟运营商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它们更像是传统运营商的“门客”,只能看作是对传统运营商的补充与辅助,而难以与其“平起平坐”。

中国虚拟运营商试了两年虽然还是没法挑战移动、联通和电信,已经亏损两年的虚商准备再拼一次。

10月12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市场经营研究部主任许立东公开表示,国办发〔2015〕41号发文已经明确2016年中国移动转售业务实现全面开放,这也为试点期过后政府继续大力推动此项业务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个消息或许能让虚拟运营商们高兴一阵,在中国移动转售业务之前,虚拟运营商们只能为2G和3G网络中提供短彩信的一些服务业务,而2G和3G的用户数已经被运营商瓜分。在新政策推出后,虚拟运营商可以直接进入4G业务领域。

邹学勇解释:“三大运营商在4G时代,用户数量还没有达到饱和,这给虚拟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空间,虚拟运营商可以给用户提供流量增值服务。而且虚拟运营商的体量比较小,比起运营商们在个性化服务上、内容制定上有更多的灵活性。”

此前,在只能进入2G和3G业务的情况下,虚拟运营商推出的增值服务业务还不够丰富,而转售业务则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可能。

“与传统运营商相比,虚拟运营商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更小的切入点去发现用户的需求。强调自身优势,探索差异化是最符合虚拟运营商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如果虚拟运营商能够满足传统运营商所顾及不到的用户需求,就可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

此外, 虚拟运营商还要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受众面。有数据表明,22.8%的手机用户只是听说过虚拟运营商而并不了解,而62.9%的手机用户根本不知何为虚拟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将来在市场上的普及做准备。

 

(责任编辑:秋叶)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