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疯狂的网络文学


发布时间:2015-12-25 11:12:51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说到底,谁都没把网络文学当作文化的一部分,没给网络文学最基本的尊重。”

打开2015年年度大剧和电影的清单,《何以笙箫默》、《翻译官》、《芈月传》、《盗墓笔记》、《花千骨》、《明若晓溪》、《琅琊榜》、《他来了,请闭眼》等均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截至2014年底,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其中90部计划被拍成电视剧,24部被拍成电影。据市场第三方统计,到2015年网络文学的产值规模能够达到70亿元。

一边是网文改编影视、游戏竞相上线,一边是大型互联网文学集团陆续成立。随着BAT(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将网络文学提升至战略高度,对作者和优质版权资源的抢夺将愈演愈烈。

草根月收几百

一系列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大热荧屏、银幕,让原本一直挣扎于温饱线的网络写手也成了热门行业。在2014年的网络作家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一年版税收入高达5000万元,而女明星周迅2014年的年收入才4800万元(据“福布斯排行榜”)。

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结城崇雅告诉《中国经贸聚集》记者:“网络写手的收入分为几大块,对大多数写手来说,主要是网络订阅分成,如果有实体书籍出版,那么就有版税收入,当然,改编影视、游戏、动漫等周边都会带来收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络写手小何向本刊记者透露,一般卖断游戏版权的价格在10万-20万元,收入最高的还是卖断影视版权。如果作者自己不担任编剧的话,版权可以卖到10万-50万元。“大部分公司不会只收购一部作品,而是一系列作品一次买断,那样收入就比较可观了。如果作者同时担任编剧,那么电视剧基本几万块钱一集,电影会参与最后的票房分成,价钱更高。”

然而,能靠网络文学一举成名而发家致富的写手终究是少数。一夜成名励志故事的另一面,仍有更多草根作者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已经写了七年网络小说、在业内稍有名气的结城崇雅向记者坦言,无法靠此支持日常开销,“这只能作为平时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兼职。”

与其他行业的名人一样,网络写手有时也需要炒作。树下野狐曾在微博上晒出自己2014年1-5月的缴税额,实缴税额高达114万余元,以证实自己年版税收入过千万,小何认为这就是吸引大众眼球的一种方式。“那么多的网络写手,想要出名,就不得不要学会给自己宣传造势。”

抄袭现象严重

在网络文学狂欢的盛宴之下,抄袭的阴霾仍在中国网文市场上空萦绕,不少知名网络写手被指抄袭。

凭借《甄嬛传》收入百万的流潋紫被指《甄嬛传》抄袭多部小说,甚至在文学网站判定流潋紫抄袭、关闭小说更新后,她换了一个网站继续更新,直到出售版权一炮而红,反观那些被她抄袭的作者们仍然籍籍无名。

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网友爆料抄袭了大风刮过的《桃花债》,由于后者是一部同志小说,阅读范围有限,作者申诉无门,至今未有定论。

出版了《寻找前世之旅》、《兰陵缭乱》的Vivibear被称为“抄袭女神”,在2009年初被指涉嫌抄袭200多部网络小说、散文等文字作品和盐泽兼人的祭文。据网友“言情小说抄袭举报处”整理,Vivibear的十余部作品与至少600人的700多篇作品出现段落文字及情节雷同,且这些作品在互联网上的发表时间及转载时间皆在vivibear的作品发表时间之前。

今年9月,Vivibear发微博称“《寻找前世之旅》将翻拍网络剧,由中汇影视、爱奇艺联合出品,高林豹导演(《无心法师》、《花千骨》导演)执导。”网络写手圈立刻炸了锅,Vivibear已删除了该微博。

一个被Vivibear抄袭过的网络写手直言:“作者不知廉耻就算了,连拍电视剧的居然都这么不要脸。对我们这些得不到赔偿——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的人来说,Vivibear嚣张的态度已经给我们捅了无数把刀子,如今拍电视剧,呵呵,真是神补刀。”

结城崇雅坦言:“像我写东西,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开心,不介意转载,但就是喜欢那个氛围,有个自己的小圈子,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互动,甚至在生活中认识。但遇到被抄袭这种事情,且不说这中间的名利损失,单就心理上来说就很不舒服。”

虽然关于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法一直在完善,但还是无法阻止抄袭现象的泛滥,最头疼的是网络的抄袭很难界定。

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作品中,有某一段落描写与他人作品相似是否算做抄袭呢?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平台“知果果”CEO刘思思表示,在现行《著作权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出侵权的界定范围。目前业内对抄袭或剽窃的界定还是要根据两部作品中故事主情节、人物设定、故事走向等进行综合判定。

某文学网站的编辑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处理类似的抄袭投诉都有几十起,每年有上百部小说被界定抄袭。但是处理的结果无非是罚分、关文,情节严重的锁ID。不过有些作者像流潋紫那样换个网站继续更新,同时还带走大批读者,“事实上这是网站也不愿看到的结果。”对知名写手的抄袭处理更加困难,“一句‘人红是非多’就不了了之了。”

上述网站编辑称,曾遇到过一字不落连封面都照搬的作者恬不知耻地说:“我那是替原作宣传而已”、“我只不过是为了圆个作者梦而已”。“我能做的只是删书处理,但到底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说到底,谁都没把网络文学当作文化的一部分,没给网络文学最基本的尊重。”小何说,网络文学监管最严的就是是否涉及黄赌毒,有没有不恰当的政治言论,而对于抄袭没什么查处要求。

盗版成行业噩梦

“据不完全统计,阅文集团去年因盗版侵权造成的损失是我们营收的8-10倍。”阅文集团副总裁罗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今年1月,腾讯COO任宇昕与副总裁程武宣布正式成立阅文集团,统一管理和运营原本属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云起书院、QQ阅读、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网文品牌。

结城崇雅向记者吐槽,从网文付费阅读推出至今,盗版现象依然层出不穷,由于在技术上不能复制粘贴,网上存在大量“手打党”,他们付费阅读后,将书中内容逐字打出来。曾有一段时间,“手打党”可能被某些非法网站雇佣,在网上低价出售电子版,或以此增加自己网站的点击量,吸引广告主。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网络版权盗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网站自身明知侵权而非法转载,这涉及直接侵权。另一种是网络平台只是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如论坛、贴吧、APP的应用商店)。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的“避风港规则”,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只提供信息储存空间,不制作内容,这种情况下,它如果被告侵权,有删除侵权内容的义务。

至于“手打党”们,按《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就算侵权,而把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的行为也属侵权行为。

赵占领分析,网络盗版现象屡禁不止,主要是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司法实践中,网络文学等文字作品盗版的侵权赔偿标准一般是30-100元/千字,也就是说,100万字的作品被盗版,最多能索赔10万元。而根据去年国家版权局和发改委发布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原创作品奖励和索赔标准提高为每千字80-300元,但依然不够高,并且作为部门发布的规章没有强制约束力。

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网络作协会长陈村表示:“网络文学向来不缺内容,但泥沙俱下,许多作品题材雷同、情节拖沓、文字累赘甚至涉及暴力色情,而堪称优质的作品和具有创作潜能的作者往往被湮没。”

陈村提出“点击率”、“富豪榜”等评价体系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平表示,网络文学是高度市场化的文化产业,直接面对读者。“点击率是(网络文学的)生命,所以今天网络文学研究关键不在文学本身,而在于它面对的读者群。”

在黄平看来,网络文学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容模式化、同质化严重”。“网络文学很难回答‘创新在哪里’这个问题。”同时,他认为网络作家有一种身份焦虑,他们急于在文学体系中找到合法性。

陈村认为当前的网络文学以类型化小说为盛,较为单一,似乎回到了小说开始的《十日谈》《三言两拍》,以绵延不断地讲故事为特征,富有戏剧性。“但我们期待的(网络文学)在文学体裁上更加个人化的风格尚未出现。网络文学如果以后不那么急功近利,应该关注类型文学以外的文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网络出版监管处副处长程晓龙认为,“有的网络文学作品过于迎合读者口味,为了提高点击量、吸引眼球,部分作者可能会写一些感官刺激很强的文章。这跟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有极大关系。因为网络文学很大程度上是边创作、边生产、边传播、边消费,为了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地留住人气,个别作者就会想尽各种办法,造成网络文学唯点击率的不良倾向。”

商业模式探索

自2014年4季度百度文学成立后,腾讯收购了盛大文学并成立阅文集团,2015年初阿里文学成立,作为内容聚合平台的老牌阅读器掌阅也宣布斥资10亿重金成立掌阅文学。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网络文学市场并发力移动端阅读,未来移动阅读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

对于内容平台而言,IP贩卖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商业模式。所谓IP,就是“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与“知识产权”不同,IP是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发现与发明,以及一切倾注了作者心智的语词、短语、符号和设计等被法律赋予独享权利的“知识财产”。

随着网络剧爆发,网络文学IP被激烈争抢。内容生产者即作家正成为网络文学平台最宝贵的财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IP转化,读者付费是另一种主要商业模式。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5》报告显示,近几年纸质书的阅读量只有小幅增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翻了近一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手机“看书读报”,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并成为了一种时尚。

到2014年,中国移动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9亿人,收入规模达到88.4亿元,增幅达41.4%。预计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仍呈现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收入规模将突破150亿元。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移动阅读时代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尤其重要,跟随着智能化终端的发展,同时结合个人阅读特点,提供属于用户个人的阅读服务。

提升移动阅读收入规模的主要模式是提高用户付费的收入,阅读平台具有影响力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用户的付费意愿。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企业同时做原创内容和平台形成“优质资源+流量入口”的阵型,将成为更多阅读企业发展的出路。一方面可以储备大量的文学作者和优质文学作品,为出版、影视、游戏、动漫和有声读物等泛娱乐布局打下稳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平台扩大推广渠道,增加流量入口,可以提高付费用户比例来实现更大的盈利空间。

 

(责任编辑:董晓寒)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