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上海试收“雾霾费” 收费就能治雾霾?


发布时间:2015-12-17 16:10:2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上海制定办法试点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提物。

昨日,上海制定办法试点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提物。收费分三阶段,逐步提高到治理成本水平。今年10月1日起收费标准为10元/千克,2016年7月1日起为15元/千克,2017年起为20元/千克。

该消息引发了不少争议。支持者认为,中国之前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没有标准,现在刚开始制定标准,收费目的是促进污染企业减少排放。收费对象是污染企业。征收“雾霾费”是可借鉴的治霾模式。对企业收“雾霾费”也比“以油价促环保”靠谱。反对者则认为,企业成本增加,最终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什么事情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收费,但以燃油税为例,这几年雾霾严重程度却不曾减轻,这些费用的去向明细也从未见公布。

上海率先征收“雾霾费”

在上海制造雾霾要收费了!

12月16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环保局制定了《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简称“办法”),上海开始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排污收费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

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提物,其排放到大气中,经过光化反应,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空气污染形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办法所称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特定条件下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主要包括非甲烷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含氧有机化合物(醛、酮、醇、醚等)、卤代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

上海VOCs排污收费试点行业共包括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个大类行业中的71个中小类行业,基本覆盖了本市工业VOCs重点排放行业。

根据各行业污染排放占比和配套标准规范制定进程,在时间安排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15年10月1日起)在国家试点行业的基础上,增加涂料油墨生产、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共涉及5个大类、13个中小类行业;

第二阶段(自2016年7月1日起)增加工业涂装、工业涂布等行业,共涉及7大类、53个中小类行业;

第三阶段(自2017年1月1日起)增加家具制造、医药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和木材加工等行业,共涉及12大类、71个中小类行业,基本覆盖本市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行业。

据上海市环保局介绍,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标准分三步逐步提高到治理成本水平。自2015年10月1日起(第一阶段)收费标准为10元/千克,自2016年7月1日起(第二阶段)收费标准为15元/千克,自2017年1月1日起(第三阶段)收费标准为20元/千克。

同时,为加快污染治理进度,鼓励高水平治理,根据排污者污染治理情况和排放水平,实施差别化的排污收费政策。对按上海工业VOCs治理方案要求完成废气治理的,排放浓度低于或等于排放限值的50%,且当年未受到环保部门处罚的,按收费标准的50%计收排污费;对于未按方案要求完成废气治理的,或废气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挥发性有机物超标排放等环境污染行为的,按收费标准的2倍计收排污费。

为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列入国家和本市限制类、淘汰类名录的相关企业(工艺、设备、产品等)实施差别化收费,与本市差别电价等政策形成合力。其中,对淘汰类相关企业按收费标准的2倍计收排污费,对限制类相关企业按收费标准的1.5倍计收排污费。

上海市环保局表示,通过本次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试点工作,可加快推动有关企业按照本市VOCs减排计划和排放标准实施治理改造,预计到2017年底可使本市工业VOCs排放总量减少50%以上,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本市空气环境质量。

排污费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全部按要求上缴国库,纳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点用于本市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收费能治雾霾?

东方网评论认为,上海征收雾霾费是可借鉴的治霾模式。

将该市雾霾产生前提的挥发性有机物纳入视野;以收费方式“倒逼”有关行业和企业改善工艺、节能减排,相比强制性关停、巨额罚款等方式理性柔和;采取“三步走”提高收费也给出了缓冲空间。

不过,文章也承认,上海市征收雾霾费并非那么迫切。上海的运输、金融、服务等二、三产业比例占到全市“三产”总比例的75%以上,带有污染性的VOCs排放实际上并不严重。反倒是上海周边一些城市和地区,此类排放和污染威胁相对较多。因此,上海市试行“雾霾费”更多带有如何治霾的象征意义。

光明网评论表示,对企业收“雾霾费”比“以油价促环保”靠谱。这是对“污染者买单原则”的一次有益尝试。企业造成的公害不但不应该通过支出公共财政、耗费公共资源来解决,相反,肇事企业还应该赔付社会损失,这是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共识。相比之下,“以油价促环保”,则是掩盖政策的随意性,将环保变成一个筐,利用环保的正当性,来为一些企业、部门、群体的利益进行辩护。

但也有不少评论表示,治理雾霾开始变得明码标价,这不是治理,明摆着就是一桩买卖。

收费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领域,工业生产产品,向它们收费,就等于向消费者收费。生产成本增加,售价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升。羊毛出到羊身上,工业不会为此买单。同时,对于污染物的质量收集或是计算存在着争议,一些企业也难免会与监管部门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治理雾霾需要政府的决心和毅力,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些网友也纷纷发表评论:

某网友:啥事你都能赚到钱,啥事你都想到的是赚钱。原来以为放屁收费是个笑话,没想到落实了。

千百度牙医:不要脸!

红色干冰:总之要收费

FinalFantasy:收的钱补贴给呼吸雾霾的民众?

某网友:收费了就没有雾霾了?收费就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吗?还是企业成本增加,最终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怎么保障收费用于雾霾治理?

variable:这是正确的思路,不要把目光只盯在汽车上,即便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主要措施也应该一是提高油品质量,二是做好交通规划减少拥堵,而不是懒政除了限购就是限行。

正平:支持创新改革但一定用于环保建设,收支账目要向社会公布。

(责任编辑:石尚惠)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