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气候协议:发令枪已响,我们为什么还不跑?


发布时间:2015-12-14 16:22:30    来源于:英国卫报

摘要:在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虽然已经达成了气候协议,但是,我们也没什么好自满的。要达到即便是1.5 C的目标也需要快速的采取行动。

在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虽然已经达成了气候协议,但是,我们也没什么好自满的。要达到即便是1.5 C的目标也需要快速的采取行动。

(“如果把气候谈判看成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那么为之所做的不断努力就是‘私人教练’。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的任务就是对着世界各地的政府不断呐喊,让他们从舒适的沙发上跳起来。”)

随着此次巴黎气候谈判落下帷幕,全球设定了针对气候变暖的目标:将全球变暖上限设在2 C以下,可能是1.5 C。达到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必要的:温度上升哪怕只有一度,我们就已经发现,从冰帽到海洋化学,万物都在经受灾难。但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并非易事,而我们现在还在4C 和 5C之间。现在,我们唯一可寄希望的就是——速度。

事实上,速度现在是气候(问题)的关键词。我们需要关心的不是“要去哪里?”,而是“怎样快速地到达?”。从现在开始(巴黎气候大会之后),“速度”才是最最重要的。
对于“要去哪里?”,我们都很清楚。没有人会怀疑化石燃料的时代已渐近尾声,现在正兴起的是太阳能等新能源。但是,问题是(唯一重要的问题)是,这个“速度”有多快。

简单地打个比方,设想你正决定要跑场马拉松。任何一个健康的人,只要步伐正确(放松),都可以完成马拉松。事实上,一开始跑的时候,一群人都是开心地慢跑着。这些人中间有个领导者——约翰·宾汉姆(John Bingham),他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参与马拉松的作家,他写过《不需要速度》(No Need for Speed)和《人类的马拉松》(Marathoning for Mortals)。洛杉矶马拉松的平均完成时间是:5小时15分钟。

但是,放松的步伐,并不是我们在气候谈判中谈论的。我们正在谈论如何加速这个进程。将全球变暖上限设到1.5C,可能就像设置一个新的洛杉矶马拉松跑的世界纪录(2小时2分钟);即便努力控制在2C以下,相当于马拉松跑在3小时内跑完,也仅有2%的选手能达到。参加过马拉松的作家马克·里米(Mark Remy)曾写:“跑一场马拉松是很难的。跑进3小时以内真的非常非常难,真的,真的难得要死。”

(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水力压裂。“你得马上停止水力压裂。事实上,由于瓦斯对环境的破坏速度极快,所以那可能是所有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你需要一心一意地投入这个任务。你不能一边喝酒吃饭一边跑一场3小时内的马拉松。你从不跳过训练的日子,每个晚上早早上床睡觉,因为累的腰酸背痛。你不得不跑,即使已经受伤,而越是受伤,越是要跑。

你不在新的地方钻井或采矿,即使你认为这样会给你带来很多的钱。北极地区将完全禁止入内,蒙大拿和怀俄明州的粉河盆地也是。巴西的下油田关闭,北美的海上石油也是。

你得马上停止水力压裂(事实上,由于瓦斯对环境的破坏如此之快,那可能是所有事情中最为迫切的)。你不得不,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车。以前发给化石燃料的巨额补贴,如今得转发给可再生能源。你不得不大幅和快速地提高碳的价格,这样,所有人得到清晰的信号:不再使用它。

但是,此刻(巴黎气候大会后),世界并没有真正计划做上面的任何一件事。仍然像过去20年里一样,继续假装设定了一个目标。巴黎大会达成的协议,只是一种跑马拉松前的“训练计划”,是怠工养生法。世界上各地的政府仍旧大多数选择化石燃料。“不需要速度”可以是埃克森石油公司的指导咒语;他们的分析员不断告诉世界可再生能源直至本世纪中叶都无法起到重要作用。

还有一个恰当的例子:奥巴马政府,正当它协商这个新的气候协议时,还极不严肃地考虑长时间禁止石油出口,这相当于打开一百多个新的燃煤电厂和运行它们一年。他们似乎并不很理解:你今日不认真地严肃看待这个问题,在会议桌上同其他国家协商,作出妥协或取舍,日后,你将只能同物理学家协商了,而到那个时候,完全得听物理学家的了。

目前,世界上的化石燃料公司仍然有5倍可以被焚烧的碳。虽然有希望达到即便是2C的目标,这些公司仍决定继续焚烧。科赫兄弟(Koch Brothers)将花费9亿美元在今年的美国选举上。正如我们从现在持续的埃克森丑闻知道的,完全有理由可以认为这个行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继续撒谎,如果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5年或者10年更长的时间里继续正常运营,他们不在乎毁灭整个地球。

所以,巴黎气候大会看似达成了协议,我们没有理由洋洋得意,甚至乐观。在下一个10年或20年里,整个世界仍旧在大多数时间是做的是“热身运动”,就像马拉松选手在起跑线做一些拉伸运动。而与此同时,洪水、干旱、泥石流等灾难不断发生。在过去的一周,我们看见从南印度到英国湖泊地区,从美国的太平洋西北地区到挪威山区,许多人死于创纪录的降雨。



 

(责任编辑:薛昀)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