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美联储加息箭在弦上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5-12-07 15:33:12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非农就业数据,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1.1万人,好于预期的增长20.0万人

北京时间上周五(12月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非农就业数据,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1.1万人,好于预期的增长20.0万人。外界预测美联储年内加息的最后障碍已被扫除——12月加息几乎板上钉钉。

“上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为美联储在12月15-16日的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扫清了障碍。”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JonHilsenrath指出。

非农就业增长稳健支持加息

Indeed首席经济学家塔拉·辛克莱(Tara Sinclair)表示,“所有迹象都表明美联储将会加息: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1.1万人(略高于预期),失业率持稳在5.0%,收入增长略微加快,且9、10月份的就业人数均被向上修正。”

数据显示,美国11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21.1万个。9月和10月数据被上修,就业岗位累积再增加3.5万个。

(美国11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21.1万个)

11月失业率持平在5.0%的七年半低位,不断有人重返求职大军,反映出对就业市场充满信心。目前失业率处于许多美联储官员认为符合充份就业水平的区间内,今年已累积下降0.7个百分点。

(美国失业率数据)

11月就业参与率从10月的近38年低点62.4%小升至62.5%。

但一项全面失业指标上升0.1个百分点至9.9%,反映出兼职工作者增加。该指标包含希望工作但放弃找工作,以及因为找不到全职工作只好从事兼职工作的人。

11月就业增长比较普遍,不过制造业岗位减少1,000个。过去四个月中有三个月制造业就业岗位均下降。

(美国制造业就业数据)
美元强势,企业致力去化库存,油价剧跌导致能源行业削减投资等因素,不断拖累制造业。

11月平均时薪较前月增长0.04美元或0.2%,增幅低于10月时的0.4%。尽管11月薪资增长有所放缓,但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10月增幅较大所致。10月强劲增长主要是受日历因素影响。

(美国贸易数据)

(美国对中国贸易数据)

美联储主席耶伦周四国会作证时表达了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指出美国经济状况已基本符合美联储设定的升息条件。

(耶伦在国会作证)


2016年后续行动难度较高

路透报道称,耶伦已经掌握了有关美国就业市场体质的证据,这是她本月采取近10年来首次升息所需要的,但她如果想进一步推动后续升息,难度可能会更大。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暗示,美联储在12月会议决议结束七年近零利率的机率为79%,而明年3月前再次升息约的机率约有一半。

此后的利率前景则较不明朗。明年下半年到期的利率期货小幅上升,显示交易商押注美联储将设法控制明年底前的后续升息不超过两次。

费城联储周五的一场会议显示出美联储决策官员间的歧异。明尼亚波利斯联储总裁柯薛拉柯塔在其任内最后一次演讲中,严辞抨击美联储太着急升息,因此可能断送及时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的机会。

立场较强硬的圣刘易斯联储总裁布拉德则认为,是该升息并开始削减美联储资债负债表规模的时候了。美联储近年为提振经济实施的措施,使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增至4.5万亿美元。

“温和派和强硬派公开争论应以什么速度升息。”Wunderlich证券首席市场策略师Art Hogan指出,美联储内部对于是否已为收紧货币政策做好准备也存在分歧。

美联储今年6月和9月,似乎两度在外界一片升息预期中退却下来。自2008年底金融危机高峰以来,其指标政策利率一直维持在0-0.25%区间。

(美联储总部)

周五进行的一项路透调查显示,华尔街大银行预期美联储将维持缓慢步伐升息,预估中值显示,2016年中期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约为0.75%,2016年底料在1.125%。

耶伦此前称升息的过程可能是逐步渐进的,但她并未详加说明什么是逐步渐进。

明年通胀是否加速,将是决定升息步伐一项动因;上周五的数据显示企业薪资增幅力度可能还不足以有力推升物价。若欠缺更大的通胀压力,决策者可能希望以较缓慢速度来升息。

周五的就业报告还凸显全球经济疲弱对美国成长的抑制,可能比决策者目前预期的要大。美国11月制造业岗位减少1000个。过去四个月中有三个月制造业就业岗位均下降。

“尽管这份报告或能成为12月升息的理由,但也只够支持非常缓慢地升息。”Wells Fargo Funds Management投资组合策略师Brian Jacobsen说。

资金仍主要流向美元资产

此次美联储倘若如期加息,是否开启加息周期?超过8年来首次加息意味着什么?

媒体梳理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一共进行了5次加息,平均持续时间18个月,幅度约为290个基点。历史上来看,美联储每轮加息或降息,都有一个周期,加息都是发生在长时间货币宽松政策之后,进入加息周期后,往往会经历多次加息。

目前,各方对美联储加息在即的判断逐步趋于一致。接下来,大家更关注加息对资金成本将带来哪些影响。

香港券商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师叶尚志表示,尽管美联储可能选择本月加息,但日欧央行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资本总体成本暂时未有大幅上升压力。至于长期资金成本,除了看利率,通胀也是考虑因素,而以目前叠加因素看,长期资金成本同样未见明显上升压力。

那么,一旦美联储加息,资金流向将如何变动?

叶尚志表示,资金流向总体仍以流向美元资产为主,但由于市场不确定因素仍多,出现跨境、跨领域大资金流动的机会不大。

12月3日,欧洲央行召开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下调欧元区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负0.30%,这是欧洲央行2014年9月份以来首次调整利率。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可能的加息又会对股票估值、汇市、大宗商品带来哪些影响呢?

从过去美联储五次加息周期看,周期一旦开启,1-3个月左右内往往对美股市场带来一定估值压力,目前美国三大指数均处于历史高位,加息靴子一旦落下,欧美股市回调几率偏高。但从6个月以上中长期行情看较为乐观,原因主要在于上市公司盈利出现趋势性改善。伴随美国经济持续健康复苏,美股中长期有望迎来较好表现。

至于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影响,媒体梳理发现,最近三轮首次加息,A股短期表现并不差。1994年沪指涨2.27%,1999年沪指小幅回调,而2004年沪指微跌0.68%,影响可以说忽略不计。

新兴市场面临大考

从历史上看,美元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5次加息,都伴随着通胀高企、经济过热。同时,新兴市场都因美元强势、热钱流出而出现泡沫破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事实上,美联储加息容易导致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资本外逃、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本币大幅贬值和外债偿还压力增大等问题,振荡与不安是当下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的现状。

从最近30年美联储4次加息后大宗商品的表现来看,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黄金和石油,受美元继续走强影响,价格在短期内会受到冲击。

(美元持续走强)

叶尚志表示,欧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会引发美元急升,商品市场已经首当其冲,油价、金价、铜价、铝价都已跌至多年来的低位。外汇市场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目前波动主要体现在主要货币方面,如美元、人民币、欧元和日元。如果外汇波动未能平复,股市的波动有随之加剧可能。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周日称,尽管四季度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更加稳定,美国利率的最终上调依然可能对新兴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在今年夏天中国股市和汇市的波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之后,新兴市场已经企稳。尽管市场已经趋于平静,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短期前景近期基本未变,巴西和俄罗斯仍然面临深度衰退,中国的经济前景也无太多好转迹象。不太有利的金融市场状况,加上较弱的宏观经济前景和市场对美国利率敏感性的增强,加大了美国加息对新兴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该行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新兴市场债券净发行量创2009年初以来最大跌幅,增量仅15亿美元,较前一季度下降890亿美元之多。而欧元计价债券占比从二季度的18%升至三季度的62%,创六年来新高。一方面,新兴市场在三季度经历的动荡导致债券增量暴跌;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使得新兴市场屏息以待,并向贬值预期更为强烈的欧元计价债券转移。

尽管外债增量暴跌,但国际清算银行货币经济部总监鲍瑞欧(ClaudioBorio)指出,“新兴市场中期前景也没有重大改观,金融脆弱性丝毫没有消散,自2009年至今,美元计价债券已经翻番至3万亿美元,这些债务总量仍未减少。随着美元不断走强,这些外债则显得更为昂贵。”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GarciaHerrero告诉媒体:“美联储加息将导致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压力。尽管中国可以鼓励外资的流入,但在加息背景下,持续的外资流入动能可能下降。”

(责任编辑:石尚惠)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