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陈一新调任深改办专职副主任 得益于升级温州模式成功经验


发布时间:2015-12-03 13:53:2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最新消息显示,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将出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最新消息显示,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将出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据掌上温州客户端消息,12月1日下午,中共温州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会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廖国勋宣布中央和省委的决定,陈一新调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免去陈一新中共温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2013年11月,组长习近平,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常务副主任为59岁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正部长级),副主任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

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浙江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

公开资料显示,陈一新今年56岁(1959年9月出生),是一位浙江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1976年参加工作,曾任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团总支书记,丽水地委办公室科长、副主任。

随后,陈一新进入浙江省委办公厅,历任调研写作处副处长、正处级副处长,党群政法处处长、综合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2006年6月,陈一新担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1月,陈一新由省委办公厅“下放”历练,担任金华市委书记。2013年6月,陈一新调任温州市委书记,接替陈德荣。去年底,陈一新出任浙江省委常委,晋升副部级。

在省委工作期间,陈先后与张德江、习近平、赵洪祝三任省委书记有过交集。如今,这三位省委书记均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总主政浙江时,陈是省委政研室主任,算得上是书记“智囊”了。

升级“温州模式”

陈一新是温州人,对当地的情况十分了解。

2012年,是温州经济增速由9.3%降到6.7%,垫底浙江,甚至低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这被媒体称为“断崖式下滑”。2013年6月,陈一新接任温州市委书记,升级“温州模式”,推行涉及各领域的“十大举措”,经济发展逐渐走出低谷。2013年和2014年,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2%和7.3%。“金融风险解决之日,就是温州走出困境之时。”这成了陈一新重点甩掉的“包袱”。2012年以来,温州共化解了818亿元不良贷款,陈上任的第一个完整年份就化解了394亿元。

习总曾说:“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今年陈一新在接受采访时,主动提出这句话,想必他已将此作为自己主政温州的工作目标。陈在温州干了2年就上调中央,说明他干得不错。

长安街知事梳理发现,温州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正局级配置,但当地党政“一把手”均有着过人的发展前景。从2000年以来,温州平均每3年换一次市委书记,这些市委书记无一例外的荣升部级。 陈一新之前,温州市委书记是陈德荣,主政温州的四年间,以勤政出名,曾经因为劳累三度晕倒,去年8月赴宝钢担当总经理一职。在2013年两会期间不幸去世的杭州市长邵占维也曾在温州担任3年的书记,此后他成为杭州市长。杭州是副省级城市,邵也官至副部级。在温州动车事故中负责救援善后的王建满是邵的前任,离开温州后,他升任浙江省副省长。

现任浙江省长李强也在温州担任过两年半的市委书记。李强主政温州期间,力推“一港三城”发展战略,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轻工城等一批项目纷纷上马,温州GDP也在他任上破千亿元大关。

另一位从温州走出来的省长是蒋巨峰,在1998年到2002年,他曾在温州担任市委书记,任上升任省委常委。此后离开浙江成为四川省长。值得一提的是,陈一新与蒋巨峰简历相似,都是从浙江省委办公厅起步,分别担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后主政温州。

习总对温州期许高,正说明了温州对于浙江发展的示范作用。由于地位特殊,温州市委书记一职经常“高配”,比如陈德荣、陈一新均是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兼任,这也为他们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温州领导屡获重用,也同全国各地复制应用“温州模式”的需求有关。温州过去一直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也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这几年,温州的国家级改革试点有36个,省级改革试点也有28个,一个地级市能有如此众多的改革试点,十分罕见,足以体现温州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至关重要的位置。

温州改革中遇到的两大问题,一是应对金融风险,二是产业“低小散”升级,这也是“十三五”期间中国改革必须跨过的两道坎。五中全会刚闭幕不久,中央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调陈一新更显得意味深长。陈一新曾公开说:“以底层创新的成果来赢得上级的认可和支持,并为顶层设计提供更多经验。”而今,他一语成真。历经多年“底层创新”历练后,陈一新带着大量的改革经验到中央报到,竭力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出谋划策。

(责任编辑:石尚惠)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