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澳中“联姻”也幸福 澳洲1/3婚姻存跨文化现象


发布时间:2015-11-30 16:42:31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近日全球首个探索西方与中国婚姻的研究报告出炉,称澳洲1/3的婚姻都存在跨文化现象

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跨文化婚姻在澳洲已经非常常见,近日全球首个探索西方与中国婚姻的研究报告出炉,称澳洲1/3的婚姻都存在跨文化现象,昆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更称是否来自同一文化背景对婚姻幸福度的影响没有双方关系的平等性重要。

习惯不同 跨文化恋情开始艰难

《时代报》29日报道,受访对象之一的埃文斯(?Lindsay Jones-Evans)也处于一段跨文化婚姻中,他在一家治疗性按摩诊所前遇到了自己的妻子任胜男(Shengnan Ren,音译),这是他交谈过的第一个中国人,而当时任胜男甚至都不会说英语。最初的半年他们需要通过翻译app彼此交流,他们依然十分享受彼此的陪伴。

不过任胜男被这段关系的随意性搞糊涂了,她说:“西方恋情一般是要先成为朋友,在你们彼此确定喜欢上对方之前一直处于没有承诺的关系中。而在中国我们首先会确定男女朋友的关系,然后才开始彼此了解。所以在我们展开这段关系的时候开头有点艰难……”不过很快两人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就消退了,任胜男说:“如果你们彼此喜欢,双方人都很好,真的感到了彼此的联系,文化差异就会变得像一层外套,当你脱掉它后一切又回归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埃文斯也认同这一说法:“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世界的方式没有太多区别。”

东方重视家庭 西方更重视彼此

据悉,中国是澳洲除英国和新西兰以外的第三大移民来源国,因此昆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采访了120对一方来自西方背景,另一方来自中国背景的伴侣,他们发现跨文化伴侣对伴侣关系有着相近的标准,他们像中国传统一样重视家庭,又像西方传统一样维系伴侣关系。昆州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哈尔福德(Kim Halford)说:“选择与中国人结合的西方文可能本来就尊重中国文化和行为标准,反之亦然。”他认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重视家庭责任,尊重和照顾家人,保护彼此的“面子”,避免冲突等。

因此任胜男的这段跨文化婚姻为她的父母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岳父母见过女婿之前任胜男就迈入了婚姻并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不过任胜男的母亲说服了她的父亲,要求他相信自己的女儿。而他们的三口之家回到中国旅行时,埃文斯发现这些“娘家人”对孩子的兴趣比自己更大,他说:“他们就像狗仔队一样追踪这个小小的混血儿。”

跨文化婚姻沟通最重要

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对伴侣的示爱和照顾,可能他们不太坚持传统的性别角色,不过这种价值观会影响伴侣的满意度。昆州大学在研究中发现,这些跨文化婚姻伴侣的浪漫往往比北京更重要,不过双方依然有所差异,中国背景者更容易回避分歧,而且言论也更消极。

哈尔福德总结说,对跨文化婚姻来说,最重要的是伴侣双方都去了解对方的文化,积极沟通避免问题影响关系。

也有专家提出,首先要对跨国婚姻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 is the first thing),面对文化差异或冲突时应以一种乐观、积极、开放的态度来面对,简单回避、粗暴拒绝或消极沮丧都不能解决问题,应主动与配偶就分歧进行交流、沟通。

克服文化自我中心论,增强文化自我反省意识。不同的文化差异仅仅是差别,不存在好与坏、对与错的问题。不轻易的下结论,下判断,不仅把自己作为单个的人,而且把自己理解为一种文化的存在,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交流的对象,客观地评价自己。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采取更恰当的行为或话语。

学会细致观察,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和对方文化的风俗习惯来确定对方的情绪和态度,寻找正确的沟通手段和化解方法。可以通过试探来检验方法或规范的范围效度。多交流,多学习。

从本文化中寻找帮助。文化必须在比较中加深认识,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要加深对母文化的认识,人们在理解母文化时所使用的概念和范畴通常是通向其他文化模式的桥梁。

培养包容和理解的心理,重新定位自我。人们在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适应中常会感到自我的迷失,对在两种文化中保持平衡感到困惑。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以减轻焦虑感。有选择的吸收异文化的特点,结合母文化进行创新,建立新的自我参照体系,实现自我定位。

把差异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待。应注意吸收配偶文化中有用的东西,丰富创新自己的母文化。

保持开放互动的状态,随时准备学习任何新的事物、新的方式。

要学会运用幽默,特别是自我解嘲,为跨文化交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迅速消除尴尬和误解带来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吴敏)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