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有机蔬菜真相之二—认证乱象


发布时间:2011-10-18 14:55:18    来源于:唐仁杰

摘要:

哪家认证机构黑,已成行业内秘密,只是不为外人知晓而已。对认证机构,必须从重从快严惩,所有有关人等,必须一票否决,永不录用。

在忙完一个星期的工作之后,准白领罗云在超市搜寻蜂蜜,促销人员向他推荐比一般蜂蜜贵出20元的有机洋槐蜜,罗云欣然接受,可这时他常买菜的妻子过来见状对罗云说,什么有机?就包装上多印两个字,这么贵,不是坑人么。接着拉着罗云转身离去,留下促销人员无奈的眼神。

这只是现实生活中有机食品销售的一个缩影,凸显了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消费群体对于有机食品认证的怀疑态度。

有机食品“怀疑论”

怀疑重点体现在种植过程中是否用了农药化肥,有机食品认证特别强调不能用农药化肥无疑是一个亮点。原因是,据统计,田间喷洒的农药仅约1%是真正对付病虫害,45%落于作物上,54%落在土壤和环境中。通过作物吸收和土壤承载的农药,通过细菌昆虫鱼虾鸟类以及环境的传递,最后累积在食物链的上方。如水中的DDT含量为0.00005PPM,到食鱼猛禽类体内的浓度则高达150万倍。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氮肥则是农作物最大的短板之一,常用化肥尿素中的氮含量是46%,而普通农家肥中氮的含量只有1%,因此存在部分有机种植农庄偷偷造假(偷施尿素)的情况。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主任王宏燕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对商家而言,有机食品的优势在于价格高,但在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下,产量一般会降低20-30%,所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产量、品相可能都不及农药化肥滋养下的产出。这造成部分商家在过程控制上有所松动。另有研究显示,在土壤经过3-5年的培育期后,其产量可以和那些使用农药化肥的产出持平。这造成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在头两年很可能是亏本状态,商家必须花费成本度过这一时期。这些现实利益的考虑给有机认证增添了一层迷雾。

有北京市民谢晓爆料,曾经有个熟人是最知名连锁超市运营总监,饭桌上,听到他“指导”供应商“哥们儿”如何去申请有机食品认证,然后可以作为有机食品进入他们的超市销售,因此就就再不特地去买什么有机食品了,超市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她警告千万不要迷信什么有机食品,高价换来的未必是高质。

针对某高端白酒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北京完美天成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彪表示,这就意味着其酿酒所用的所有粮食都得是不施化肥农药无转基因、所用的水则天然无污染、而酒窖所处的环境也应该是无污染的,包括其周围的空气质量。他对此表示质疑。而酒类的有机食品认证可以通过酿造环节中的一种食品原料来申请,不一定是全部粮食作物都要通过认证,中国式对策无所不在。

媒体人上海广播电视台陆兰婷曾经采访供应有机菜公司的老总,后者说他们菜绝对是有机菜。遇到上海市蔬菜办的领导又说,上海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有机菜,很多有机菜其实是个噱头。说是蔬菜批发市场外地来的客菜质量完全有保证,尤其是泡沫箱和纸箱内的。陆兰婷表示后来知道这位负责人兼了批发市场的老总。对于“听谁的?”她感到“纠结!”

那么消费者是否能绕过认证环节自行检测呢?王宏燕教授认为,消费者很难自己验证有机食品的真假,一般的快速农药检测设备只能检测几种农药,而复杂的检测设备价格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根本不是普通民众所买得起的。

“有机认证”的光明面

业内人士王建诚认为,一般食品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从哪里来。有机食品认证要求之一“生产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以方便追溯。在包装上印刷这些,可让消费者感受到“食品是怎么来的”,自然可以放心。除此,食品标注查询编码,供购买者上网查询,除了文字之外,还可配图片;以及农庄体验,都可从更多感官强化安全概念。

本刊记者咨询了专做国际有机认证的色瑞斯公司,他们表示,认证价格主要根据面积和品种进行测算。在中国的种植基地在提交相关资料后,由对应的认证国家报价。另外,在具体的认证细节上,各个国家也不一样。比如转化期,各国规定就有区别,有种植的品种也有关系。中国种植基地申请国际认证的多以出口为主。比如需要出口的美国,就申请美国NOP有机认证;出口到日本,就申请日本的JAS有机认证。如果需要内销,就必须申请中国国内的有机认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比如申请到欧盟的认证之后,可以卖给国内做出口欧盟食品的加工厂做原料。

随后记者连通了服务于国内有机食品认证的中奥公司,他们表示,有机认证需要检测土壤以及环境,如种植区域一公里内没有污染源等。现在新出的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要求比有机食品认证更高,但操作流程差不多,在一些细节条款上存在差异。和此前本刊记者了解到的有机食品产出之后无法检测的信息不同,该公司人员告知记者,有专门的仪器可以检测农药残留,不过要在认证费用之外另外收费,价格不高,几千左右。

谈到有机食品认证的国内外差异问题,王宏燕教授表示,国内外标准都差不多,但在执行起来差异比较大。有机食品的认证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而非目标控制。国外会按照标准执行,国内则不一定按照标准,这里面是一个诚信问题。比如说有机奶,标准要求饲料、疫苗和添加糖等都必须是有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检察员陈芳表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对认证机构进行考核,但是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排除很多人为的因素被夹杂进去。按道理,有机食品无论是在提出认证还是在销售时,都要贴上有机标签,比如一个厂家认证的产品是土豆,认证的数量是30万吨,当蔬菜成熟时认证单位会派相关认证专员进行核准,包括核对地块面积、产量等,允许有一定的出入。这30万吨的土豆在产出后, 每一个土豆上都要贴上有机认证的标示。有机认证机构同样也承担着风险,如果认证企业将来出现问题,那么对认证单位也是一种损害。

对于名称繁多的有机食品认证,黄丹枫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认证标准。日本的食品生产规范还是做得很好的,认证以后,他们提供种子。他们有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有监控器,长在地里都能看见。用农药和化肥,都有记录和规范的档案。上海一些地方,不光有机的,其他的也可以看到,都可以追溯。上海158个园艺场,都有档案。里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种植的时间等都有记录。

改进制度设计遏制“认证乱象”

与消费者的“怀疑论”对应的是,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期仅为一年,但环顾市场,鲜见主动标识认证的有效期。对商家而言,通过认证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广告,希望得到用户的质量认同,进而扩大销量。然而据称大部分经销商讳言有机认证的问题,虽然“哪家认证机构黑,已成行业内秘密,只是不为外人知晓而已”。黄丹枫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外的有机认证从形式上看是一样,都是第三方认证。但操作上国外更规范一些。国内目前认证的公司也比较多。一些小的认证公司和一些国外来的认证公司,在收了认证费之后,可能在标准的细节执行上做一些调整。

做无公害食品的河北唐山市民杨军利曾接到有机认证的推销电话,对方问是否需要有机食品认证额?答曰,不好意思我这里是无公害的,不需要有机,对方则直接“劝言”,你可以把无公害操作成有机。这让他对有机认证产生极大怀疑。

此前即有媒体报道,有机食品的认证,在乌鲁木齐市只需要交1.5万元到2万元就可以搞定。现在一些认证机构管理混乱,产品的环评报告由刚毕业的无资质的学生完成检测,并在环评报告书上代签具有资格人员的名字。

王宏燕教授对本刊记者强调,在提高有机食品质量保证上,作为有机认证之外的手段,商检部门,质量检测部门可以多查。

整体而言,有机认证的乱象根源不在于造假的生产方,也并非认证机构刻意操作的后果,核心的问题还是制度。好的制度让坏人成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变坏。对认证机构,必须从重从快严惩,所有有关人等,必须一票否决,永不录用。对有着严格标准限制的有机食品认证,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就是一种问题多多的制度设计,需要从制度设计上进行改变,并加强监管,否则,大量的“有机食品”,就必然都是蒙骗消费者的无稽之谈。


有机食品认证知识贴

真正规范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非常严格,这些产品在种植前,都要按规定经过严密的认证,对生产有机产品的土地、水质、空气等都要进行实地检测。如果这片地以前种植过非有机的其他农作物,还要进行3年的转换种植(各国标准不同,时间或有差异)。只有连续3年检测达标的基地,才会颁发有机食品认证书<

(责任编辑:唐仁杰)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