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香港《信报》——内地银行风险升 货币松紧应有度


发布时间:2011-10-18 14:10:00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614日,中国公布5月份经济数据后,各方对经济会否硬着陆有迥然不同的解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维持今年增长9.6%预期;投资银行瑞信则将之前的8.8%预测下调至8.7%,更将中国内地银行业的评级由早前的增持转为减持。按目前中国的各项因素看,经济增长只要能“保八”,基本上已可“软着陆”;反而内银股的评级被降低,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警号。

中国央行始终对运用加息工具举棋不定,背后应有复杂的思量。加息将令中小企经营百上加斤,以及会进一步诱发热钱流入,令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大增。据不完全估算,由于跨境资金的大举流入,央行在过去一年被动性投放多达3万多亿人民币,乘数效应更导致广义货币膨胀多10万亿人民币。此外,一定程度上反映热钱数额的外汇占款,今年头5个月累计逾1.4万多亿人民币。显而易见,若央行目前延续今年以来隔月加息一次的步伐,必将令央行调控显得紊乱及左右为难。

但更令人忧心的却是银行业的隐藏债务,特别是目前的资金链,环环相扣,银行自身亦告资金短缺,部分更将早前承诺抛诸脑后,纷纷再发行次级债券或配股集资,以补充资本充足比率及流动资金。有关忧虑并非杞人忧天,目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银行业在此方面抗风险的能力,其实外强中干。首先是各省市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靠卖地、卖楼的收入,作为融资地方基建及各项社保民生支出。

财政收入来源欠稳定,若银根再收紧,既令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出现“烂尾”,地产企业同样因资金周转困难,卖楼及建楼放缓,令资金回笼及流动陷于恶性循环。因此,银根过度紧绌,有可能加速地产泡沫的爆破,继而是有问题的2万亿至3万亿人民币地方债务浮现,加剧银行的风险积聚。另一方面,目前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仍未完全过度至由扩内需领军,中小企业仍是最大的经济力量,但中小企借贷难,被迫向形同高利贷的民间融资,息口动辄达年息30%或银行贷息的十多倍,令整个金融系统有随时被拖垮的风险。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