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台湾《工商时报》——大陆调控物价可借鉴台湾早期经验


发布时间:2011-10-17 11:14:45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大陆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物价信息显示,今年6月大陆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率高达6.4%,创下3年来的最高纪录。面对物价持续高涨的难缠形势,大陆当局正在千方百计采取调控措施。对此,我们认为,台湾早期应对物价上涨问题所用的政策性手段,应可供当今大陆政府借鉴参考。

所谓的台湾早期经验,大抵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将近20年的期间。当时台湾政府对内的管治风格颇有威权色彩,连带对于民间物价的管控亦属“政策导向”。那时期在公权力主导的情况下,台湾物价大致呈现“有秩序的缓进上涨”,鲜少发生失控现象。而在此种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台湾政府同时顺势“兴利”,包括奖励民间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拓展国际贸易等,并因此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和国民所得的持续上升。此乃“台湾奇迹”中很重要的篇章。

当今中国大陆的政经生态,与整体经济发展的方针,实和上述时期台湾的情况有几分类似。大陆当局所强调的“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等,仿如台湾当年的经济政策纲领。因此,在当前大陆面对物价持续高涨的困局时,台湾早期的相关调控经验,理当能作为大陆当局摆脱物价难关的参考。

而台湾早期经验中,最值得当今大陆政府参考的,是“物价督导会报”的机构和机制。这“督导”两个字颇有深意,即“先督”加“后导”。日常对物价情势的掌握,是前提性的要务。为此,该会报经常性搜集各种商品的成本资料,并做必要的公布,以使商品价格不正常上涨的个案现形,并让老百姓了解各种商品的合理价格水平,减少不必要的预期上涨心理。

而在掌握商品成本信息的情况下,“导正”是后续的重要工作。对于不正常涨价的情况,主要的手段系直接加以纠正,也可以说是“硬性的道德劝说”。至若查到厂商有囤积居奇、联合抬价等行为,那就是移送法办。此外,在物价非涨不可的时候,当局为了缓和涨价势头,也会对相关大厂商进行“柔性的道德劝说”,劝导其延缓涨价或尽量压低涨幅。

当年的物价督导会报,还有几项配套措施,第一是物价平准基金的运行,主要针对进口大宗物资而设。当国际价格(进口成本)低于平准价时,即向业者收取差额充作基金。而在国际价格高于平准价时,就释出基金以补贴业者。这是一种有效降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手段。第二项配套,是当时设置了物资局来机动投放物资,扩大特定物资的市场供应量,以压低其价格水平。另外,财税金融政策工具的配合运行,则不在话下。

虽然当年物价督导会报的运行,有些案例因管控手法过严,而导致相关厂商的经营受到冲击,如在物价上涨压力过大时,硬性要求特定厂商一律不准涨价等。但就总体而言,该会报仍有效协助政府,贯彻落实了“稳定中求发展”的政策方针,让更多的厂商长期获益,并使国民平均所得的成长速度,压过物价上涨率。这是台湾经济过去成功发展的重要根源。

现今台湾经济已充分自由化、市场化,所以政府不再轻易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物价,使物价督导会报的机制逐渐“淡出”财经舞台。但中国大陆现今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整体市场架构及机能均尚待补强,行政性的经济调控手段还是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