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美国《华尔街日报》——担忧经济增长与地方债务掣肘中国加息


发布时间:2011-10-17 10:54:15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就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区分政府应该做和可能会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通胀率高企且还在不断上升,同时中国家庭预计未来的情况还会更糟,政府应继续收紧货币政策。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升6.4%,大大高于5月份5.5%的涨幅。通货膨胀也在加速。6月份CPI环比上升0.3%,高于5月份环比涨幅0.1%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说,相比CPI同比升幅,CPI环比升幅能更好地反映出物价水平。中国家庭同意这一说法,最近接受中国央行调查的受访者中,绝大多数预计物价还会继续走高,或维持在高位。

然而,中央政府未来可能不会进行一系列加息,尽管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实际利率依旧为负。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实际信贷状况比主要政策变动所显示的要紧。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继续上升。流动性缺乏正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影响企业,今年一季度55%的企业支付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之上。今年二季度这一数字还可能会上升。

但仅仅因为信贷面比看上去的要紧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紧缩已经足够。自去年10月以来存款利率5次上调,至3.5%,但还是低于通胀率2.9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名义GDP增长率,这很难说是限制性的政策立场。

政府可能会放慢紧缩政策推出脚步的真正原因是对经济增长和地方债务的担忧。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长呈现温和放缓态势,该指数从今年3月的53.4下降到6月的50.9

尽管经济降温的迹象是推出控制通胀措施的自然结果,但对于依赖经济增长的中国政府来说,这种降温的迹象足以阻碍未来限制信贷措施的推出。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同样重要。据国家审计署透露,2012年底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有6860亿美元。如果地方政府发行新债还旧债,更高的利率将增加还款成本,令地方政府预算吃紧,并加大地方债务违约的风险。

2010年,中国政府已经为未能尽早或大幅加息付出了代价。2011年下半年紧缩政策的任何放松将意味着今后要付出的代价是更高的通胀率。但就眼下而言,政府可能还是会为所欲为,而不是为所应为。

(作者:Tom Orlik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