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通胀纠结迷人眼


发布时间:2011-10-18 09:23:56    来源于:徐亨通

摘要:

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7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此前的76日晚央行宣布,自201177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

舆论普遍认为,此举是为抑制纠结的通货膨胀(下称“通胀”)。分析人士则认为,由于影响中国通胀的因素不断增多,其出现拐点的预期难以确定,货币紧缩政策对控制通胀意义已不太大,中央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按照市场逻辑对症下药。

推高通胀因素增多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6.4%,其中食品价格涨14.4%,非食品价格涨3.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1%。据测算,在6月份CPI同比增长6.4个百分点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

与之相关的数据还显示,6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4%,鲜菜价格同比上涨7.3%,特别是猪肉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57%,占CPI涨幅的21.4%,成为拉高CPI的新因素。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26日,中国猪肉价格已连续10周上涨,目前仍在持续。有专家笑称,6.4%CPI新高是被猪拱上去的。

为了解市场行情,《中国经贸聚焦》记者7月中旬实地走访了沪上几家超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现,目前市场猪肉价格涨得厉害,猪蹄现每斤要15元,五花肉价格在30元左右不等,价格比去年同期要涨五到六成。当记者问及猪肉在淡季价格为何出现反常行情竟一路走高时,一位摊主说,“猪肉价高主要是受饲料价价格上扬影响,如玉米等农产品的价格近期涨价不小,再者人工成本也在上升。其实,我们现在赚的利润与以前差不多,反正觉得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多种相关信息显示,目前由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增长影响食品的涨价,成为国内此轮通胀的一大特征。对此,香港大公报撰文分析认为,中国多年来应对通胀尤其农产品带动的涨价较有经验,问题是价高时能压,价稳时却欠管。例如过去菜贵伤害消费者,近期又有菜贱伤农之忧,理应对农产品波动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防稍后到猪肉价格回稳时菜价又反弹。

除了食品涨价成为主要推动力外,其他的一些推高通胀因素亦不可忽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2%。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4%,住房租金价格上涨5.9%,均显示生产要素推动型涨价压力正在累积与释出。

毫无疑问,此轮通胀已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业内人士则一般把其看作“结构性通胀”而降低预期影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分析说,“很多人将主要由食品和能源价格引发的通胀称之为结构性通胀,但通胀归根到底都是流动性过剩引发,并无结构性通胀一说。比如农产品和能源价格受到金融投资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与流动性密切相关。考察流动性的来源,会看到通胀未来的形势并不乐观。”殷剑峰认为,货币超发14万亿元是通胀的罪魁祸首。

统计数据显示,20115月份,中国广义货币(M2)达到了76.34万亿元,2000年年底只有13.25万亿元,在10年多点的时间里竟增长了6倍多。央行副行长王永利以此分析指出,扣掉央行要有日常的存款准备金率6%水平能冻结的4万亿-5万亿元货币之外,央行票据加存款准备金额外还要再冻结14万亿元左右。这14万亿元的资金闲置就是货币超发的具体表现,也是通胀的罪魁祸首。这其中外币占款比例过大;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1975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3%;但王永利认为有1万亿美元就够了。

拐点似显还隐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CPI涨幅在今年6月见顶后,到了下半年,由于去年物价翘尾影响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将继续得到遏制,CPI同比涨幅亦将从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在英国访问时向媒体亦表示,中国将今年的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有难度,但经过努力控制在5%以下还是有可能的。

日前也有专家认为, 6月份的CPI还不是顶。预计CPI见顶在7月,8月开始会缓慢回落,到四季度快速回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分析认说,“之所以认为CPI会在78月份见顶回落,最大因素还是粮食产供情况比较好,夏粮丰收已经基本确定,多数人预期秋粮也不会有问题。其次是货币因素,M2增速已降至15%左右,如能够将M2稳定在15%,相信物价会下来。”

多位研究者近期指出,受自然灾害频发、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大米、蔬菜、水产品和中药材等价格很难下降,未来物价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年三季度全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中长期来看,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劳动工资的上涨不再支持供大于求的传统状态,工资上涨将对物价有长期和持久的推动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再加上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这轮通胀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抗通胀应遵循市场逻辑

中国这一轮通胀周期从20103月起,迄今已持续了16个月。央行近来交替使用“数量型”与“价格型”的货币调控工具,加息态度异常谨慎,央票忽停忽发,其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尚不得而知。但是,问题关键是通胀高低是由市场说了算,不管央行是按照市场逻辑调控还是其他思路调整,现实却是通胀率仍居高难下,拐点预期不明朗,让投资者感到迷惑,普通市民最大的感觉是很纠结。

“事实上,采取紧缩的调控手段,经济增长会很快放慢下来,但是物价上涨则有惯性,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调控的作用,所以当前应该继续实行紧缩的调控手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说,但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此轮紧缩货币政策调控或接近尾声了。德国之声710日报道称,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通胀率飙升堪忧,但过快抑制通胀又会导致经济“硬着陆”。

74-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先后召开的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目前中国的货币流动量已经偏紧,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的一刀切政策会造成结构上的误伤,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企业的资金链产品供应量的断裂,会造成企业停产、工人下岗。香港大公报712日社评指出,央行货币收紧从总量看已基本到位,不宜再加大收紧力度,也绝不可放松以防反弹。有建议认为,货币政策收紧进行“微调”亦无实际意义,真正要做的如何优化资金导向结构,如把更多资金投放到中小企、农村发展及基建等。

 

(责任编辑:徐亨通)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