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重大转折


发布时间:2011-10-14 15:47:08    来源于:《中国经贸聚焦》 剑雄

摘要:

         “宋健-田雪原拐点”的行将到来将对中国未来的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是否将进入“刘易斯拐点”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在笔者看来,对中国未来的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更为深刻的其实是“宋健-田雪原拐点”的行将到来。

何为“宋健-田雪原拐点”?即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使得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并持续地保持在人均2.1-2.2胎以下而导致的一国人口总量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的转折点。(如不考虑具体计算公式,而只从概念上理解,则总和生育率近似于终生生育率,即平均每个妇女在其一生中生育后代的数量。)

我们知道,根据人口学的一般原理,人口数量如要实现维持水平的世代交替,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要到达2.1-2.2胎左右。对这一原理的客观性是容易认识的。因为人口中总是50%左右为女性,每个女性在育龄必须生育2个孩子才能使人口在理论上达到100%的简单再生产水平。但在妇女所生后代中,总会有一些终生未育,甚或未活到生育年龄,故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如一地、一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妇女总和生育率需达到2.1-2.2胎左右才能实现人口数量的简单再生产。(而在中国,由于人口性别比较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105.2%,即女性人口仅为全部人口的48%强,这个数字可能还需要稍高一些。)如果一个国家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持续大于2.2胎,就必然导致该国人口总量的上升;而如果长期小于2.1胎,则最终会导致人口总量的下降。

1980年,中国控制论专家宋健和人口学家田雪原等人运用控制论方法对中国在不同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态势下的人口100年内的长期发展趋势作了预测。该项研究指出,如果中国真正做到100%一胎率的话,那么,2005年将达中国人口巅峰,总人口为10.5亿,以后就下降了,到2050年左右,中国大约为7.7亿人口,到2080年左右约为3.7亿人口;如果中国人均生育1.5胎的话,那么,2025年将达中国人口巅峰,为11.78亿,然后开始下降,到2050年,大约为10.87亿人口,到2080年约为7.8亿人口;如果人均生2胎,那么,到2050年将达中国人口巅峰,为15.42亿,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到2080年可降到14.83亿人口。

宋健、田雪原等人在人口控制方面的研究加深了国人对中国人口长期发展趋势的认识,并预测了中国人口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的各种可能时点。对宋、田等人研究方法和成果的科学性,学术界至今仍有一定争议。但客观上,这就是对从上世纪80年代推行至今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产生了最大实际影响的人口学理论。而只要计划生育导致的妇女生育率持续下降到代际更替水平之下,人口数量由上升转为下降的一天就是终将到来的。与“刘易斯拐点”的说法相类似,笔者建议,将这一因计划生育使得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而导致的(中国)人口数量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转折点命名为“宋健-田雪原拐点”。

今天,距宋健等人当年进行预测的时间已过去了30年,中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如何呢?

 

按宋健等人1980年的预测,如实现人均二胎,则到1990年中国人口应为10.88亿,而实际上到1990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仅指大陆内地,下同)人口已达11.33亿人。这说明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还是高于2胎的。经查实际数据,1981-1990这十年间,中国实际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为2.46胎。

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开始大大下降。1992年国家计生委的38万人调查申报的全国1991年和1992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51.52,已大大低于2.1胎的替代水平。1995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56。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为12.66亿,比1990年增长1.33亿,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0.7‰,而总和生育率甚至低至1.22。国家计生委不相信这一数据,认为存在漏报等因素而将其人为调整为1.8。但不管怎么样,在1991-2000年这10年间,总和生育率肯定是大大低于2.1这个人口替代水平的。

本世纪以来,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持续保持在很低的水平。200511月对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据推算,总和生育率只有1.34。而最新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为13.39亿,比2000年增长7300万,年均增长率为5.7‰,而人口学界较普遍认可的实际总和生育率在1.4-1.5之间。

(责任编辑:《中国经贸聚焦》 剑雄)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