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变味郎咸平


发布时间:2011-10-14 13:27:04    来源于:《中国经贸聚焦》 郁风

摘要:

   学者过度商业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迎合民意和市场,最终影响到其独立性和外部评价。

        近日,经济学者郎咸平采访郭美美母女的电视节目引发了巨大争议,甚至有传言称郎咸平本人在该节目中收取高额费用,不过,郎随即予以严词否认。

        无论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从当年炮轰国企MBO而获誉“郎监管”,到制造“阴谋论”,从出镜、出书、一路“赶场”的经济演说家,到此番访谈郭美美遭质疑,不可否认的是,笼罩在郎咸平身上的昔日光环早已褪却。其甚至被指与他曾经反对过的“御用经济学家”并无二致,只不过后者以依附于既得利益者获益,郎则靠过度迎合市场和民意以及明星化、品牌化的运作牟利。

        郭美美访谈“罗生门”

        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事件爆发后,83日,郭美美母女首次公开接受了由郎咸平主持的宁夏卫视第一财经节目《解码财商》的专访。但访谈中,郎咸平被普遍认为不仅没有了平日的犀利,完全没有切中事情的要害,而且访问过程有明显的引导痕迹,而并非要挖掘事实的真相。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也在其微博中直指郎咸平的“这个采访很失败”,“只让对方想说自己要说的话,引导痕迹太重,没有追问,总是迫不及待地打断对方”。

        种种猜测和质疑迎面而来。有猜测认为,郎咸平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网友“黎明来了”爆料称,“某人通过中间人已付给郎咸平200万元,是北京通过深圳方面付款”。还有猜测认为,郎咸平是迫于无奈才当“托”的。在访谈中他似乎显得颇为紧张,为时22分钟的节目竟结巴了69次。甚至有称,郎也是郭美美的“干爹”之一。

        对此,郎咸平立即作出了反击。87日,他发微博严词否认收费等传言,并表示要调查隐藏在郭美美母女背后的利益链。次日,又发博文向红十字会抛出了三个质问。而原定85日继续播出的专访下集也被停播。

郎咸平让本已扑朔迷离的郭美美事件变得愈加复杂,是无心之过还是为名利驱使?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曾经的“郎监管”

        相比此次罕见的失手,回顾之前郎咸平的成名史,可以用“名利双收”来形容。他曾就读于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并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作为公司财务领域的专家,早在2000年年底,郎咸平就在北京大学教授全国第一届EMBA,指导门下学生深入研究当时的神秘公司德隆集团,并点出了德隆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德隆研究成果公布之后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20044月德隆危机全面爆发时,人们惊诧地发现,郎咸平的预言一一兑现。他由此被奉若神人,大名如日中天。

        此后,郎咸平对顾雏军并购案(郎顾之争)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炮轰,亦直接导致顾旗下的格林柯尔系坍塌。由于其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20046月以来,郎咸平质疑科龙、海尔和TCL等著名国企的改革,认为MBO是国企管理层变相瓜分国有资产,建议立刻停止国企产权改革。MBO一度被认为能解决国企所有者缺位及国有资本的退出渠道问题,而受国内主流经济学界推崇,不过,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国企管理层MBO也面临“管理层自买自卖”和“空手套白狼”的质疑,引发国有资产流失担忧。20054月,国资委和财政部不得不联合发文叫停大型国企的MBO

      “阴谋论”制造者

        随着郎咸平在内地财经界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他本人“炮轰”的领域也渐渐超出公司财务这一范畴,开始了“华丽转身”。其将主要精力转到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上,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郎咸平通过主持电视节目和出书的形式宣扬“阴谋论”。比如,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系列中,他将炮轰的对象由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转向了“外资巨头”。

        郎咸平在该系列书籍中提出颇具政治色彩的“新帝国主义”概念,认为“帝国主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而是借尸还魂,以我们不知道的面目再度出现了。”按照他的分析,不管是轮胎特保案这样的国际贸易纠纷,还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的一系列并购动作,都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产业寡头制造的阴谋,他们要控制产业链,是盘旋在中国上空的“新帝国主义”。他指出,国内的水价、油价、粮价变动的背后,都是外国资本和国家机器之间娴熟而默契的配合。

     “阴谋论”向来都广受中国民间欢迎,同时也给作者本人带来巨大的收益。比如财经畅销书作家宋鸿兵就是因《货币战争》系列图书而声名大噪,《货币战争1》至20097月发行量已经超过200万册,宋的出场费也已高达10万元。

郎咸平宣扬的所谓“阴谋论”几乎受到经济学界的一致批评。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郎咸平能把群众的想法集中用很漂亮的话讲出来,有很多想象中的解决方案。他是个财务专家,不是一个经济专家。”

        在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看来,所谓阴谋论是“精神鸦片”,是思想上的偷懒,当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国家贸易惨败的一些情况出现后,一些人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就推说是某个国家某个组织的阴谋。它会让民众觉得很过瘾,情绪上得到满足,但并不能找到一些帮助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也表示,郎咸平以一名经济学家的标准去审视和要求,可能并不能达标。他的研究范围是公司财务,宏观金融如货币银行问题等并非其所长。其演讲及作品等在经济学逻辑上存在不少牵强之处和漏洞。

       “生意人”经济学家

         2004年以后,“郎咸平财经工作室”成立,有专门的传播公司和工作室来对郎咸平的观点进行书籍、刊物、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全方位的包装。卖版权、著作权,收“出场费”,郎咸平财源滚滚。这种操作模式也与娱乐演艺界的明星包装模式并无二致。

        借助独一无二的声望和管理团队运作,郎咸平迅速占稳了大陆各界财经、管理讲坛的主讲台,其出场费甚至超越一线演艺明星,几年来遥居国内经济学家的第一名,而企业家皆以听郎咸平的讲座为荣。只要

(责任编辑:《中国经贸聚焦》 郁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