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国企改革须跨越既得利益层阻碍


发布时间:2015-09-28 13:49:08    来源于:日本经济新闻

摘要:

中国领导层将全面启动“政府主导型”央企重组,推进目前110家央企的重组,力争在2020年之前整合为40家。其意图是减少产能过剩和重复投资,打造能够在世界竞争的巨大央企。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遭受既得利益层的阻碍,前进道路并不平坦。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9月14日的记者会上正式宣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由共产党和国务院联合发布。这是首次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布意见书。《指导意见》称“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对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提出了具体期限。

核心是国企大规模重组

而成为核心的是国企大规模重组。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指导意见》如此明确提出了目标。虽然并未纳入具体数值目标,但据悉,在国资委内部商讨将央企整合为40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在铁路和海运等行业,重组和合并计划相继实施。6月,作为两大车辆企业,原中国南车和原中国北车合并,由此诞生了在世界地铁市场占5成份额的中国中车。目前,两大海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和中国海运集团也进入商讨经营整合的阶段。均意在避免国内竞争导致的消耗战,寻求以整体中国的力量进入海外市场。而在钢铁和通信等领域,合并举措亦在全面启动,相应规则的制定在推进中。

“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指导意见》还如此强调,计划以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为中心,推动国有企业的重组与整合。此外,为了提高经营的透明性,除了将积极利用股票上市之外,还将强化董事会的功能。同时,为促使基于换股等的收购易于进行,还计划放宽限制。

中国领导层之所以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是因为要维持增长,与副作用明显的财政刺激相比,结构改革是不可或缺的。但要该跨越的课题很多。

央企重组自胡锦涛时代起就是重要课题,但遭受既得利益层的抵制,并未如愿取得进展。2010年,国资委表示将约130家央企减少至80家,但目前仍有110家,重组并未取得进展。

此外,《指导意见》并未涉及全国范围内有约1万8千家、产能过剩行业众多的地方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的重组,也有观点认为这无助于消除中国经济的过剩产能问题。

违背“市场化”趋势

更关键的是,《指导意见》的一些方面存在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之处。

中国从90年代就开始国企改革,最初是尽量削减非效率的国有部门的作用,释放民营企业的活力。1998年上任的朱镕基总理推进国有企业的分割与民营化,将提高民营企业在全体经济的比率作为改革的着眼点。但此次《指导意见》也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似乎对国有企业的控制不是放宽,而是加强。

从国内角度来看,也出现了违背“市场化”的趋势,例如将形成像中国中车那样几乎垄断国内市场的企业。

《指导意见》发布之后,9月14日的上证综合指数出现下滑,收盘价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67%,报收于3114点。股价下跌可能是因为市场认为国企重组不会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日本经济新闻)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