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外媒如何看中国股灾


发布时间:2015-08-03 13:43:5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7月,中国股市从牛转熊,出现多年未见的迅速滑坡,外媒纷纷将目光从希腊的债务危机转向中国股市。

令人担忧的繁荣.

《纽约时报》早在6月就曾发表文章《令人担忧的繁荣》预感到会有此次大跌。文章称,中国股市正在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即便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在过去12个月上涨了近147%,大量散户将存款和借款投入股市。股价的大幅上涨肯定使管理层感到担忧,因为这将使家庭财务和金融体系冒着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保证金贷款(经纪公司给投资者贷款以购买股票)的爆炸式增长推动了最近的股市上涨,这尤其令人感到担心。彭博社报道称,保证金债务的总额比一年前翻了五倍,5月27日达到2万亿人民币。用来购买股票的总借款可能更高,因为一些投资者也从银行和他们的家人那里借钱。更小规模的公司和未经市场验证的公司的股价增长最快,这表明投资者为了获得快速收益正冒着很大的风险。在深圳上市的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达143倍,这些公司主要是更小规模的公司和科技公司。市场上股价表现突出的一个公司是互联网视频服务公司乐视TV,它的股票自去年已上升近250%,市盈率达到358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沪市上市的更大型公司的市盈率只有约25倍。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约为21倍。如果经济是加速增长,那么股市繁荣可能会更合理,但中国的经济是在放缓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6.8%和6.3%,低于2014年的7.4%。个人投资者看起来正蜂拥进入股市,部分原因是因为一度非常红火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已降温,中国房地产市场曾给投机者带来巨额利润。一些投资者现在认为股票是下一个很好的赌注。中国政府和证券经纪行业官员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投机,例如限制保证金贷款,但现在借钱投资股市仍太过容易。政府采取的帮助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降息和鼓励银行放贷事实上将会使人们更加容易获得借贷资金,提升投资者信心,从而使股市进一步膨胀。中国上一次牛市发生在2006-2007年之间,在2007年10月达到峰值,股市随后在12个月下跌了近七成。股市爆跌使许多个人投资者破产,但是由于政府当时严格限制了保证金贷款,股市爆跌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很有限,但这一次的风险将会更大,更广泛。

股市暴跌很可能缘于心理层面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股价暴涨很大程度上与投资者的心理、而非任何经济实质情况有关。因为“从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很难看到中国经济状况或政策中发生过什么改变。”文章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估值相对于收益仍然过高。

《经济学家》认为,股市泡沫是政府有意为之。中国政府试图通过推高股市来使自己有能力进行经济改革,“政府把信誉压在股市繁荣上,当股市上涨,官媒齐颂是习近平经济改革的成果;李克强总理曾多次表示,希望股市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大份额,这无异于在牛面前挥舞红色斗篷。”

《华尔街日报》认为,股市泡沫是政府监管机构的内斗造成的。“为什么中国官僚未能制止政策翻车?原因在于中国的央行和银监会之间的‘地盘战’造成了中国最紧急经济问题,如巨大的债务和影子银行。这些内讧也阻碍了中国政府对目前股灾做出反应。”文章说,中国央行对推高股市以转移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注意负有政治责任,而银监会则必须对影子银行放大股市风险的行为进行监管。“最终,各自冲突的优先事项和内讧向投资人送出了矛盾的讯号,助长了股市的不稳定。”

俄新社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近期的下跌与实体经济状况无关,而是由于股市的调整引发缺乏专业知识的个体股民的恐慌,他们的抛售进而导致股市大跌。中国股市大跌当然会带来风险,但未必会引发新的严重危机。从中短期来看,复苏将成为中国股市的主要趋势。报道称,俄罗斯技术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维克托•克拉多夫称:“(中国股市暴跌)很可能缘于心理层面,这是典型的恐慌。基本面因素表明,中国经济正从粗放型增长向有质量的增长转变。”

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

《纽约时报》发表题为《股市大跌为中国经济改革埋下阴影》的文章,认为股灾威胁中国经济改革;政府救市不彰将导致国企和金融改革受阻。时报说,政府期望改革国有企业,但托市措施实际上强化了国企的主导地位。深港通的筹备也可能被推迟。同时民众的经济损失引发民粹反应,要求政府更积极地干预市场。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引用专家的话说,这次股灾使“习近平无敌的光环受到了自2012年他掌握和巩固权力以来也许是最大的重创。”文章说,“几十年来,中国迷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不受一般经济规律制约的例外:中国有远见的领导人有能力避免二次大战以来所有创奇迹经济体必会陷入的债务陷阱。但这次股灾是对这一认知的最大冲击。”

《经济学人》的文章说,“股市大涨的嘎然而止是对习-李团队公共信誉的第一个重大伤害。拙劣地尝试稳定市场只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弱,给批评者送去弹药。”

《金融时报》的文章说:“看来中国模式在这次股市压力测试中失败了。除非股灾引发某种政治震荡,否则它似乎不会影响整体经济。过去几年里,习近平集中了比邓小平以来任何中国领导人更大的权力。习近平可以、但很难把这一挫折怪罪于他人。从今以后,中国普通老百姓不会再把习近平看得那么全能了。”

《路透社》认为,中国股市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面对仍在延续的股灾,部分券商分析报告预期其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有限,而且也不会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但蒸发的数万亿市值却令中国中产阶层梦碎。根据路透汇总,包括光大证券、海通以及瑞银等投行报告都认为,股市暴跌对经济的整体负面影响有限,由此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也极小,并相信本轮政府救市的重要目标就是降低股市的高杠杆。对于寄望通过股市实现财富快速增值的中国中产阶层,此轮股灾无疑于噩梦一场。中国股市在大跌的三周内蒸发的市值已达23,600亿美元,相当于希腊去年GDP的10倍。

中国经济危机远比希腊令人担忧

英国BBC认为中国经济危机远比希腊令人担忧。从数额上来看,中国股市在近三周的动荡中,已经使三万多亿美元的投资化为乌有,而希腊拖欠欧洲债权人的总债务为3230亿欧元,其中拖欠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亿欧元。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头条刊发安联集团(Allianz)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的文章,分析了中国股市动荡以及希腊债务危机的不同成因:中国股市起伏与希腊负债危机并无直接关联,前者由市场泡沫引起,后者是国家经济、财政基本面暂时不佳导致。如果说一定要找到关联,或许就是两国经济在某些方面均曾因为宽松性的试验性政策而获益,而为这些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持的便是全球各大主要银行。在世界各大银行中,西方一些银行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方银行面对“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利用自身一定的政策自主权,成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这些银行想要获得高额的经济增长,出路只有一条,便是想方设法提高金融资产的价格。他们相信繁荣的股市将会让股民拥有一种“不差钱”的感觉,进而促使人们增加消费,这便是经济学家口中的“财富效应”。同时,银行还希望股市看涨,进而激发上市公司的“雄心壮志”,加大对工厂、设备、劳动力的投资。于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银行开始推出这类政策,其他地区的银行也越来越有紧迫感,他们也会急迫地选定日期,加入到推出类似政策的队伍之中。这种连锁反应,将合力推高全世界的资产价值,但同时,世界经济却无法跟上资产价值提升的脚步。进而,高金融资产价值与低经济基本面间的鸿沟便出现了。那么,这一鸿沟如何填平呢?最终的方式无外乎两种,有利的方式是经济基本面在高金融资产带动下,不断拉升,最终接近金融资产价值,而不利的方式是金融资产价值无力攀升,被低经济基本面拖下水,价值下跌,朝实际价值靠拢。身处鸿沟时,我们时刻为它最终的发展方向而战战兢兢,生怕经济基本面没有足够的时间攀升而上。其中,导致不利局面主要有两大因素:其一是政策错误,其二是市场事故。如今,希腊的状况便是由前者引发,而中国的问题便由后者引起。

有人已经把目前出现的危机称为“中国的1929”

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指出,有人已经把中国目前出现的危机称为“中国的1929”。

1929年,美国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股市下跌,并且开始了“大萧条”经济灾难。

文章说,1929年的美国经济同目前的中国经济状况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两个经济都经历了迅速的增长,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与此同时,两个经济的发展都在某种程度上同信贷的迅速增长有关。也就是说,借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经济已经出现类似于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前的预警,包括大宗产品价格的下滑和全球贸易增长出现的裂痕。

尽管如此,许多人认为,即便中国股市继续下跌,影响也不会比2007-08年更糟糕。当年上海证券指数下跌三分之二,当局随后采取金融刺激措施,总体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总之,不必担心,中国的一切都在当局掌控之中。

但是,文章的作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他说,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的精英们掌控着局势,当局在上个周末采取的意在消除恐慌的措施同1929年美国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是这次救火使用了公共资金,而不是私人资金。

美国在1929年采取的措施没有奏效,中国的火也仍在冒烟,可能再燃烧起来。

文章最后说,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习近平把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国内消费者的身上,并声称将以继续推进市场改革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不幸的是,这样的转变非常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由市场是不可控制的,萧条和膨胀都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中国很快就会发现,严重的经济萧条是正常的事情。

股市受政府强力控制且散户人数众多

《金融时报》认为,股价暴跌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这次股灾却在三个重要方面与众不同。

这轮下跌是1992年以来最剧烈的下跌行情,自抛售于6月12日启动以来,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下跌了三分之一。此外,这轮下跌的大背景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大幅放缓,而中国政府实施的既有突破性又微妙的资本市场改革刚刚进行了一半。最后,在中国政府推出“一带一路”等雄心勃勃的海外开发融资计划之际,这轮下跌暴露出了中国资金源头的脆弱性。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的股市与众不同,因为政府强力控制,散户人数众多。而随着市场暴跌,政府急于救市,中国股市出现越来越怪:

1.停牌的股票是最好的

7月8日,1400家或一半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中国的交易暂停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持续时间或数天或数年。但是,中国投资者对于停牌欢呼雀跃,因为这通常预示着将会有对股价利好的调整措施出台。
2.政府买进大型国有公司助推市场

尽管上证综合指数从近来的高位已下跌约30%,银行类股票价格涨到最近的高位。这都是因为政府的这一举措,进一步使得市场混乱了。中石油价格在过去2周上升了29%,现在接近谷歌的价格。

3.基金经理不得不自掏腰包购买自己的基金

随着市场震荡,中国共同基金的高级经理承诺花费50万元每人购买自己的股票型共同基金,并且一年内不卖出。

4.期待证券监管者拯救股市

很难想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会助推股市,但在中国,投资者却希望中国的证监会这么做。股灾发生后,中国证监会暂停了IPO并流动资金购买股票。最近主席肖刚说有能力和信心维护股市的稳定。

5.总是责怪外国人

网上,充斥着来自大学教授和金融专业人员对于外国人的批评,认为有外资做空中国股市,导致了这次的股灾。现在外资进入中国股市受限,并且只拥有不到2%的市场份额。从今年开始,外资可以通过上海和香港股市的链接来做空个别中国股票,但是裸卖空,或出售非持有的股票是被禁止的。目前还没有卖空出现。

《纽约时报》发文称,在美国,机构和大型基金是主要投资者。中国股市则有所不同,交易主要由较小的玩家完成,比如投机者、日内交易商,以及没有经验的散户。他们当中很多人一开始用借来的钱购买股票。中国的股票市场还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政府可以决定哪些公司能够上市,什么时候出手推动股市上扬,还有像现在这样股价暴跌时如何干预。换句话说,中国政府将市场看做一种政策工具,一套用来满足其政治和经济目标的机制。结果可能是,市场剧烈波动,瞬间从过度繁荣转向泡沫破裂。

“在中国,监管机构并不是中立的,”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系统方面的专家陈志武说。“政府明确表示这次的目的是希望利用股市的繁荣促进创新和创业。然而,这并不是市场应有的运行方式。”
这有助于解释中国最有活力的一些公司为何选择在境外上市,主要在香港和纽约。尽管股价普遍更高一些,但中国内地的交易所通常不是本土公司的首选。寻求在境内上市的企业抱怨要排长队、政府的审批程序繁琐,而且还有五花八门的限制,如有关外资持有份额上限的规定。最后一条就排除了很多最热门的初创企业。

“较大、较好的公司集团选择不在国内上市的情况相当之多,”傅成(Peter Fuhrman)说。他是总部位于深圳的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中国首创(China First Capital)的董事长。“其他国家都没有类似的事情。”

长期增长前景仍是积极的

《华尔街日报》发文称,许多全球投资者正密切关注中国股市的过山车行情。基金经理认为,中国股市的大跌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薄弱,以及散户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而不是这一全球第二经济体增长前景恶化。

虽然中国的普通股民一致大量抛售股票,但美国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却一直较为乐观,原因在于,即使中国经济放缓,其经济增速也依然快于世界其他地区。

《路透社》7月10日报道称,沪综指此前近一个月重挫超30%,政府是否应该出手救市也一度成为争论焦点。从中国此次救市措施来看,从最初的央行降息降准,到几乎所有重要部门都出手救市,可以看到关于是否救市的争论最后是以“救”为终结。

报道称,但在“救”的策略上,从日本和美国两国的经验来看,前者多有直接购买股票、ETF等风险资产的传统,如2002年、2010年;美国则以美联储提供流动性为主。而中国此次则几乎是两者兼而有之。

中国2013年的债市去杠杆后,债市运行健康程度明显提高;2015年的股市高杠杆风险,如果当局能加以有效控制,在经济增速下降、货币政策宽松、无风险利率处于下行通道等诸多有利因素支撑下,长期
慢牛行情仍然值得期待,而受益于减税放权等改革的成长股和中小股,也有望继续成为未来中国股市的领先指标。

《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中国金融系统本身因股市遭遇的风险是有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活跃的投资者比例很低——据澳洲联邦银行估计约为1.07亿人,这相当于人口的约8%。相似地,保证金贷款仅占总银行资产的约1%。

报道称,中国仍然在增长——至少城镇化的过程仍将进行数10年。城镇化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关键。

报道称,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推荐更广泛地买进中国股票。因为尽管有各种杂音,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仍是积极的。

股灾可能推涨外国地产销售

《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本已火热的地产市场正在迎来新一波的购买兴趣热潮,有早期迹象表明中国富有的投资者正在动荡的中国股市之外寻求避险天堂。

悉尼房地产经纪人迈克尔•帕里(Michael Pallie)称,仅过去一周他就已售出了两套新公寓,还向寻求股票替代投资目标的中国买家展示一套1,380万澳元(1,030美元)的房屋。

“许多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已从股市套现,因股市已变得太热,”帕里说道,他是悉尼苏富比国际地产公司的负责人。“中国有巨量的闲置现金,你会发现这其中有许多资金将流入澳洲地产市场。”

中国股市自6月中以来市值已蒸发20%左右。许多富有的中国投资者已经出脱了股票。据美银美林,中国投资大户仅在2015年头五个月就脱售3,600亿元(580亿美元),而2014全年才1,900亿元,之前数年大户年平均脱售金额为1,000亿元。

尽管这其中大部分资金最初可能会投资于更具流动性的资产,譬如美国国债以及瑞郎等避险货币,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国地产销售可能会被推涨。

“有传闻称,由于近期股市动荡,中国买家对伦敦等全球‘安全港’地产市场的兴趣增长,”莱坊国际(Knight Frank)伦敦住宅研究部主管汤姆•比尔(Tom Bill)说道。

伦敦房地产经纪商Douglas & Gordon执行董事艾德•米德(Ed Mead)称,他的公司已看到两名中国买家寻求购买整栋公寓。

“中国买家寻求购买整栋公寓是不常见的,暗示着这是资本流动而不仅仅是个人寻求投资。”

这些个人投资者中的大多数被称为高净值人士,即除了主要住所外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以上的人士,正在迁往美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

其他人则担忧,未能迅速撤出股市的中国投资者将拖累国际地产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六个月内不得减持之后。

London Central Portfolio的首席执行官内奥米•希顿(Naomi Heaton)称,她已经听说有投资人因股市亏钱而反悔撤约。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