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经济企稳回暖但根基不牢


发布时间:2015-08-03 12:59:14    来源于:英国路透社

摘要:

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维持7%的增速,6月工业和投资也在回暖,经济企稳态势明显。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政策加码效应显现,宏观经济表现可能好于上半年。

但具体来看,二季度工业和投资与一季度相比还是偏弱,主要是服务业加速发展为GDP企稳贡献主要力量,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稳增长还需要财政和货币“双驱动”。

“二季度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来自第三产业,预计和牛市带动金融业收入增加以及房地产销售回暖有关。”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朱振鑫、张瑜评论称。“要达到(全年增长)7%的目标,下半年稳增长还要继续发力。”

民生证券认为,由于前两个季度占比只有45%,因此全年能否保住7%还要看下半年,目前来看压力不小。下一步货币宽松主要是通过降准、定向宽松等方式降低长端利率,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的传导渠道;财政方面主要通过加快PPP项目签约和城镇化基金扩容来解决融资问题,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明显回升。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7%,同比增速持稳在7%,略高于路透预估中值6.9%;整个上半年GDP增长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3.2%、6.4%和7.9%。

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1.2%,但和1-5月增速相当;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双双高于路透调查预估的增长6%和10.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二季度工业增速逐月回升,1-6月投资增速和1-5月持平,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与此同时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总体判断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应该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走势,”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但经济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下一阶段要狠抓政策的落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指出,随着国家政策效应显现,中国经济出现回稳势头;将坚持宏观调控正确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半年仍需财政货币双驱动

尽管二季度和6月宏观数据好于预期,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工业品价格紧缩、企业盈利能力低下、投资增速处在2000年末以来的最低水平,都指向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并不牢固,稳增长压力还是不小,仍需财政和货币“双驱动”。

鉴于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充裕,业内人士预计降息空间已不大,降准概率更高一些,央行将主要通过PSL等定向宽松途径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财政则主要依靠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扩大赤字等途径,为经济保驾护航。

“从趋势看,下半年经济增速或略高于上半年,可能达到7.1%,因为上半年推出的政策存在滞后效应,”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称,“但经济压力犹存,内生增长动力较弱。”

中银国际宏观分析师叶丙南指出,目前来看,房地产虽然销量回暖,但整体仍在去库存阶段,在投资端并没有明显反映;而土地市场遇冷也制约地方政府投资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只有铁路和轨道交通等中央支持力度较大的领域反弹明显。

“制造业投资也在整体回落,未来投资是制约经济企稳回升的核心因素,”他认为,未来财政能够发挥的空间比较小,短期来看地方债务置换能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去杠杆给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但中长期而言财税改革还是一场攻坚战。

央行7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但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在总体信贷中占比仅有25%,之前五个月为38%,而且票据融资占比高达四成,反映出企业投资意愿依然不足。

央行强调,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数据超预期,主要跟工业和投资比预期好有关,但回稳基础尚不牢固;目前物价紧缩,企业效益不容乐观、投资动力亦不足,保增长压力还是不小,需要政策进一步加码,”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

他认为未来还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双驱动”,财政方面主要靠盘活财政资金存量,货币方面降息空间已不大,更多还是要靠降准。

(责任编辑:英国路透社)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