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银座:水洗过般的马路


发布时间:2015-08-03 12:06:41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最近去了一趟日本,虽已去过多次,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岛国一如既往的干净整洁。
   
日本仿佛有一种骨子里的干净,有一种容不得任何污秽的自觉。
   
大街小巷没有垃圾箱,却不见有人乱扔垃圾。
   
即便公共厕所,也少有那种令人作呕的异味。
   
高楼豪宅背后不乏旧式简陋民居,但依然保持着体面的有序和洁净。
  
除了国民素质高,排污标准极其严格。无论汽车尾气还是粉尘排放达标率高,加上大面积覆盖全国的良好植被,确保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好奇于日本与中国在城乡环境上的巨大差别,在无法采访专业机构的情况下,短短数日间,倒也在走街串巷中,发现了城市管理上若干以前忽略的细节。
   
东京银座车水马龙,但并不喧嚣(汽车和人流远比想象的少,这主要受惠于于银座底下那个“地下东京”,顺着自动扶梯一层层走下去,感觉地下似乎比地上热闹拥挤多),更不见满街的污泥浊水,路面乃至树木花草,仿佛水洗过一般明亮。长年累月保持这一切想必成本不小,又是谁在为此出工出力?
   
正在疑惑之际,路边花圃中一块不显眼的木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路面维持管理范围区分”,底下分别画着两个反向箭头,右边为“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左边为“东京国道事务所”。
    如果没有理解错,这应该是一份街道马路卫生的责任书,各单位按要求分管一段,任务分解,包干到位。想来日本不会仅仅靠这单一的办法维系着这座国际繁华都市的公共环境卫生,在这之外一定还有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但一块小小木牌的背后,实实在在显示了城市管理者的务实精神。
    作为印证,又发现一些店面关门后,有人立即对门前马路进行认真清洗,据说一年四季,天天如此,难怪连四方游客纷至沓来的马路也一尘不染。
    寸土寸金的银座也见有大楼重建整修,为了不影响周边环境,其作业区与非作业区分隔之严密完善,几乎使路人感觉不到里面有大型机械设备在作业,没有机器轰鸣,不见尘土飞扬。在上海,距我所在小区不远处正在开建一座新的地铁站,也有公示,也有隔断,开挖的路面上也覆盖了绿色的网布,但与日本相比,其运作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等级上,虽然较从前的野蛮施工已大有改善。
    银座少有中国式成排的高大行道树,多见零星的花草点缀于路边楼旁,没料想这些花草叶瓣一张张油亮可鉴,绝无尘土蒙面,绝无枯枝败叶夹杂其中,甚至比我们家中的盆栽还收拾得整齐,真不知道维持这样一种常态要花多少功夫。
    我们从东京向关西进发,一路经过京都、箱根、神户、大阪等地,大巴司机是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做事一丝不苟,每到一地,大堆的行李箱均由他一人趴在车底下整理规正。大巴每个座椅后背网袋里必放有一塑料袋,供乘客放垃圾用,前门上还挂着若干雨伞,以备大家不时之需。尤为细致的是,大巴上下车踏板上总是铺就一块白毛巾,上车时鞋底自然擦干净,下车时脚下也不会打滑。
    我想起去年在长崎一带穿梭,大巴每停靠一地,司机还会放一踏板在地上,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这一回不知是司机疏忽了,还是我没注意到,而类似行车过程中的贴心服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显示日本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已融入城市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安全感和亲和力。
    银座马路分段包干的做法貌似新鲜,其实与我们从前商业街的“门前三包”如出一辙,都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达到城市生活的自我完善自我净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城市是由一幢幢楼一条条路一辆辆车一棵棵树一家家店一个个街区构成的。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达成这一目标,光靠满大街刷标语口号没用,即便有了高大上的宏观战略布局,也唯有通过一点一滴的日常劳作,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个细节,才能确保城市的高效运行。
    想起在京都看到有老园丁冒雨在花园里仔细修剪花草的情景,在神户看到一位女士手持白布蹲在地上擦厕所的地板,对上面这个道理,显然日本人比中国人明白多,也执着多。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