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恐怖主义者的“中产陷阱”


发布时间:2015-04-03 15:19:35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欧美终于发现,极端主义和恐怖组织对于生活安定的中产阶级同样具有吸引力,但他们似乎还没有想出对策。

今年2月2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捅出一则重磅新闻:曾经多次出现在伊斯兰极端组织“ISIS”砍头视频中的蒙面行刑人,著名的“上镜侩子手”,被媒体称为“圣战约翰”(Jihadi John)的神秘人,真实身份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大学生,真名叫做默罕默德·艾姆瓦兹(Mohammed Emwazi)。之后,英国政府确认了这一消息。

“圣战约翰”的诞生
在ISIS去年放出的几个行刑视频中,“圣战约翰”是画面中唯一用面罩遮脸的外国士兵,也正是他,亲手实施了对美国记者詹姆斯·弗利(James Foley)和数名欧美人质的斩首。《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一出街便引起高度关注,神秘侩子手的身份当然是一个爆点,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以往的主流声音,多数将投奔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外国人归纳为失败者、边缘人或社会底层。社会学家和反恐专家也信誓旦旦地说:经济上的受挫感是产生极端主义的根源,所以ISIS这样的组织很难向经济发达、社会相对稳定的西方国家渗透;西方国家得以稳定的社会基石,即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本身也不在极端组织的招募框架之内。

而“圣战约翰”身份的曝光,戳破了媒体和专家一厢情愿的看法。因为按照西方社会的价值标准衡量,艾姆瓦兹并不是那种典型的边缘人,更算不上失败者。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艾姆瓦兹出生在科威特,有一个开出租车的父亲。上世纪90年代初,怀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艾姆瓦兹一家五口移民至伦敦,小“圣战约翰”也顺利进入当地公学读书,期间从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2006年高中毕业后,“圣战约翰”申请了威斯敏斯特大学就读本科。就像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他选择了一个非常务实的专业:信息系统与商务管理。

按照我们已知的理论,前半生中规中矩的“圣战约翰”真是一个相当反常的恐怖组织招募对象。正如《华盛顿邮报》记者凯伦·塔默蒂(Karen Tumulty)在推特上指出的:“就像奥萨玛·本·拉登一样,‘圣战约翰’出身中上阶层家庭。两个例子都与所谓的‘经济受挫论’相矛盾。”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也正是艾姆瓦兹,最后成为了极端组织的恐怖象征和最死忠的追随者。这让西方社会感到困惑又担忧。

ISIS到底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国际招募力,各国政府至今仍在努力破解。今年才27岁的艾姆瓦兹,到底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伦敦青年,转眼就化身为恶魔的爪牙,自然成为了西方社会重点分析和推测的课题。

欧洲的碎片
“圣战约翰”在伦敦时,和家人一起居住在埃奇韦尔路(Edgware Road)附近一栋英式公寓楼里。这里距离白金汉宫只有约2英里,步行去著名的伦敦摄政公园(Regent’s Park)只需10分钟。虽然公寓是政府提供的出租房,邻居也都是与他们家差不多的阿拉伯新移民,但是距他们一街之隔便是伦敦地产黄金地段之一的兰仆林路(Ladbroke Grove Road)。这条路位于诺丁山(Notting Hill)区北部,住房均价超过百万英镑。

诺丁山区北部,这个西伦敦最抢手的黄金地段汇集了大量伦敦政客和名流,其中就包括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身边的数位顾问及好友。这群扎堆居住的年轻保守党精英,被英国媒体称为“卡梅伦的诺丁山帮”(David Cameron’s Notting Hill Set)。

名流遍地的诺丁山区是伦敦的骄傲。不过,英国政府规定,地产开发商必须在其开发的区域内留出一定比例公租房,以便尽量促进各阶层之间的交流,并通过政府资助地区公立教育等方式,避免阶级固化。“圣战约翰”一家1994年刚从科威特移民到伦敦时,便住进了这种公租房。在这种政策影响下,诺丁山北区无形中被分割成各种小块区域,公租房与豪宅区隔街相望,交错而立。

但是,政府希望促进阶层互通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居住在诺丁山区的普通居民仍旧与周围的精英格格不入。自“圣战约翰”1994年来到伦敦开始,与诸多从英国跑去加入“圣战”的年轻人一样,属于他这个时代的英国社会,壁垒高筑,阶层固化日趋严重。而作为金融中心的伦敦,工作机会几乎完全分散在各类服务性行业中。这其中,因为教育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那些诸如金融、法律、医疗等高收入行业的壁垒越来越高。尤其是新移民,作为这个社会的陌生人,实际能够选择的工作机会极少。

诺丁山区就像是一个微缩版的英国,展示着普通民众和精英阶层之间的裂痕,也展示着弥漫整个欧洲的两极分化现象。城市中产阶级——不仅包括那些从第三世界涌向欧洲的新移民,同样包括原本便生活在此地的白人市民——曾经被许以自由与繁荣,但最终却遭到精英主义潮流的背弃。

值得注意的是,据英国第四频道(Channel 4)统计,近年来在全球“圣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中,就有7名来自伦敦诺丁山区。其中就包括去年一度被美国媒体指认为“圣战约翰”的伦敦饶舌歌手、ISIS成员、埃及移民后代阿卜杜-马吉德·阿卜杜·巴里(Abdel-Majed Abdel Bary)。

“我觉得自己身陷囚牢,关住我的不是铁窗,而是伦敦。”在2010年写给友人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艾姆瓦兹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这大概可以代表与他处境类似的年轻人群体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是极少数,也不是失败者,甚至来自生活安定的中产家庭,但依然时常感到被忽视,在森严的阶层壁垒面前感到无力。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如同最后一根稻草,也如同蝴蝶翅膀的第一次振动,让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不幸恰好在2009年毕业的艾姆瓦兹找不到工作,决定前往故乡科威特寻找机会,从此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那些欧美“圣战士”们
事实是,不止在欧洲,ISIS在崛起过程中,吸引了大量来自西方社会中产阶级的青少年。

《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位美国情报官员的话称,根据社交网站监控,目前至少有30-40名美国公民加入了ISIS和其他在叙利亚、伊拉克活动的“圣战”组织,他们大多是年龄在18-29岁之间的成年男性,帮助极端组织从事各种战斗和非战斗性工作。但实际上,由于在极端组织控制地区开展情报工作极度危险,美国政府目前只能根据公开消息来源进行统计,这意味着,正在为“圣战”组织服务的美国公民实际人数很可能远远超过40。

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情况比美国更加糟糕,按人均计算尤其如此。在“灾情”较为严重的法国,去年的估算人数就已经超过1000。

仅就ISIS而言,该组织目前约有2万名海外战士,其中约四分之一来自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这2万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居民的子女而非移民后代,而且来自富裕家庭的子女比例更是高得惊人。就在“圣战约翰”身份曝光一天之后,美国当局在纽约布鲁克林区逮捕了两名男子,这两人据称正在密谋加入ISIS或是在美国本土制造恐怖袭击。稍早之前,伦敦还发生过一起在校女生莫名失踪的奇怪案件,现在,当局认为这三名学生很可能已经离开英国、进入叙利亚境内。

观察ISIS之前发布的视频,会发现他们在宣传和消息传递过程中,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成员反复出现,存在感极为强烈。比如,视频中的演讲者都是英语母语者,通常来自欧美或澳大利亚,然后才翻译成俄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度语等;镜头总是刻意扫过这些成员的脸,暗示观众凭借视频画面去确认他们的身份。

“某种意义上,极端组织通过对欧美士兵的过度宣传,制造了更强烈的冲突感,感觉也更加残忍。这些士兵的大量存在确实让极端组织更难对付了,因为他们通常比那些典型的叙利亚叛军还要死心塌地。”研究伊斯兰“圣战”历史的权威学者托马斯·海格罕默(Thomas Hegghammer)说。

难挡宣传攻势
为什么这些来自中上家庭的青年,会不远万里奔赴他国,投身别人的暴力事业?很多分析家和决策者认为,不外乎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外在动因指的是个人对国际大势的理解,内在动因则包括国弱家贫、教育水平低下和社会地位弱势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专家们对中产阶层的恐怖主义免疫力如此自信的原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圣战约翰”这样的例子一再否定从前的理论,研究者的分歧越来越大。什么样的人会成为恐怖分子,每个恐怖分子是如何转变的,似乎根本无法归纳。

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恐怖主义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霍根(John Horgen)也是“经济受挫论”的反对者。他说:“恐怖分子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研究这个问题40年,至今都没能给出个轮廓。每个恐怖分子的转变都带有偶然性,‘圣战约翰’并不能代表其他人,但是把来自稳定社会和富裕家庭的人全部排除在外,是毫无根据的。”

不清楚原因就无法制定对策。这也正是眼下西方国家的困境:无法有效打击极端组织的宣传攻势,及时阻止潜在极端分子的转变。

从基地组织开始,极端伊斯兰组织都把媒体和公共关系作为“圣战”的重要战场,以网络宣传作为招募新成员的主要手段。各国政府也深知这一点。2010年,美国成立了“战略反恐传播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Counterterrorism Communications,简称CSCC),专门打击“圣战”网络宣传,破坏极端组织的宣传和招募。“一半以上的战斗都发生在媒体上。”据说CSCC所有内部PPT上都写着这么一句话。他们已经意识到,语言和传播的战争,比舰队、汽油弹和刺刀火拼更加重要。只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他们似乎还不得要领。

“极端分子都坚信,为‘圣战’而牺牲者会上天堂,真主会照拂他们的家人和身后事。要阻止ISIS的宣传渗透,你就得想出比这更好的口号,讲更漂亮的故事,甚至编织更美妙的谎言。”CSCC协调员阿尔贝托·费尔南德兹(Alberto Fernandez)说,“我们有伟大的爵士乐,我们都爱穆斯林,但说这些没用,引用国务卿的外交辞令更加没用。这些话对于潜在极端分子来说,枯燥透顶、毫无说服力。”

中产阶层在极端组织里的数量上升,无疑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重要的是,这些来自中产家庭的孩子想要什么?你能否给予更好的许诺?”约翰·霍根说,“显然我们还没编出来。”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