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按需经济:重塑企业未来


发布时间:2015-02-09 16:59:50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正如当初流水线生产改变了现代工业一样,按需分配很可能将重塑未来的企业组织结构,甚至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契

很多企业和私人雇主常常感到:某种程度上来说,找临时工比寻找全职员工更加困难。因为任务的临时性和信息的不对称,雇主想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找到对的人,类似于在约会网站找到终身伴侣,全靠拼运气。

幸好在这个时代,做任何事都有相应的App可用。雇佣也不例外。比如在北美和欧洲悄然兴起的应用软件Handy。这款软件专门帮助用户寻找合意的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和独立分包商。从春季大扫除的临时清洁,到宜家家具组装,用户只要有需求,即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得各种专业服务。

Handy用小零工创出了大事业,目前为止已成功融资4000万美元。Handy在册的专业服务者数量超过12000名。这些自由职业者根据自我意愿,每周工作5-35小时不等,平均时薪18美元。他们中的20%每个月仅靠打零工就能挣到至少2500美元。

在所有科技初创企业中,诞生于2011年的Handy只能说干得还不错,至少目前来说,它还没有成功到值得树碑立传的地步。那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关注它?投资人给出的理由是:Handy是一个缩影,代表着按需经济(on-demand economy)的全面延伸。它所启用的按需分配模式,创意看似简单,但正如当初流水线生产改变了现代工业一样,按需分配很可能将重塑未来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人们的职业规划,甚至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契约性质。

按需分配
按需经济,简而言之,即通过计算机技术整合信息,在工作任务与独立分包商之间进行匹配,为市场创造随时可用的劳动者来源。这一体系是Handy,也是一大批类似初创企业存在的根本依据。

20世纪初,亨利•福特将生产流水线与劳动力相结合,使汽车制造变得更低廉、更高效,从而将汽车从富人的玩意儿变成了平民大众的代步工具。如今,科技时代的企业家们正在努力,希望使服务业也实现这一大众化转变。

在旧金山与纽约,按需经济的爆心投影点,年轻的IT界白领通过手机App,已经过上王子和公主般的生活——Handy提供家政工,SpoonRocket将餐饮送上门,Instacart让家中的冰箱永远备料充足,Washio洗衣服,BloomThat送花,Fancy Hands甚至可以提供私人生活助手,代替他们挑选新年礼物、预定机票酒店、与有线电视公司讨价还价。

而且,按需经济并不局限于带来“偶尔奢华”的生活享受,它正在向各行业中普及。身体不太舒服?点击Medicast应用软件,医生两小时内就能上门问诊。需要法律咨询?Axiom专门提供此类服务。洛杉矶的“商业天才”公司(Business Talent Group)则为企业提供临时职业经理人,帮助客户处理短期问题,使客户无需高新聘请专职高管。还有越来越多Handy这样的中介平台,将数以千万计的自由职业者汇聚起来,帮助他们与企业建立联系。

按需经济的萌芽悄无声息,发展势头却异常生猛。如今已经名声大噪的豪华租车公司Uber,可以说是所有这些App的灵感之源,也是按需经济最重要的推动者。Uber创立于2009年的美国洛杉矶。不到6年,其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全球53个国家,业内人士认为其2014年销售额可能已经突破10亿美元,公司最新估值高达400亿美元——即使市场多泡沫,这也是一个非凡的数字。

新模式的失败与伟大
按需经济最近这一两年才真正引起公众注意,但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已经默默发酵数十年了。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岗位不是被自动化所取代,就是被分包到海外,中层管理人员不断重组,全职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大企业为了严格控制劳动力成本,开始抛弃终身聘用制。工会也被立法所约束,逐渐失去权力,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

现在,美国的自由职业者人数已达5300万左右,约占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福特所创立的、以大企业和大工会为特点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已经破灭。

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加速了这一进程。如今,再复杂的任务都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再分包给全球各地的专家,通过远程协作完成任务。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分裂也起到了催化作用。卡尔•马克思认为,人类最终将分为两种,一种是拥有生产工具的富贵闲人,另一种是为他们工作的人。事实上,这种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一种是有钱却没时间的人,另一种是有时间却没钱的人。按需经济应运而生,在这两类人之间建立了交易平台。

新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提供按需服务的公司不需要办公室,不需要控制固定资源,而是作为中介负责建立联系、监督质量。使用按需服务的公司也不再需要雇佣过多全职员工,而是通过委托外来者解决问题,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劳动者也可以成为赢家,比如那些希望工作与抚养子女两不误的女性,可以在按需经济中找到平衡点。如果按需劳动力被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效率,纳税人也将从中受益。

但按需经济的瓶颈也同样明显。首先,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必须不断接受陌生人进入自己的生活。雇佣者担心临时雇员的能力和人品——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公寓钥匙交给小偷,也没人希望把自己的医疗信息交给庸医。而自由职业者也不想与赖账不给的人打交道。Handy公司联合创始人奥辛•汉拉罕(Oisin Hanrahan)说,超过40万自由职业者申请加入平台,但只有3%能够通过严格的筛选程序。Handy的电脑系统也试图安排好每个人的时间表,以便每位劳动者都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工作,并尽可能缩短付款期限。但是,这些措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Handy吸引闲散劳动者的能力一直难以取得突破,而且有大约40%的自由职业者要延迟很久才能领到报酬。

第二,按需服务公司如果发展到足够壮大,必然会受到监管和政治问题困扰。美国的按需服务公司现在普遍担心,法院可能强迫它们将旗下自由职业者全部归类为全职员工。面对Uber的竞争,全世界的传统出租车公司已经联合起来,组织罢工、提起诉讼并不断向监管者施压。在荷兰和韩国,Uber已经被视为非法;在德国,反Uber抗议运动也愈演愈烈。

第三,因为自由职业市场准入较低,而且几乎无法形成品牌忠诚度,按需服务公司可能很难形成规模,很难在利润丰厚的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就算有Uber这样活生生的成功案例,许多观察家还是怀疑,其模式是否值得推广。一些批评家认为,Handy这样的按需服务公司也许非常方便贴心,但在知识经济公司仍然占据主流的情况下,它们注定将沦为边缘角色。

乌托邦有限公司
在19世纪末的英国,上流社会曾经流行过一部名为《乌托邦有限公司》(Utopia Limited)的轻歌剧,讲述一群生活懒散的热带岛民,是如何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每个人都变成一家有限公司的。这部幻想式作品专为讽刺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主义而生,到后来难免过时,现在已经很少被搬上舞台。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恐怕原作者也想不到,独立劳动者越来越多,“公司”真正意义上开始实现大众化、个人化,剧中讽刺的乌托邦竟有可能成为现实。

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悲观主义者担心,按需经济会把雇佣关系一夜打回19世纪,大家像码头工人一样,天不亮就要去排队等候承包商的垂青。但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将来每个人都将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做喜欢做的工作,而不必将灵魂终生奉献给某个资本家。

显然两大阵营都有些过于极端了。对于那些喜欢游离于组织之外的叛逆分子来说,按需经济是真正的乌托邦。比如在欧洲,传统劳动力市场壁垒分明,“体制内”的全职劳动者享有多重保护,“外人”则毫无保障。按需模式可以打破这种壁垒。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这些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家,按需分配公司可以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兼职机会。

但是,对传统劳动者、企业和政府而言,按需经济都将构成挑战。对于那些注重稳定生活的人来说,按需经济可能没什么吸引力。目前,绝大多数按需服务的提供者都无法像普通企业员工一样享受常规待遇,比如病假和加班补偿。所以很多传统企业将雇佣自由职业者视为节约开支的手段,甚至以此为理由削减普通员工福利。但是,随着按需服务者人群不断扩大,他们必然会对权利有进一步要求。压力最终会回到企业身上。Uber旗下的私家车司机已经举行过罢工,要求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重新考虑旧的制度设计,修改针对自由职业者的歧视性税制,简化福利管理,让个人也能很方便地管理、转移自己的养老金和医保(这正是奥巴马医改的成就之一)。对于那些福利与工作紧密挂钩的国家,这种转变会带来很多麻烦。

还有一件事政府务必不能忘记,那就是改革学校教育,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到了那时,社会将更偏爱自力更生的公民,而不是忠心耿耿的雇员,至少不再需要那么多。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