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南北车布局高铁出海


发布时间:2014-12-29 13:21:4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由于此次合并是由国资委主导,南北车的合并已经超过了两家企业所能决定的范围,而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12月2日,有权威消息源称,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案初步思路已定:将由中国南车增发股份吸收合并中国北车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国北车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全部进入中国南车。合并后还将申请更改名称,目前暂定名称为“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追溯到2000年,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从铁道部脱离成立集团公司后,这两家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的龙虎兄弟,逐渐成为我国高铁制造实力的象征,彼此难分伯仲。

时隔14年后的2014年10月27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均发布公告称,因拟筹划重大事项,经申请,公司股票开始停牌。一个月后的11月28日再就拟议重大事项发表公告称,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作为世界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再度合并,将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巨无霸”。

“两车”相互竞争,为何再度合并?合并后一家独大会否影响高铁技术持续创新?“两车”携手奔赴海外,能否以“高铁创造”引领“中国品牌”?在中国高铁日益为国际瞩目的时代,这些问题待解。业界期待,一加一能大于二。

避免垄断而分开

如果现在要合并,那么14年前,本是同根生的南车北车为何要分手?如今,南车北车的合并又是为了什么?

2000年,这一年是原铁道部下属5大公司统一脱钩铁道部的“重大重组年”。正是在那次重大重组中,南北车的前身,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下称“中车公司” )完成了与铁道部的脱钩。

一位资深铁路人士介绍,当年在出于“避免垄断、鼓励竞争”的指导思想下,200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车公司又一举分拆为两家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也就是今天的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而后,2007年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发起设立了中国南车;2008年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又发起设立了中国北车。

记者了解到,当初“分家”的精神是以长江为界,50%的原则,实现分家后两家实力相当的状况。可以说,南北车当年的分立门户,目的就是要构建我国机车车辆行业平等竞争的格局,促进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

在此后十余年的发展中,南北车的发展不负众望。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北车实现营业收入972.4亿元,中国南车则为978.9亿元,接近这两家公司刚成立时收入的10倍。

数据显示,两家企业2014年上半年的出口签约额总计已达45亿美元(约合276.3亿元人民币)以上。两家公司的产品已出口到超过80个国家及地区。

日前,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SCI Verkehr发布的《世界铁路技术装备市场》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容量为1430亿欧元,2011年到2016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3%;目前,排名前五位的轨道交通巨头(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占有50%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还有上升空间。

停牌前,中国南车总市值约800亿元,中国北车总市值约790亿元。由此估算,合并后,新公司市值将达到近1600亿元。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仅有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平安等26家公司。

因恶性竞争而合并

成绩斐然的背后,问题同样接踵而来。海外市场上中国南车北车“看上去很美”的成绩单背后却有着“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心酸故事。

由于当年的分家,只是按照地域进行区分,导致两家企业的业务架构和技术都是相似,甚至是重合的,由此埋下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的恶果。

据公开报道,2011年1月,土耳其机车项目招标,南北车互相压价,中国北车以几乎没有利润的价格投标,但最终订单被一家韩国公司抢走。

2013年1月,南北车一同前往南美国家阿根廷,参加其电动车组采购招标。在中国北车已经率先中标的情况下,中国南车给出了一个每辆车127万美元的报价——当时其他公司平均报价为每辆车200万美元。按业内人士的说法,这个价格是没法挣钱的。

“南北车海外打价格战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不利,高铁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名片受到领导人的推介,要提高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现阶段的合并符合发展的趋势。”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 

他表示,两家企业不仅在国外互相压价,没精力搞技术,即使在国内,两家企业也不断地进行着攀比和竞争。比如现在国内城市的地铁发展很快,南北车也都在抢占地铁市场,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中,两家都不甘示弱。为抢占市场份额,当前很多南北车的技术干部都去搞招投标了,结果技术没人、没时间去好好钻研,还让别人渔翁得利。

低价中标策略正逐渐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绕不过去的难题,由于过于依赖价格竞争,利润很低。以去年10月刚刚夺得美国波士顿地铁5.67亿美元合同的中国北车为例,其报价仅为竞争对手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一半。

与此同时,国外装备企业走向海外投资时多为一家出面竞夺,比如德国多为西门子,加拿大则是庞巴迪,法国则是阿尔斯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南车和北车合并为一家公司,则可以增强两家企业的事先沟通,避免竞争过程的相互压价。

1+1>2效应

业内人士特别指出,尽管形式上是南车合并北车,但由于两个公司规模相当,实质上是对等合并。这种“规模相当的上市公司,之前没有按照对等合并的方法处理过,所以‘尚无先例’”。

中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了南北车“双寡头”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黄金十年”。从技术来看,南北车各有优势,中国南车旗下有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北车有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南车目前唯一能出口的CRH380A型车所有零部件、子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公司。近日,中国北车也宣布了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最后阶段的消息。

“南北车合并有助于降低国内轨交制造业内耗,提升利润率水平。同时,合并有助于推进动车组标准化进程,以及核心技术推广和国产化率的快速提升。” 赵坚表示,未来两者合二为一,将更加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提升发展,对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公司将形成利好。而且,两车合并能更好地避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以及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两车恶性竞争并非是主因。一方面,目前两家公司一年合计的出口额不超过200亿元,规模谈不上巨大。另一方面,央企在海外市场竞争且相互压价的并非只有南北车两家,但其他主营业务相同的央企并未因此被要求合并。

“因此,南北车合并最主要的是提升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海外市场的重点仍在于欧洲和美洲,在这些市场上,国外轨道交通装备巨头林立。南北车未来若能形成合力,不但有利于提高核心技术,同时也将更好地‘一致对外’”。一位熟悉国内铁路装备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

按照世界著名咨询公司德国SCI Verkehr公司发布的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排行榜,2013年,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别位列榜首和第二名。如果两家公司合二为一,公司总资产将超过3000亿元,成为行业内的“巨无霸”,将改写未来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格局。

不过话又说回来,最初的南北车拆分是为了防止垄断,如今真要重新合并,该如何看待垄断的问题? 

在赵坚看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仅是两个管理机构,旗下众多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未来整合后,这些企业会作为独立投标人进入国内市场招标,不会形成外界担心的垄断局面。

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研究员刘旭认为,南北车合并或许不违反《反垄断法》。《反垄断法》第28条规定:“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但是,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

目前看来,由于此次合并是由国资委主导,南北车的合并已经超过了两家企业所能决定的范围,而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布局高铁出海

如今南北车合并大势已经不可逆转,整合以后的南北车,将如何使中国高铁走得更稳、开得更快呢?整合以后的效率和竞争力是否能有效提升呢?

众所周知,中国高铁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块重要品牌。而高铁作为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展示,未来将以“一个声音”驰骋海外市场,其对技术的发展和对国际市场的开拓,都对国内产业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作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排头兵,中国高铁真正的竞争并不是南北车之间,之所以要整合南北车,主要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不规范竞争行为。在解决好这一问题以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与世界高铁强国竞争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南北车进行整合,是有利于中国高铁打进国际市场的,也有利于培育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需要把握好的是,由于整合以后国内竞争的压力消除了,是否会因此而弱化创新意识呢?会不会因为没有竞争而不再在成本控制等方面下工夫呢?显然,这是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在中国高铁异军突起的情况下,相关国家对中国高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的障碍和阻力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8月,与泰国签订的“高铁换大米”协议,没有及时兑现,除了泰国的政局影响之外,一定程度上也有其他出口高铁技术国家的干扰和影响。如何在性能、安全、服务等方面提供比其他国家更好的条件,对中国高铁能否真正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至关重要。

“中国早就成为了一个制造大国,国际上中国制造的产品也相当多,但像高铁这样的大型装备制造还是非常有限。”赵坚表示,如果此次南北车的整合,能够带动中国高铁全面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中国制造产业的全面升级,那么,整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