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通缩来了


发布时间:2014-12-29 11:19:4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2015年在全球通货紧缩的预期中蹒跚走来。
   
环顾周遭,无论欧元区、北美还是新兴市场,年前发布的经济数据都疲软乏力,原油价格的断崖式下跌和俄罗斯卢布的恐怖崩盘,更给灰暗的世界经济增添了几许危机气氛。
   
比较而言,中国的情况似乎还没到最糟糕的境地。但若论那些耳熟能详的经济数据,什么PPI、CPI、PMI之类,什么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出口等等,却是一个比一个够呛。
   
其实,2014年10月中旬以来,中国政府对铁路等基建项目加码力度明显增加。最高当局四处为“一带一路”造势,“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一时成为舆论热词,折射出中南海对经济增速下滑的焦虑之情。货币政策方面,降息突然横空出世,后来又提高全年合意贷款额度至10万亿,央妈急急乎大放水,岁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而力推稳增长新常态。在基建和贷款双重驱动下,经济出现上行步履维艰、下行风险兜底的尴尬局面,委实一点不给国家统计局面子。
   
于是,关于通缩的预警风生水起,这也是本刊把这一话题放在封面的由来。 
   
中国经济长期受困于通胀的折磨。抗通胀、防通胀,经年累月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主题词。过去十年中,在我写过的千余篇时评中,通胀堪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2010年11月,在一篇题为《“100元能买什么?”》的评论中曾有这样的记录:“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上旬,全国50个城市29种调查食品中,超7成食品涨价,蔬菜价格依然延续了10月下旬的普涨态势。此前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本月上旬主要蔬菜价格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62.4%。”足见当时那种“通胀凶猛”的气势何等牛逼,而现在恨不得猪价快快涨起来,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弄得屠夫们都想改行卖毒品了。
从那时至今,短短三四年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猪”你涨、“油”你受、“虾”死你、“糖”高宗等戏谑涨价的网络流行语言犹在耳,浑然不觉中,通胀率已从6.6%回落至1.4%,风云变幻之快,大出人意料。

从通胀到通缩一字之差,跨过这“一步之遥”,经济格局全然冰火两重天。经济学家对今天是否迈入通缩争论得不亦乐乎,而生活给出的逻辑总是比理论更有说服力。
一个毋容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实业家正在退出曾经给自己带来辉煌的实体经济领域,由此导致需求的萎靡不振,显示通缩早已蛰伏其中。我的一个长期从事长途汽车客运服务的朋友,眼见城际交通几何级数的增长,同业竞争加剧白热化,在产能过剩的重压下,断然在三年前把大部分公司股权转让他人。从此手握大把现金的他,除了在港澳珠地区囤房,全仓杀入股市,每年赚个两三千万轻松钱,身体反比当初没日没夜泡在公司好多。当实体经济在高利率高成本高税负高消耗中不被看好时,又有谁愿意苦守其中当冤大头?
   
通胀和通缩乃一个铜板的两面,彼此时时处在互相转换中,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按我非专业的理解,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泡沫把通胀推向极致时,非理性的虚假繁荣便为通缩发酵提供了温床。换句话说,通缩并非一夜间从天而降,当经济学家们还在为通缩的定义探幽索微时,久已存在的通胀泡沫已给通货紧缩预留了前提条件。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一直被产能扩张的有形之手绑架而增速疯涨,随着M2飙升至破纪录的120万亿之上时,如同高烧的病人很快便出现应激的寒战。现在人们普遍担忧通缩来袭,怕的这是中国经济从大热步入大冷的前兆,如果政策失察,应对失当,天知道是否会像当年的日本陷入漫长的20年滞涨。
   
温和的通胀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通缩则历来无解困良药——这是因为给高烧降温容易,要让生命体征衰微的病人重新奔跑难上难——,所以通常任何政府宁可与通胀打交道,也不愿面对通缩。
   
不管中国经济是否踏上通缩之路,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已然趋势难改,通缩的预期正在强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前发布的2015年CPI预测值仅为1.8%,PPI降至-2.9%。种种迹象表明,低通胀很可能成为“十二五”收官之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通缩来袭,这对习惯于治理通胀的中国政府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新一年新常态,会有什么新对策?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