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海外投资房地产且行且慎


发布时间:2014-12-02 13:31:38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国际化首先要量力而行;其次要切实了解各国在地产方面的法律、政策、汇率、税收等综合层面的异同和风险。

2013年成为很多中国房地产企业国际化战略元年,2014年成为它们海外战略稳健提速和收获之年。

10月25日,万达集团斥资10亿英镑,在英国伦敦核心区、紧邻泰晤士河投资建设的超五星级酒店(伦敦万达文华酒店)和顶级河畔公馆——万达伦敦ONE在全球公开发售。一年内万达还将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主要城市进行投资。截至目前,万达海外投资规模已累计超600亿元。

9月22日,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将从2015年1月起与仲量联行合作对外租赁纽约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2013年12月,复星地产以7.25亿美元正式收购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

如果说以上投资西方国家还可以接受的话,10月6日,安邦保险宣布以19.5亿美元(1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则让美国政府坐不住了。

华尔道夫酒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核心地段,是纽约的主流社交活动中心,它被视为纽约的地标建筑之一。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有一段这样的台词:“我们在哪里?一切文明的焦点——华尔道夫酒店。”这段台词足以证明,该酒店自始建以来,已深深地将美国文化烙印其中。第31任总统胡佛开了在该酒店确定永久住所的先河,自那以后,在近一个世纪中,历任美国总统都会下榻酒店总统套房,这里也是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官邸所在地。

按照此前协议内容,安邦集团将对酒店进行全面翻新,但酒店原持有者希尔顿集团则继续享有100年的酒店经营权。11月13日媒体报道,因担心该公司在对酒店进行装修时“动手脚”、以便日后实施监听或间谍活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将重新评估该项收购,并有权阻止这项商业活动。

谁在投资

不仅房地产企业、保险公司、银行等在海外掠食,主权基金甚至私人也成为海外房地产的投资主体。

2013年7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以2.6亿英镑(24亿元人民币)购入伦敦金融城标志性建筑劳合社大楼。2014年6月中国人寿联合卡塔尔控股,7.95亿英镑(约合84亿元人民币)购入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 BankStreet大楼90%股权,交易完成之后,中国人寿将持有该楼70%的股权,这是险资投资伦敦不动产的第二单。

而险资第三单,华尔道夫酒店拥有1413间客房,安邦保险斥以如此巨资收购,意味着它每间客房的单价高达140万美元。其入住率75.6%,日均房价316.52美元。中房信研究总监薛建雄指出,当年日本企业收购洛克菲勒中心,也是斥巨资,结果入住率必须达到70%才能保本,导致后来不得不以一半价格卖给美国房企铁狮门,后者成本降低后,重新装修后出租盈利。

对于中国企业会否步其后尘,世邦魏理仕执行董事及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陈仲伟告诉记者,虽然2012年10月保监会就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海外房地产,2014年2月再将房地产境外投资上限确定为上年总资产的15%,但中国金融机构非常谨慎,今年初的数据显示,险资境外投资的比例只有1%左右,所以他认为并不激进。

安邦保险斥巨资购买华尔道夫酒店也许不仅仅是从经济方面考虑,而且也不是为了直接经营,而是资产合理配置,稳定长期投资收益率。安邦保险与希尔顿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未来的100年内,希尔顿酒店集团将继续运营华尔道夫酒店。

与中国的一线城市2%-3%的收益率相比,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收益率还是有优势的,平安投资的伦敦劳合社大楼收益率可达6%,且租约还有10年。另外,国外的按揭贷款利率4%-5%,而国内高达6%-7%,国外资金相比还是有优势的。

“相对来说,国内稳定收益的物业不多。比如二线城市成都,办公楼空置率高达40%,沈阳零售空置率高达20%,竞争激烈,风险高,基本面转差。1-10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皆下滑。”陈仲伟表示。

记者查阅资料得悉,2013年中国保险公司总资产82886.95亿元,也就是说保险资金最多有2000亿美元可以投资海外物业。

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庞大体量的主权财富基金身影也十分活跃。2013年12月中投以约7.5亿英镑从黑石集团手中购入伦敦西区写字楼奇斯威克园区(Chiswick Park)。

除了这些机构投资者,中国房地产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绿地集团的海外投资额在中国房企中居首。2013年,绿地集团海外销售额30亿元人民币。2014年,新增100亿美元海外投资,目标销售收入200亿元人民币,海外投资额累计1000亿元人民币,最终形成了“4洲9国12城”的全球战略布局。

由于留学、移民、投资、旅游等的需求,中国个人投资者的购买力在海外房地产市场也“声名鹊起”。

最近,一份来自美国房协NAR的报告指出,过去一个财年(即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国际买家在美国购房的金额为922亿美元,比上年的682亿美元,增长了35%。其中,中国人在美国购房金额约220亿美元,占国际买家购房总金额的24%,比上年增长5%,继续排名第一。

这意味着,在美国,国际买家贡献的购房金额中,有近1/4、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是中国人贡献的。

根据上述报告,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中国买家,有近76%是现金购房,其中,主要用于自住的仅占39%。

因为青睐豪宅,中国购房者在美国买房的平均价格也较高。美国现有房屋的平均价格为24.7万美元,而国际销售价格为39.6万美元。21世纪中国不动产引述加州一位华人房地产经纪人的描述称,中国人普遍喜欢豪宅,有的美国开发商就投其所好,专门建造一批比当地房子贵得多的豪宅卖给中国人。

投资风险

陈仲伟直言,房地产投资是一个非常本地化(Local)的产业,包括细微的文化差异,不同地理位置的购买力等等,所以他不赞成中国房地产企业国际化道路。

中房信研究总监薛建雄告诉记者,有的国家房屋售价2万元人民币/平方米,中国人以为很便宜,但其实经营费用很高,算下来投资收益率与国内相当。在国外,各地情况不同,但是各地市场发展都有各自的困难,海外拓展难言黄金机遇。

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则表示,国际化首先要量力而行;其次要切实了解各国在地产方面的法律、政策、汇率、税收等综合层面的异同和风险;此外,在分工细化且系统的海外市场,要用好当地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机构的力量。

高纬环球资本市场部华东区董事苏金茂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不要以为美国政府没有审批事项,在美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房地产项目是需要通过政府审批的。

安邦的事件也提醒投资者要注意政策风险。

陈仲伟说,纽约的税费既复杂又沉重。持有收入税(租金收入)分联邦税和州税,前者高达15-35%。2013年SOHO中国CEO张欣没有整栋收购位于曼哈顿的GM(通用汽车)大楼,就是为了规避(收购比例超过50%的)高额税费。仲量联行提供的资料则显示,伦敦若房屋所有人为海外居民,房屋出售不收取资本利得税。

陈仲伟还提示投资者不得不关注的近期汇率风险。国际融资成本因为美联储升息和人民币升值而显著增加,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压力将凸显。

另外,海外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房企海外融资成本已普遍增加到7%以上,这获得碧桂园企业人士认同。“不过该成本还是比中国普遍的融资成本10%左右低,”陈仲伟表示。

中小房企的海外发债成本并不低,且额度不高。7月25日,力高地产集团称发行总额为1.25亿美元的5年期优先票据,年利率13.75%;而当代置业亦是发行1.25亿美元5年期优先票据,年利率12.75%。“海外融资与国内融资一样,投资者会综合考核房企资质、品牌、规模以及营收能力等。”

一个现实的案例是,2013年认购百亿的碧桂园马来西亚金海湾项目,实际销售额仅70亿元,原因是一些客户未能申请到贷款,部分购房者退订。

碧桂园一度因此盘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开发商,总裁莫斌当时表示,公司希望未来5年能够实现海外市场“三分天下”。然而,今年以来受马航飞机失联等“黑天鹅”事件影响,首9月碧桂园合同销售810亿元,其中仅14亿来自马来西亚金海湾项目,9亿源于澳大利亚项目,远远低于去年70亿的国际化销售额。

目前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设定了海外投资占总投资额不超过10%的目标。

碧桂园在当地遭遇了诸多“不适”。为了保护当地开发商,马来西亚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宣布,自今年3月1日起,外国人在马来西亚联邦直辖区购房置业的门槛从95万人民币提高至190万人民币。

另外,自今年8月起,购房者被告知,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这意味着这批买家需要全额付款。

碧桂园人士还告诉本刊记者,马来西亚预售制度较严格,在交付时才可全额收回楼款。“所以我们对海外项目的净利润率要求高于国内项目,净利润率15%,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10%-11%。”

成功者的成功之道

与碧桂园不同,绿地宣称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在建面积超过75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600亿美元(海外项目总投资超200亿美元),持有酒店超过100家。今年海外业务销售收入将达200亿,明年再翻倍。

在绿地的规划中,未来5年,到2020年企业跨国指数达到25%以上。张玉良认为,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是国际化企业的必由之路。

很多人担心中国房企的国际化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张玉良则表示,日本海外投资失败案例是当年日本国内经济极度泡沫化、海外资产高位、未充分估量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而目前正处于人民币升值和海外资产价格走低的有利时间窗口,机遇难得。

2013年10月,绿地集团50亿美元收购开发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这是中国房企迄今为止在美最大投资。2014年2月,绿地斥资200亿造城马来西亚,拟投建中企在马最大单体项目,规划建设大型住宅社区、中高端服务式公寓、酒店及配套商业。

张玉良认为,相比此前版本,“升级版”的绿地国际化战略有其成功之处。

绿地国际化战略做的较为彻底,包括客户群的国际化(这也提示了以中国人为主要销售对象的风险性),在当地的系统和规模化开发,还有就是搭建海外融资平台,融资成本较低。

首先,区域深耕。绿地从多点布局向深耕发达国家、核心区域转变,从先期试水性质的单体项目开发,向系统化投资布局转变。

其次,全球客群。从初期房地产企业聚焦国内客群(追随留学、移民的脚步),向面向全球客群转变。

第三,坚持自主开发,不作财务投资,培育自有团队。另一大佬万科多以合作方式开发,获取国际化经验,预计今年海外销售不足1%。而绿地在善用当地金融、法律、咨询、建筑、建材等资源外,海外项目的核心管理团队基本由绿地集团派驻。

综合实力的提升,获得了国际资本的青睐。绿地香港成功上市,搭建了海外融资平台。据中信建投的研报,2014年主流房企境外融资成本,绿地以4.38%的年利率领先于万科、华侨城、保利等同行,为业内最低。

高纬环球华东区资本市场部董事苏金茂指出,相对来说,伦敦的税费更透明,但是中国目前投资的首选地还是纽约。

“纽约、洛杉矶、旧金山、伦敦和悉尼仍将是中国在西方投资的首选之地。英国是中国房地产投资者在欧洲的首选,仅伦敦就占中国对欧洲房地产投资总额的62.7%。”

投资类别中,写字楼占50%。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占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