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王儒林:山西“救火队长”


发布时间:2014-10-08 11:34:18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如何清除贪腐遗留下来的问题,优化目前的政治生态,既要反腐,又要保持稳定,还要“挽救”低迷的山西经济,

在山西官场接连强震后,中共中央9月1日宣布,原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改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山西省委换帅并不出人意料,在官媒勾结的“黑金政治”积重难返之下,此举被认为是整治当地政治生态的关键一招,是查处山西系列腐败案件的破而后立。

现年61岁的王儒林曾任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在吉林工作超过40年。在媒体的解读中,其此次临危受命胜在“稳健”,亲历并主导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经历,也与山西的需求契合。更重要的是,王儒林所主政的吉林在十八大后的反腐风暴中尚无省部级官员落马,这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获中央高层信任和重用的关键因素。

山西权力重组

山西省过去半年多里的官场地震堪称史无前例。

8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先后发布消息称,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白云,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今年以来山西省落马的第5位省委常委和第7位副省级干部,也是今年6月以来山西省第三次有两名副省级官员同日落马。

其他落马高官还包括:8月23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聂春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6月19日,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同日被宣布调查;2月27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落马(1月刚卸任省委副书记一职)。此外,曾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的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申维辰亦于4月12日被调查。

山西沦为本轮反腐的最重灾区,反映出该省高层在预防和打击腐败及选人用人上难辞其咎。随着中央追责,袁纯清提前退居二线,其政治生涯或基本终结。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山西省委书记更迭,主管组织人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宣布任免决定。常委坐镇一省书记任免,情形堪称罕见,显与当前山西的高压反腐态势有关。按惯例,省委书记的任免,一般由中组部副部长级别的官员代表中央宣布决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坐镇的省区市一把手任免,则由同为政治局委员的中组部部长亲赴当地宣布。

刘云山在会上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中央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决定对山西省委班子做重大调整。”

王儒林空降后,山西省委班子的调整正在继续。9月4日,山西省委组织部召开大会,宣布湖南省原副省长盛茂林接替汤涛出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此前山西的两次重要会议,盛茂林均出席,但无头衔。

此番调整后,山西省委保持九常委状态,仍有四席空缺,料将在近期陆续补齐。而鉴于山西官场窝案地方势力色彩浓厚,补位者或将多由外省区调入。事实上,此前令政策、杜善学被查之时,曾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任职期间有交集的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楼阳生,6月份就被火速调入山西并担任省委副书记。8月末,太原市公安局近3年间连续三任局长落马,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汪凡空降太原,接替被调查的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柳遂记。

吉林40年造就无“老虎”

公开简历显示,王儒林1953年4月生,河南濮阳人。16岁时以下乡知青身份到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镇后,40余年来便一直工作在吉林,未曾离开,从一名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

1975年,王儒林被抽调到吉林省直机关第一期青干班学习,这是其仕途发迹之始。此后,他当过乡党委副书记、副县长,1986年33岁时,升任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后任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

1991年至2000年9年间,王儒林开始主政地方,先后转战三地,曾任四平市委副书记、通化市委书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并于1998年4月升任吉林省委常委,以45岁跻身副省级干部。

2000年12月,王儒林再获升迁,起任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后历任吉林省常务副省长、长春市委书记、吉林省省长等职。2012年12月,开始担任吉林省委书记。

有分析认为,王儒林经历了乡干部、县干部、地级市领导、省会城市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等岗位,任职履历特别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对于政商盘根错节的山西官场而言,深谙基层工作的人员出任省委书记,有利于了解掌控基层实情,尽快展开工作。

同时,他亲历并主导了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过程,而山西2010年12月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试验区后,目前正面临从煤炭大省向现代产业大省转型的关键阶段,王儒林的经验也会为山西的下一步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在媒体看来,王儒林的标签是稳健低调,“不论是担任长春市委书记,还是吉林省长、省委书记期间,王儒林从未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他的大局观和高超的应变手腕,仍让外界印象深刻。例证之一便是对“通钢事件”的处理。2009年7月,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发生群体性事件,殴死河北建龙集团派驻通钢股份的总经理陈国军,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儒林及时赶往,果断决策安抚职工情绪,作出妥协。事后吉林省国资委很快宣布,建龙集团将永不参与通钢集团重组。

据报道,王儒林非常重视反腐的制度建设。例如为防范工程建设腐败、招投标腐败,他主推吉林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省、市两级建立了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吉林还跟进国务院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45个单位的465个审批项目,全部纳入了省政务大厅集中办理。与此呼应的是吉林省反腐“成绩单”。去年5月起,中央巡视组刮起反腐风暴,几乎每到一地,就引发官场地震。但前两轮巡视的11个省市区中,只有吉林,一直没有副省级以上高官被查。

不过,王儒林并非没有负面消息流出。今年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图审议并发言,在王发言后,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按流程作总结发言时,被王岐山要求“讲短点”。王儒林由于要照本宣科已经打印好的演讲稿,便回答“可能短不了”。王岐山指着他手中的稿子,批评道:“这不是形式主义么?你不用念了!”事后,这一新闻被媒体报道引发网络热议,但随后遭吉林方面要求删除网络稿件。

反腐与转型挑战

随着王儒林空降山西,反腐自然是他首先需要直面的话题。9月1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他警示“打我旗号谋私利的坚决查处”。9月3日,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又表态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并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全面深入总结反思腐败案件多发高发的原因。

然而,面对山西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政商态势,王儒林要想不负中央寄予的厚望,显然面临重重挑战。

山西政治生态被归结为是“媒的生态”。2005年和2007年山西两次煤改,试图改变过去煤矿“多、小、散、乱”的格局以及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腐败滋生。但每一次转型都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缺乏足够的监管,又给权力寻租创造了机会。由于行政权力主导着煤炭的各个环节,民间商人要想获得巨额财富,只得去攀关系依附于官场的力量。梳理山西近年多起腐败案件,案件高发领域都与煤炭产业链条有关:如公安、煤炭、安监、交通乃至发改委等系统均是腐败案件高发领域。当地官员还以地域、同学等关系编制了一张张盘根错节的网络,在当前反腐风暴中,往往一人落马,牵出一窝供出一串。

有外媒表示,山西官场所展现的极具普遍性的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群体腐败、前腐后继等问题,集中反映出山西乃至中国各地政治生态之恶。对山西官场的整顿在中共整个官场生态系统中极具标本意义,也与习近平意图构建官场政治生态“新常态”相契合。

对于王儒林来说,挑战绝不止于人事调整维稳大局和反腐,还有经济。

经历煤炭黄金十年后,煤炭价格一路下行,山西经济寒流在2012年底已经到来。2013年,山西省GDP总量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23位。今年上半年,该省GDP增速仅为6.1%,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三。在政商“地震”不断的煤都吕梁,一季度更是出现了经济负增长(GDP下降1.8%)。

经济转型、打破以煤炭为主导的单一经济结构对山西显得尤为重要。9月2日至4日召开的第二届晋商会议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山西寄希望于晋商大会的召开,搭建民间投资增长新平台。

但如何清除贪腐遗留下来的问题,优化目前的政治生态,既要反腐,又要保持稳定,还要“挽救”低迷的山西经济,这些考验着新任省委书记的政治智慧。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