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疯狂的二手店


发布时间:2014-10-08 10:25:41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富人丢弃的垃圾,变成穷人的宝贝。”

“我想穿一身名牌,
可是口袋里只有20美元,
我在慈善旧货店,
我淘,我淘,我把那箱子翻了个底朝天,
我穿着淘来的大衣走上这条街,
真是帅气逼人,
省钱又称心……”

这是美国说唱歌手马克勒摩尔(Macklemore)2012年发行的单曲《旧货商店》(Thrift Shop)中的几句歌词。在歌曲MV中,歌手穿着一件从二手店淘来的狐裘外套,边说边唱、招摇过市。这首冠军单曲红极一时,在Youtube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5.6亿次。

对于二手旧货商店来说,这首歌也许是目前流传最广、效果最好的一支宣传片了。虽然只是一首流行歌曲,《旧货商店》却非常精准地捕捉了美国消费文化中的新亮点,生动描绘了二手商店的日益普及。

这些二手店绝大多数具有慈善性质,特点是专卖免费捐赠来的二手货。每家店都设有专门的捐赠中心,用于收集别人的捐赠。人们生活中被闲置下来的物品,如家具、电器、餐具、玩具、衣物、图书等,源源不断地进入捐赠中心,或是摆放在人流密集区的捐赠箱,再由二手店进行分拣、打理和定价。这些物品往往非常实用,而且保存完好,但是二手交易价值又不是很大。

流行的就是节俭
在美国,二手慈善商店已经遍布全国,而且生意相当红火,尤其是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这几年。以“好意”(Goodwill)慈善超市为例。这家连锁超市由著名的“好意慈善事业组织”设立,店面看起来就像普通超市一样,宽敞明亮。各类物品被贴上标签、分门别类码放在货架上。顾客们推着购物车边走边看,就像在普通超市里一样悠闲自在。这里的衣物售价在5、6美元左右,即便是巴宝莉的风衣、爱马仕的钱包,也只要原价的零头就能买到。

“现在流行的就是节俭。”好意慈善的首席执行官吉姆•吉本斯(Jim Gibbons)说,“很多人是从经济萧条期开始光顾二手店的,但经济复苏之后,二手店的销售额不降反升。”

2013年,全美好意慈善连锁超市的分店数量达到近3000家,销售额逾37.9亿美元,670万人参与了好意的就业培训项目,两万多人在它的帮助下成功就业——这也是美国慈善商店最重要的本土特色。一方面,二手店通过培训和雇佣失业人士,帮助缓解社会失业,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另一方面,又通过低价出售的方式,让受助者有尊严地获得帮助;更重要的是,二手店销售所得是慈善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中绝大部分会被用于反哺慈善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除美国外,英国是另一个二手慈善店大本营。据英国慈善零售协会(Charity Retail Association)统计,英国的二手商店数量目前已经超过1万家,比2011年增长了10%。由于繁华商业街空置率较高,英国近年来零售业表现疲软,实体零售店客流量稀少,但二手慈善店的数量却保持着强势增长,并理直气壮地进驻各种高端商业街。

在很多英国中产阶级社区,人们常常会在街旁看到一些非常奇怪的店名,如“癌症研究”、“救世军”、“英国心脏基金会”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慈善组织开设的旧货商店。其中,英国心脏基金会是英国慈善店数量最多、销售收入最高的慈善组织,2013年销售额达到1.61亿英镑,净利润3110万英镑。

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人奉行“小即是美”,慈善二手店的面积不会很大,里面装饰着精致漂亮的展示柜,哪怕卖的是旧货也不忘讲究一点格调。在伦敦,去慈善店淘货就像喝水一样自然,上至明星、政客,下至普通市民和流浪汉,都习惯去慈善商店“淘宝”,并且乐此不疲。尤其是在时尚界吹出复古风后,慈善商店更是吃香,报纸上时不时会出现某女星在慈善商店购买旧婚纱的新闻。

“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踏足二手店,但愿意来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 英国知名慈善组织Oxfam首席策划乔治亚•布恩(Georgia Boon)说。

科学慈善
二手商店这种慈善模式其实已经在全球很多国家安家落户,但并不是所有二手店都能取得美国和英国同行一样的成果。很多国家的二手店门庭冷落,至多只能勉强度日。这固然与市场发达程度有关,但消费者定位、募集方法和经营手段的差异,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美国慈善界提倡的“科学慈善”理念,经营慈善商店不是在施舍乞丐,它的第一原则是“有区分的捐赠”,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群体,来确定商品种类。好意慈善的吉本斯表示,好意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必须归功于捐赠品水准的提高。在一些货源较好的区域,二手店内不乏古董家具、名牌包、绝版旧书和古玩。这些物品帮助二手店成功吸引了一批更为富裕的顾客。

英国Oxfam也致力于改变人们对二手店“卖破烂”的刻板印象,一边努力丰富商品种类,一边将大量精力放在装修店面上。它们的橱窗展示总是非常应景,会配合季节与时事常换常新。 这样一来,二手店进驻高端商业街也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第二是非常专业化的运作和管理。以好意为代表的这类二手商店,绝非散漫的、靠政府赞助才能生存下去的公益机构。它们的商业和管理水平甚至不逊于一流公司,销售模式也与主流零售店高度一致。早在1999年,好意慈善超市就推出了在线拍卖,2013年,拍卖店的12万名注册会员在这里消费了近4700万美元。此外,好意还积极自建工厂和仓库,生产和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2003年,好意就已跻身美国15家顶级折扣零售商。该机构的营业收入已经远远超过捐赠收入和政府拨款,其中80%又继续投入残障或弱势人群的职业培训和就业。

第三是政府的支持和补贴。在美国,政府为慈善机构提供就业服务、购买服务等扶持政策,慈善商店则帮助政府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双方形成了一种互惠关系。当然,政府最主要的扶持手段是提供税收优惠,慈善商店的收据可以在报税时用于抵税。英国的慈善商店之所以能承受繁华商业街的高额租金,也是因为政府提供了高达80%的税收减免。

线上旧货店
一直以来,二手货商店都以实体店形式为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二手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以营利为目的的二手店也加入到了“节俭消费”的大潮中来,二手货的交易形式变得更加多样。一些头脑灵活的经营者已经在其中发现了创业的契机。

两年前,两位来自谷歌的年轻人创办了二手衣物网上交易平台TWICE。到今年年初,这家网站已经累计融资 2300万美元。TWICE 交易的是普通大众品牌的二手服装,包括盖璞(GAP)、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lic)等流行品牌,平均单价仅 20美元。用户可以将自己闲置的二手衣物寄给TWICE,由TWICE进行估价、寄卖,卖出的款项直接打到卖家账户上,没有卖出的由TWICE代为捐赠给慈善机构。

不过,TWICE这样针对大众品牌的电商只是少数,二手奢侈品或古董才是盈利性二手商店的主要交易对象。美国女孩儿索菲亚•阿莫鲁索(Sophia Amoruso)创办的“坏女孩”(Nastygal)是较为成功的代表性网站。在这里,一件80年代的 香奈儿古董上衣,由原主人上传到eBay后,被索菲亚以20 美元抢到,经过打理后可以卖到1000美元的高价。2013年,坏女孩的销售额增长近四倍,达到了1亿美元,并开始筹备第一家实体商店。

无独有偶,2011年,年过半百的美国人朱莉•温莱特(Julie Wainwright)创立了TheRealReal网站,通过闪购模式销售卖家提交的二手奢侈品,出售所得30%归网站所得。今年5月,TheRealReal完成2000万美元C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4150万美元。

线上二手店在欧美国家方兴未艾,在新兴市场则未成气候。这与各个地区的商业环境密不可分。可以看出,无论是慈善性质的实体旧货商店,还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络初创企业,它们的运转都有赖于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可靠的机构和个人信用,来为定价和交易背书。否则,经营者和消费者只能整天纠结于商品的真伪、定价的虚实,既无法享淘宝的乐趣,也无法享受为慈善事业尽一份心力的小小满足。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