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四中全会重整法治


发布时间:2014-09-02 12:17:5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此次四中全会或将是继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法治总体部署后,中国法治建设的第三次转折。

就在外媒纷纷曝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或将提前召开,核心议题主推法治,会上将通报周永康案细节之时,7月29日,官方接连发布的两则消息,令该传言得到了部分证实。

当日晚间近18时,新华社发布消息:“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早已在公众眼皮底下晾晒一年多的“大老虎”案,最终被捅破了仅存的窗户纸,周永康成为30多年来首个落马的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这则消息发布后不久,官媒又发布了中央决定在10月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消息,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虽与外界猜测的“提前召开”(提早到8月或9月初)不同,但“依法治国”主题却正如所料。

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中央全会中,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从新一届领导层上任后掀开的反腐大幕,层层推进,至周永康被查,破除“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而达到高潮,同时反腐正从“治标”转向“治本”,值此之机重整法治,为下阶段“依法治国,依法治
党”定调,当顺理成章。

有观点称,此次四中全会或将是继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法治总体部署后,中国法治建设的第三次转折。

周案祭旗

此前,外界通常关注聚焦党内人事的一中全会以及制定当届执政重点的三中全会,而对其余5个全会缺乏相应的重视。尤其是四中全会,通常于9月份召开,因为一般召开于每届中央委员会的“届中”,“过渡”意味强烈。因此议题也通常是党建与思想,如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但此次四中全会显然不同以往,并吸引了外界足够的关注度。

周永康案是外界对于四中全会的一个直接关注点。之前关于周案何时公布,社会上曾几次放风,但随即被证明是假的。随着四中全会临近,又传该案将在会上公布。结果中央选在7月29日公布周案消息,这个时间点许多人都未料到。

目前对周永康的定性是“严重违纪”,中纪委调查后将形成一个审查报告,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由后者据此决定对周的处分及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再报经中央全会批准确认。外界普遍相信,周的违纪审查,应该会在四中全会上做个了结,他也极可能将随后受到司法处理。

此外,十八届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共有6人落马,除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均为中央候补委员)外,中纪委对两名中央委员蒋洁敏(原国资委主任)与李东
生(原公安部副部长)、两名候补委员李春城(原四川省委常委兼成都市委书记)和王永春(原中石油副总经理)的调查均已结束。不出意外,四中全会将审议4人的审查报告,确认对他们开除党籍的处分。

四中全会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的四中全会决议中多次出现过有关官员的处理结果。例如,1994年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纪委《关于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陈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并建议依照法律程序,罢免其全国人大代表职务;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撤销了原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开除其党籍;5年后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则撤销了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的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并开除其党籍。

依法治国路线图

法治是外界对于此次四中全会最核心的观察点。周永康执掌中央政法委时期被视为中国法治进程遭遇波折的时期,一些地方政府践踏法治甚至出现薄熙来重庆打黑乱局,社会矛盾亦在同期呈现井喷式状态。

十八大后随着周永康的离退,政法委被降级失“常”,政法系统大面积清洗,乃至三中全会后废除劳教制度等,中央已在有限度地解决周时期留下的阴影,但整个中国法治的崩坏,还远未因此改善。

对中共高层近期的活动进行观察,四中全会将以法治为主题其实早有信号。作为三中全会后中国三大“超级机构”之一的中央深改组,在已经召开的四次会议中,两次会议都审议通过了司法改革的相关文件。今年2月28日,中央深改组举行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当时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今年6月6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这些举措都可以被看做是在为四中全会“预热”。

7月8日,在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开幕会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明确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今年底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上,中央将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而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据悉,全会的讨论草案即由孟建柱领衔的中央政法委牵头参与拟定,相关部门已在数月之前开始专题调研。

政情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要了解四中全会将如何讨论“法治”,观察习近平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上是如何构想的,还需回头重新审读2012年12月4日习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那番讲话,实际上透露了很多他在“法治”问题上的想法。

当时,接班不久的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他还提出实施宪法四条建议,排序分别为“坚持中国道路”、“建设法治国家”、“保证公民权利”,最后一点才是“坚持党的领导”,且强调的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虽然没有明显表态将宪法置于政党之上,但
这种排序还是表明了习在“法治”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态度。

其后,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等多个会议上,习近平又多次提到“依法治国”。

专家普遍认为,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应以司法改革为突破口。司法改革是三中全会的重点内容之一,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等若干改革措施。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令司法改革再迈出关键一步。

分析称,无论是上述涉及的“从外部去地方化”,还是上海试点的对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成都先行先试的法院院长不签发“独任”案件裁判文书等“内部去行政化”举措,此次司法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还权,在于司法的职业化和独立性:还权于法官、检察官,回归司法职业化;还权于司法机关,使其免受干预,独立判案。

反腐治本

随着周永康的落马,反腐也到了一个阶段性转变的时候,需从目前重“打”弱“防”、以治标为主逐渐转向制度建设,出台一些治本意义的制度和措施。早在2013年初王岐山即明言,反腐应“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四中全会是否在这方面有部属和落实,是一个观察指标。

更进一步而言,十八大后独立化和扩权化的中纪委,在未来法治建构中如何调整与其他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给予中纪委恰当定位,是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议题。

有外媒表示,迹象显示,“法治”大势下,中纪委的角色只会加码,不会减轻。中共整风反腐,治标两年后,治本将由此开始。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将在四中全会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有消息进一步称王将出任报告起草小组副组长。

回顾新一届中纪委成立以来,在中共高层的支持下,反腐思路日益明晰,反腐战绩有目共睹。首先,使出霹雳手段“老虎苍蝇一起打”,十八大以来已有40多名副省级以上高官落马。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纪委设立自查程序避免反腐“灯下黑”,建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系统内原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魏健等纪检系统贪官相继落马。第三,将中央巡视组制度常态化,今年第二轮巡视工作日前已经启动,此轮巡视也将实现十八大后中国内地31省份第一波“中央巡视全覆盖”。巡视制度成为发现腐败线索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其还通过开通官方网站、接收群众举报,定期实名曝光等,加强公开性和公众参与、舆论支持。

中纪委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独立化倾向同样值得关注。这表现在中纪委将强化上级对下级的领导,以及摆脱同级常委的干扰。不止如此,纪检机构还被授命监督同级常委,而中纪委更是将监督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等中央机构,派驻监督单位,这种监督权的独立化运作和边界扩充,其实是体现了在中共党内的一种相对独立化监督。

值得关注的一个信号是,在2014年3月,中纪委还组建了组织部和宣传部,这种与中共整体架构相似的形式引起各方强烈关注。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表示,按党章规定,中纪委是党的委员会机构,而不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分析亦就此称,中纪委权力地位强化提高,很有可能成为中共体系内部一个相对更加独立的监督系统。如此显然将更有利于发挥其监督者的作用。

近期,《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过,以及中纪委向中央一级党政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等政策信号的发出,则进一步展现了高层在制度反腐方面的节奏和思路。

其他值得一提的改革方向还包括:按照今年初习近平的要求,中纪委正在调整中央巡视小组对各省区市巡视工作的关系,由“指导”改为“领导”,中纪委对地方官员的监控权力得到加强;4月以来,已有湖北等多省市发文提升纪委书记排名,这被看做是纪委权力地位强化提高的表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日前总结估计,四中全会将就制度作出三层部署,包括:建立严格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加速司法体制改革,以提高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及借鉴香港廉署经验,推进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

人事调整

除了周永康案、“依法治国”和制度反腐外,四中全会还将有人事调整。

按照以往惯例,四中全会通常会为下一届党代会的人事调整预热、作铺垫。甚至在中共党史上,多次常委级别的换届就是在四中上显露信号的,如1989年6月23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撤销赵紫阳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等一切职务,选举江泽民为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增补李瑞环、丁关根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免去胡启立的党内职务,在此次四中全会上,正式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班子。1999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获增补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这被视为胡将能够完全接掌最高权力的标志。2004年9月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并获得全会同意,胡接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在此次四中全会上,虽然几乎不会出现决策层层面的人事变动,但是多个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调整必在议程之中,尤其是对那些已经落马的中央委员。中央委员出现缺位的情况无非两种:被撤职或去世。据统计,自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以来,先后有陈希同、田凤山、陈良宇、杜世成、于幼军、康日新、薄熙来、刘志军8名中央委员在任内被撤销职务,另有黄菊、云布龙、吕福源、李至伦、宋德福等11人在任期内去世。最近的一次递补,发生在十七届七中全会上,薄熙来、刘志军腾出的空位,由时任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补上。而十八大后,已有蒋洁敏等6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被查。

其中,中委的空缺按候补委员得票顺序递补。一般相信,候补中委排头两名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和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有望晋升中委。

此外,有外媒引述消息来源说,被视为习近平“军中大将”的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在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和前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因贪腐被抓后,可能在此次四中全会上受习提拔,甚至可能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