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欧洲之星波兰


发布时间:2014-08-05 11:43:3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铁幕已经落下25年,但波兰的改革远远没有结束。

2014年,波兰迎来了一系列欢喜的纪念日:加入欧盟10周年、加入北约15周年、换制25周年。在《经济学人》欧洲板块副主编范德琳•冯•布雷多(Vendeline von Bredow)看来,波兰现在正处在自16世纪加格罗林王朝后“最好的时期”。

回想1989年铁幕落下之时,波兰几乎处在破产的边缘,农业萧条、公路铁路状况糟糕、经济比邻国乌克兰好不了哪去。在当时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中,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才被认为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对于波兰则是一片看衰声。

然而25年过去了,波兰却成为了东欧乃至整个欧盟的“闪亮之星”。2013年,波兰的GDP总值达到16320亿兹罗提(约合3810亿欧元或5160亿美元),在欧盟内排名第八,超过比利时、丹麦等老牌发达国家。这样的表现给予波兰在欧盟内部更多政治和经济上的话语权:尽管波兰去年的人均GDP只有西班牙的一半,这并不妨碍波兰成为为欧盟核心成员国之一(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而地处东西欧交界处的波兰与德国的关系被视为欧盟第二重要的双边关系,仅次于德法关系。

面对国家的进步,波兰前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Aleksander Kwasniewski)在6月底的纪念活动上激动地表示:“我为我的国家感到骄傲。”

巨大的变化
在1995-2005年担任波兰总统的克瓦希涅夫斯基见证了波兰加入欧盟后的第一个“黄金10年”,然而波兰的复苏史却比这要长。华沙最古老的一家咖啡店的主人亚当•林格(Adam Ringer)可以说是波兰1989年之后发展的见证者。在他看来,波兰在过去的25年内与他的咖啡馆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座18世纪建造的建筑物在二战期间被纳粹改造成只给德国人开放的“高档场所”;随后又成为战后波兰的国有咖啡馆;而现在则是波兰本地商人林格和一家英国公司共同拥有的连锁咖啡店总店。

“我现在一直的记得1989年政局发生巨变的时候,人们在咖啡馆门前灰色、肮脏的道路上走过,脸上写满了不安和担忧,”林格回忆说。现在,一条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以及两侧宽广的人行道站满了“想了解波兰历史”的大学生和外国游客。离这步行20分钟远的建筑曾是波兰共产党的总部,在1989年之后它成为华沙证券交易所,现在则由法拉利和万宝龙的专卖店占据。

根据林格的介绍,他的连锁咖啡店在去年的收益额上涨了10%,让他成为华沙当地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与他一同分享快速增长喜悦的还有波兰:从1989年到2007年,波兰的GDP增长了177%,远远超过其他中东欧国家。它的经济总量占到整个中东欧的近40%,尽管其人口所占比例只有24%。

波兰的巨大变化要归功于它在1989年之后采取的种种市场化变革措施:放宽价格控制、限制公务员工资上涨、削减商品补贴、平衡政府预算、开放贸易市场和货币兑换等等。这些措施在任何中东欧国家的改革措施都可以看到,但是与在改革方面患得患失的其他国家相比,波兰果敢地选择了“休克疗法”来快速推行改革措施。林格回忆说他的咖啡店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由公有转为私有;而市场开放等改革措施几乎也是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就制定出了相应的计划。

“那段时间非常痛苦,我不断听到有人失业甚至自杀的消息。”波兰“休克疗法”的制定者、时任波兰财长的莱斯泽克•巴塞洛维茨(Leszek Balcerowicz)回忆说。从1990-1992年,波兰的GDP萎缩了15%。不过这样的颓势在1992年得到了缓解。“经济开始恢复增长,‘休克疗法’取得了成效。” 巴塞洛维茨说。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欧盟也成为波兰的“贵人”。与德国接壤的波兰在1994年与匈牙利一同成为最早加入欧盟的前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波兰很快就设立了经济特区以更好地吸引来自欧盟的投资,各种各样的财政、农业和技术补贴让波兰的GDP(按购买力平价换算)占欧盟平均值从2004年的38%上升到2013年的67%,成为欧盟中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因此我想说,波兰现在的经济发展是改革者果断抉择和运气的结果。”波兰科兹明斯基大学教授加文•雷(Gavin Rae)说,“我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在欧盟和北约的重要地位,这样的优势让我们成为其他中东欧国家嫉妒的对象。”

“幸运”波兰的决策
“运气”与“决策”的结合不仅仅让波兰在加入欧盟后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波兰在金融危机将西欧大佬们逐个击倒的时候逆袭成为“欧洲之星”:2009年,欧盟的GDP下降了4.5%,波兰却上升1.6%;当欧洲只能指望在2014年底才能挽回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的时候,波兰的经济总量却在这段时间内取得了16%的累计增长。

波兰躲过金融危机影响的诀窍之一在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当金融危机刚刚露出一点苗头的时候,波兰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本国的投资。不过这样的政策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2007年,波兰与乌克兰一同获得2012年欧洲杯的举办权,波兰政府当即决定需要加大投资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以更好地应对这一世界体育盛事。与此同时,欧盟2007-2013的预算发出,在这个安排富裕国家向贫穷国家提供补贴的政策中,波兰再次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它总共获得了1015亿欧元的援助。

波兰人很快就花完了这笔钱,在欧洲杯开始之前,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藉由欧洲杯和欧盟援助翻修一新,不仅仅有全新的体育馆,还有升级过的交通系统,让波兰摆脱“只有一座为希特勒修建的高速公路的尴尬”。在柏林墙倒后一年出生的波兰化妆品公司Inglot执行顾问格热戈日•英格洛特(Grzegorz Inglot)就表示“波兰每年都在成长,这里有新的投资、新的道路、新的建筑物。我们逐渐拥有了一切”。

如果说加大投资改造本国基础设施是搭上欧洲杯和欧盟援助的顺风车的话,那么波兰在2009年初决定将最高税率从40%降低到32%的决定则是波兰人前瞻性措施的典型代表,这样的措施为波兰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投资提供了便利,因为这项政策,波兰的投资额与欧盟的援助加在一起达到了近4000亿美元,占美国2009年7870亿美元经济复苏计划的一半以上。

“当其他国家开始实行节俭主义的时候,波兰的政府花费却在上涨。”加文•雷说,“因此当金融危机全面来临的时候,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踩在油门上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金融危机横扫欧洲,迫使欧洲人紧缩钱包过日子的时候,波兰人却能够享受到大规模投资带来的工作岗位和工资的增长而增强自己的消费能力。“消费者已经变了,他们现在能够承担得起价格较高的高质量产品。”波兰私营业主联合会Lewiathan首席经济学家Ma?gorzata Starczewska-Krzysztoszek说,而在林格看来,自己咖啡馆的快速增长也正是拜此所赐。

波兰人之前的一些决策也在金融危机期间得以显现效果:没有加入欧元区让波兰免受货币危机的困扰。兹罗提的贬值让波兰企业变得很有竞争力——Lewiathan的调查显示2012年只有10.6%的波兰企业希望通过价格而不是质量来赢得国际市场,比2009年60%的比例要低很多。同时,兹罗提的贬值让波兰可以降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带来的影响——2008-2009年,波兰的出口额按欧元计算是下降15.5%,但按照兹罗提换算则是上涨4.4%。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让波兰在金融危机期间“傲立欧洲”,尽管2013年其GDP年增长率受到欧盟市场需求降低的影响下降到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1.6%),但仍处于欧盟上游,而2014年的GDP增长率估值为3.3%,与拉脱维亚、立陶宛一同成为欧盟国家中GDP增速有望“破3”的国家。

隐患犹在
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优异表现进一步巩固了波兰在欧盟的地位。“波兰模式”也成为欧洲很多经济研究所关注的对象,除了探寻波兰成功的秘诀,他们还关注波兰的辉煌能持续多久。

波兰商务游说团体波兰商业圆桌会议首席经济学家雅努什•扬科维亚克(Janusz Jankowiak)认为波兰的繁荣可以保持到2020年,当时之后的前景却不那么稳定。造成这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恰恰是曾经帮助过波兰的欧盟援助。波兰从2014到2020年能够获得1020亿欧元的资金,扬科维亚克担心波兰政府会将这笔钱继续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从而忽略了让国家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葡萄牙有很多高速公路,但他们没有一个好公司。” 扬科维亚克如是说。

同样曾在波兰经济发展中起到过推进作用却在以后可能成为不确定因素的还有它的地理位置。身处东西欧交接处的波兰虽然能从德国等国获得不少好处,但也不得不忍受东边邻居不稳定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困扰。比如说,60%天然气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的波兰很有可能成为俄欧之间乌克兰分歧的第一批牺牲者。

而在经济学人智库看来,波兰还要在今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现在波兰储蓄和投资的水平还不足以让这个国家从西欧的代工厂升级为具有资助竞争力的经济体——2004-2011年,波兰的平均储蓄占GDP比例为17%,投资占比为21%,均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同时波兰在研发方面的花费仅占GDP的0.85%——这些方面的不足会导致波兰无法寻找到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麦肯锡波兰分公司咨询师丹尼尔•博涅柯基(Daniel Boniecki)认为波兰现在需要做出三个关键性的改变:第一是削减与西欧的生产力差距,目前波兰企业生产率只有欧盟原始15国企业的60%,主要原因是培训和装备上的落后。博涅柯基认为波兰政府应当增加对成长型产业的投资以培养更多的国际型企业。

第二是解决人口问题,波兰现在是欧盟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欧盟之间自由的人才流动让很多波兰年轻人选择去西欧寻找机会。这导致人口红利和低人力成本这两大促进波兰经济增长的优势逐渐消磨殆尽。因此波兰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出生率,并且采取相应措施保留和吸引人才,尤其是来自乌克兰等东方邻居的人才。

第三个同时也是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缩减公共部门:尽管铁幕落下已有25年,但波兰公务员的数量反而是1990年的三倍(46万)。私营企业被充满官僚主义的公共部门所阻碍,这既是导致波兰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也迫使更多的波兰精英出走他国。

“波兰的农业、东西部的差距、是否加入欧元都将是未来困扰波兰政府的主要问题。”博涅柯基说,“对于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Bronislaw Komorowski,波兰总统)还是其竞争对手来说,从1990年开始的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