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小菜谱大生意


发布时间:2014-06-04 15:42:0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在团队创业之前他们也考虑过包括点菜系统等不少方向,但首先拥有 B 端并接入点菜系统的 O2O 并不是

吃,是件美好的事。每天中午,几个同事,饱餐一顿瞬间回血。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候……大家入座许久,左呼右喊,服务员就是拿不来菜单。或者,拿着厚厚一本菜单翻来倒去无从下手,而服务员正不耐烦地站在一边,你自告奋勇为大家点了一桌菜,却被嫌弃这不好吃那又太贵……满是生活痛点。

很多人都有过面对菜单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在和朋友聚会的场合。针对点菜选择困难症,或者容易在聚会时为点菜僵持(大家各种“随便” ),“番茄快点”在这个需求痛点上下手,在密集布阵的O2O领域找到新的卡位。

“番茄快点”是符合你生活场景的应用。这个小清新的应用口号响亮——“10 秒点出一桌菜”,做的事听起来新鲜又熟悉——通过具备学习能力的“小番推荐”和“全部菜品”两个模块,用户可以在应用中快速点好符合口味、搭配合理而且人均价格符合预期的一桌菜。

找准市场需求点

回顾“番茄快点”的开发过程,负责产品和运营的陈璐想起的是当时没事就跑到餐厅找灵感的日子,坐在那仔细听、看人们在点菜的时候都做什么,揣摩消费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点菜的时候问,你们这的特色菜是什么?点几个菜了?几个荤菜几个素菜?或者问是不是已经点了鱼?这时候就会发现有些服务员比较礼貌周到地回复,有些则是不耐烦地应付。

这些问题让“番茄快点”的团队陷入思考,点菜过程中哪些是应用可以解决的?这%E????问题是否能让用户一键解决?于是,他们决定做一款帮助人点菜的应用。

陈璐表示,在团队创业之前他们也考虑过不少方向,最终切进点菜这个领域,是因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用户的这一自然需求点。在她看来,每个人心目中的点菜应用都不一样,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设计,没有可以参考的模板。

“番茄快点”汇聚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餐馆菜单信息,然后通过位置坐标,根据人数、价格、食材等指数,通过后台结构化数据进行前端迅速推荐。实际上,“番茄快点”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互联网的过滤,清洗之后生成有效数据,而团队也会基于线下做一定的调整。

为了让数据更精准,番茄快点设置了商家PC端后台,商家可以注册自行录入更新菜单。据了解,目前已经引来一部分观念较新的餐馆自主上传、更新自家菜单。9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流人群,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基本算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于他们而言,应用点菜,已经是不需要培养教育的需求,关键是服务是否符合用户的自然需求。

现在,用户只需拿着手机直接打开“番茄快点”一键点菜的按钮,软件就可以通过后台各个维度的算法,向用户推荐具有针对性的价格比,或不同食材、荤素口味的菜谱。加之小清新美观的UI设计,上线三个月没花一分钱推广就达到了超过50万的真实下载,并获得AppStore的推荐。这让陈璐和其团队颇感意外。

极简风的设计 
 
打开“番茄快点”,它会帮助你先定位所在的餐馆。在应用中确定用餐人数后,点击下方的“帮我点菜”按钮,首先会进入“小番推荐”栏目,由应用根据用餐人数和一定的荤素菜品比例自动推荐出一个菜单。用户可以选择价格上“更腐败”或“更实惠”,搭配上“爱吃肉”或“爱吃菜”。
 
如果用户对推荐菜单不满意,可以将手机摇晃一下,就会自动更换几个菜品。用户也可以按住不想吃的菜向右拖动,那么这道菜会自动地更换为另一道菜。如果用户觉得菜的数量多了或少了,按住菜单任意一处向下轻轻拖动,会出现“加个菜”和“减个菜”两个按钮来增减菜品。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吃什么,用户还能根据全部菜品中的点菜排行榜做“从众”选择。  

“番茄快点”类似小清新的应用走的是极简风,不超三步完成点菜,其智能化推荐的背后支撑的核心是什么呢?  

陈璐表示,其实市场上点菜的应用已经有几十款,但他们基本都是电子化的菜单而非智能化的推荐。“番茄快点”就在于将中餐的菜谱进行了类似九宫格式的不同维度纵横划分,比如根据菜系风格的推荐算法、食材的推荐算法进行性价的推荐。

“一个火锅和西餐的推荐算法相差非常大,所以这个看起来极简的小应用背后包含了大数据逻辑。”陈璐说。   

如何能抓住用户点菜应用的掘金模式?陈璐直言,点菜实际上距离支付很近,如果我们能把用户点菜、预订、下单和支付顺利完成,这就是一个闭环的O2O服务过程。实际上,点菜只是激活用户使用应用的开始,真正的服务环节要延伸至预订、下单。

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此一来,就需要线下商家的深度介入。陈璐坦言,从细分需求点切入餐饮,点菜延伸到预订、支付也是今后“番茄快点”团队试探摸索的思路,目前公司也在思考是做一个轻型公司还是重公司。

在“番茄快点”推出三个月之际,淘宝推出一款与“番茄快点”十分类似的“淘宝点点应用”,淘宝本地生活服务加入竞争。而竞争的关键点在于“淘宝点点”已经抛出在线预订、排队、外卖、支付宝结账一条龙服务。

很显然淘宝借助自己的支付优势直接试探O2O闭环,显然游轮的速度远胜小舟,这给“番茄快点”不小的压力。小切口进入打通服务链,交易上实现闭环已经成为O2O的一个路径。但是延展的基础第一步是获取用户,从这个角度而言,“番茄快点”抢先占得了用户识别的市场先机。       

绕过商家做C端的O2O

“我第一次用‘番茄快点’是在办公室方圆 700 米内,应用向我呈现了 20多家餐馆,几乎囊括了我们常去聚餐的地方。当时我就疑惑: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多餐馆的菜单数据?难道他们背后有一个已经很成熟的面向商家的点菜系统?” 经常使用“番茄快点”的张先生和记者有着同样的疑惑。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陈璐介绍真正做起消费者点菜的“番茄快点”没有 B 端,首先绕过商家做 C 端的产品,先抓住用户走“轻模式”是他们的做法。陈璐坦言,在团队创业之前他们也考虑过包括点菜系统等不少方向,但首先拥有 B 端并接入点菜系统的 O2O 并不是小团队能做的。

实际上,商家的菜单数据获取整合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难。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黄炜说,之前点菜应用没什么团队在做,可能还是因为大家没有太重视点菜、菜单这个层面。

陈璐对此表示赞同:“小的需求点不被网络巨头关注。我们切入用户需求非常小的点,切得比较精,操作起来很方便,这是小团队的玩法。”

而他们真正低估了的是个性化推荐这块。黄炜透露,每道菜的背后都有足够多的指标供“小番推荐”模块学习用户的喜好,会根据食材、场景等条件向用户提供符合口味的推荐。

陈璐介绍,和其他面向 C 端、餐馆数越多越好的 O2O 应用不同,“番茄快点”在应用场景的选择上很明确。陈璐说,在团队一开始设计“番茄快点”时,他们认为需要用到他们应用的可能有两个场景:在没吃过的新馆子里用“全部菜品”选择自己想吃或排行榜上的;在吃过 N 次的馆子里用“小番推荐”快速点菜,找到符合口味又没有吃过的惊喜。

而那些需要慢慢欣赏菜单的高级餐厅和随便扫一眼就能决定吃啥的快餐小店自然不在这些场景之列。正因为这样,团队在获取数据之前就根据餐厅的属性、受欢迎程度、频次、地点等做好餐厅的筛选。

目前番茄快点覆盖了 5000 多家北上广深的餐馆菜谱,虽然在数量上比点评类应用要少得多,但因为用户能在应用中找到大部分符合场景的餐馆,自然会在意识上认为餐馆数足够多。
市场先机不等于竞争优势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了解到,全职投入四个多月的“番茄快点”团队实际上是由三位具有百度LBS产品开发的技术型创始人组成,其中黄炜更是经历了百度地图的从零到有,瞄准O2O也是为了发挥创始人团队原有对产品和技术深度了解的基础。

在黄炜看来,O2O 的关键在于当中的“2”,点菜这一环刚好就在这个“2”上。用户使用应用的场景会是在用户到店消费的时候,菜单刚好可以做线上下的对接,而商家也能从中感知到应用的分量。

此外,团队非常注重产品细节。比如颇具小心思的 UI 设计,点菜后应用内的拍照、赞、踩互动对菜品信息补全、个性化推荐都有价值。

但也有相关美食专家指出,瞄准餐饮业O2O市场空白,“番茄快点”为消费者快速搭配菜量合适、营养均衡的菜单,让点菜更加轻松便捷,同市场上已有的电子化菜单App相比,实现了一定创新。但在项目逻辑性和产品体验等方面,“番茄快点”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番茄快点”的切入点是让点餐更方便快捷,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不得不提的是,“十秒钟点出一桌菜”的核心利益点难以吸引用户。因为点餐过程经常是宾主情感沟通的重要环节,点餐时间需要节省,但是否有省略的必要还要因人、因事而宜。因此,将点菜时间压缩至10秒并不是用户的本质需求。  

此外,“番茄快点”绕过餐饮商家从互联网获取数据,互联网截取的数据有天然缺点,不完整、内容缺失、信息滞后甚至错误。这种不对称数据带给用户的体验是灾难性的,用户的第一次体验很容易变为“最后初体验”。   

专家建议,在点餐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增加用餐情境设置,如根据用餐场合、客人类型等因素提供点餐方案,还可以统计用户用餐记录形成表格,加入营养构成分析等后续服务,这样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番茄快点”才能够将市场先机转化为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